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研究——以武汉光谷鸡公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创作实践为例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面积绿地被建筑物侵占,形成大量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森林。但是,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需求强烈,要求建设绿色城市,让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能够亲近自然。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是构建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亲和力和居民生活的品质,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景观的形式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植物景观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以及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对提高现有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水平,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此选择笔者参与过的武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植物景观设计项目和创作项目鸡公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系统分析。
  植物景观作为当前最普遍的公共艺术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或者说置放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它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联,能够在公共空间中传达开放、包容、交流、共享等价值和态度1。公共艺术从“公共”的涵义上讲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艺术,但是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因为它必须依赖空间以一种公共方式存在,在城市中的体现形式主要是以雕塑和喷泉为主的景观小品、电子媒介装饰、植物景观等。植物景观作为公共艺术新形式,是指有目的挑选生态属性与所应用地相符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形、叶、花、果通过组合或辅以人工造型形成具有观赏性强的装饰形式。城市公共空间为公众提供了休息、娱乐、交流的场所,将植物景观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营造以植物景观为主要装饰元素的空间,拉近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距离,丰富公众生活,提升公众生活品质。
  当前,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愈来愈受到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形式较为单调,缺少新意,常用几种固定的形式,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植物景观中绿植种类不够丰富,层次感较差,空间规划不合理。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依据相关规划理论,对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运用形式、运用原则及运用规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从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出发,阐述植物景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植物景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联,系统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景观的分类、形式、特点以及运用规律,强调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以笔者参与的项目武汉市中山公园、解放公园为例详细的分析了该案例中的植物景观特点及运用,以创作项目鸡公山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详细论述植物景观创作设计实践及设计体会。
  最后,把植物景观作为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阐述了植物景观设计对于空间营造的重要性,得出了高品质的植物景观效果必须践行科学、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置需根据空间功能不同而设计等结论。
其他文献
已有许多研究指出,由于汉语普通话缺少浊塞音音位,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学生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掌握西班牙语的浊塞音,以及将它们和清塞音区别开来。而汉语吴方言具有清浊音位对立,按照对比分析的观点,吴方言区的学生将更容易听辨西班牙语塞音的清浊;目前的一些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文从发音这一角度,对分别以普通话和以吴方言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的西班牙语塞音发音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由于普通话同时也是吴方言区学生
学位
近年来,中科两国已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多份协议,科威特“丝绸城和五岛”建设项目已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科借助传统的丝路情,在新时期共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两国合作日益加强。  本文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切入点,研究中科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五通”,通过梳理
学位
出生于1975年的德语作家丹尼尔﹒克尔曼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文学生涯,其时正值千年之交,无疑属于当代文学的范畴。在时代语境上,他既承袭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流脉,又正值“后现代”概念日益陈旧、文学迎来“叙事的回归”。文学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学内部和文学以外的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互文性”。  本文从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首先梳理时间主题在
21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电影作为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其地位日益突出。在新时代思想宣传工作中具有独特价值和积极意义的新主旋律电影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字幕英译作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新主旋律电影字幕英译的传播效果,不仅拓展了字幕翻译的研究层面,创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思维方式,也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反讽作为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反讽的研究始于修辞学和文学,在此阶段主要集中在其审美和情感价值上;从20世纪开始,学者们开始转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反讽产生的机制以及反讽话语的理解;而在最近几十年中,关于反讽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理论假说日新月异。  预设是话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说话人对自身言语的提前假设,包含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已知的信息,以及受话人可以结合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与西方各国交流日渐频繁。英语作为世界“普通话”,越来越受重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顺畅的跨文化沟通,这离不开对目的国文化的了解。然而现实中,即使经过多年学习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依然无法避免各种误会尴尬。精读课占了大学英语课程四分之三的教学课时,因此,要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必要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进行文化导入。  当下,有不少针对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研究,
学位
在现代英语教学课堂中,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方法越加丰富,教学目标重点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测试也由原来对单纯的语法结构知识的检测,转变成了考查在语境中特别是在语篇中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只重点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而淡化基础语法知识教学的趋势,使语法教学的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由此,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
学位
本文尝试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的镜像理论及其“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来探索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型作家、评论家A. S.拜厄特(1936-)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的影子》(1964)中安娜·赛卫罗的心理成长历程以及第二部小说《游戏》(1967)中妹妹朱莉亚·科贝特试图摆脱姐姐桑德拉·科贝特对自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找寻完整自我的过程。  该论文共
索尔·贝娄的作品揭示了“人类常见的困境,异化和自我迷失”,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批评家的广泛关注。贝娄的作品没有被简单地归类为犹太文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经常以犹太人作为作品人物,回顾犹太历史,分析现实,展望未来。  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通过对两代犹太裔作家命运的描写,揭露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摧残压迫,体现当代现实世界的精神危机。无论不同时代的犹太人民族命运几何,他们的宗教、民族、种族和政治都是独特的,
近年来电脑游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并迅速进入我们视野,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为了抢占海外市场,游戏厂商推出了许多语言版本的游戏,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游戏市场潜力着不可估量,中国成为了众多游戏开发商争相角逐的“战场”。为了使国内玩家更好的体验到国外的游戏大作,游戏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于国内游戏行业大多起步较晚,整个游戏行业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国内的游戏翻译还处于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