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神圣的制度,人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时代的洗礼,才达到了目前的婚姻状况。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在写作时常常将两周婚姻情况混为一谈,时段多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忽略了西周婚姻自身的特点。本文将西周婚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这一时期的婚姻做一个简单的疏理。通过疏理,勾稽西周婚姻的大体概况,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除了绪论对婚姻文化相关内容简单介绍之外,本文主要尝试性探讨西周婚姻在形式、影响婚姻缔结因素、婚后巩固与出妻、婚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第一,主要讲西周时期整体的婚姻形式,笔者通过考察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运用民俗学知识,初步试想西周时期周人婚姻形式为原始婚与“六礼”为主聘娶婚的并存状况。第二,主要针对婚姻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论,在原始婚姻与聘娶婚并存的情况下,男女双方结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来自个人的,有来自社会的。笔者在剖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西周婚时、婚龄、实行同姓不婚等受争议较多的观点进行考辨,笔者认为周人适婚范围应为女子十五至二十岁,男子二十岁至三十岁,西周时期结婚季节在仲春仲秋两段居多,春季向夏季过渡与秋季向冬季过渡较少,周代实行同姓不婚最主要的因素并非优生,而是联合异族,维护自身统治,某些大族的婚姻是建立在政治的前提上的。第三,主要讲述成婚之后的婚仪与出妻问题。通过相关文献考辨,笔者认为拜舅姑与三月庙见对婚后巩固很重要,也是确立妻子在家中地位的仪式,聘礼只是名义上的礼仪,双方还要在婚后好好经营感情。若婚姻破裂无法挽回,只能“出妻”,在出妻问题上,不应简单以“七出”之条概括,西周“七出”观念萌芽,尚未形成礼制之上的规定。第四,探讨婚姻聘礼与金文中的文化内涵,通过查阅史料文献,笔者对平民、贵族赠送的聘礼进行整理,发现这些礼物都有生殖崇拜之意,平民嫁妆资料欠缺,但对代表性的贵族嫁女的媵器进行分类整理,发现有孝顺公婆、祈愿眉寿、崇尚生育、辅佐丈夫的文化内涵,可见西周婚姻结合并非有买卖之意,聘礼与嫁妆蕴含的是对新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