社会资本视角下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无论出于家庭养老照顾的责任,还是帮助抚养下一代的需要,随迁老年人流动现象日益普遍。社会大众普遍认为随迁老年人跟随子女从农村到城市居住,生活条件改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但是他们忽视了随迁老年人内心真实的想法,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城市适应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群体的参与,对随迁老年人的关注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关爱随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应有之义。社会资本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之外的第三大资本,社会资本以信任、规范、关系网络为核心,有研究证明社会资本对幸福感提升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尝试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研究社会资本视角下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资本、主观幸福感、随迁老年人等相关文献,明确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向。其次结合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个人特征、信任互惠、关系网络、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五个研究变量,研究其与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借助结构方程构建本文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模型。针对随迁老年人这一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设计和开发,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最后根据正式调查问卷所获取数据,运用软件AMOS 21.0对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除此之外还将性别作为分组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信任互惠,其它四个变量与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原因在于随迁老年人是短暂居住,并不会长久的生活在迁移地,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很难建立牢固的信任。多群组分析结果证实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休闲娱乐和关系网络方面存在性别差异。针对所得到的结论,从个人、家庭、社区、政府角度出发,提出提高随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审美素养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当前国民审美素养整体较弱,亟需为发展国民审美素养寻找合适路径。在国家大力弘扬传承优秀文化的背景下,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经典古诗词,占整本教材语篇选择比例的51.7%,且初中生正处于审美素养发展的敏感阶段,因此语文古诗词成为了初中生审美素养培育的重要素材。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解析了审美素养的内涵与构
沸腾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教育现象的叩问与沉思,教育者的良知与坚守,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可能。妹冢中学几年的实践证明:教育反思,既是一种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式,也是促
会议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这一思想,即分工与合作就是生产力。从“共同活动方式”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出发,马克思对社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不投入生产经营,国家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的非营利性的国有资产,用于国家公共事务或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资产管理工作是否系统有效关系着高
室外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建图算法的研究一直是自主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中主要的课题。如何在复杂的室外场景下进行定位,如何在障碍物较多的场景下创建有效的障碍栅格地图便于移动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在以道路间车位等区域工作的室外清扫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3D激光的室外清扫机器人定位与建图算法展开研究。通过检测障碍物创建适于室外清扫场景的地图,结合3D激光雷达和GPS的优缺点进
学位
现有主题建模方法难以对复杂的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表示和利用,导致无法提取深层次的语义信息。特别是短文本数据由于存在特征稀疏、多歧义等特点,目前也没有针对短文本的主题建模方法。因此,本文从语义融合与语义拓展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语义信息融合与语义拓展的文本主题建模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合理性。本文的具体工作以及获得的成果包括:(1)对传统主题建模方法的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主题建模方
外辐射源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静默探测、不易被敌方摧毁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塔康信号对空发射功率高,选择塔康信号作为外辐射源雷达的照射源时,有利于外辐射源雷达对高空和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同时,塔康基站台在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有利于构建外辐射源雷达纵深预警探测网,提高我国海防的军事实力,对国土防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塔康信号作为照射源,研究雷达目标探测的方法和实现,主要工作归纳为:1.针对塔康信
革家人有悠久的历史,其传统文化得到较完好的传承,革家服饰最具特色的是以红蓝黑三色为主的女青年盛装,被学者称为“古戎装”。其承载着记录族群历史文化的重任,成为革家历史
选择性执法作为行政执法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界已经有许多不同的阐释,无论是受制于有限的行政执法资源,还是基于法律本身的不完备性,选择性执法都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在微观层面,现有研究依然对选择性执法的形成逻辑缺乏足够准确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微观样本,从执法者的角度出发,对选择性执法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当前的行政执法现状,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促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受制于有限的行政资源,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