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tment of Context--related Problem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herence: A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是文学翻译中确定意义的重要线索。由于对语境把握不够造成翻译失误,是文学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限制文学翻译质量提高的瓶颈。在以往文学翻译语境的研究中,翻译语境的划分呈现多样化形态,且针对语境问题的解决之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连贯作为语篇的重要特征,在篇章语言学和语篇翻译中颇受重视,但语篇连贯与翻译语境的关系研究并未形成理想的理论模型,以用于解决翻译中遇到的语境问题。
  本文结合作者在翻译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四门城》时遇到的语境问题,从连贯视角出发,对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文学翻译中语境问题的典型种类、译者在识别文学文本语境意义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连贯视角下超越这些障碍的途径。
  本研究以《四门城》译者,及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境问题,对所涉译文的一稿和二稿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文学翻译中语境问题的典型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分为三类:上下文语境问题,情景语境问题以及文化语境问题。上下文语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忽视所译材料与其他语言单位(如单词,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造成所译材料在意义上的孤立。情景语境问题源自译者对实时情景(语场,语旨,语式)的把握不充分。文化语境问题主要由各种文化现象引起,这些文化现象(包括生态,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等)可能导致翻译失误。
  为避免语境相关的翻译失误,译者首先应意识到哪些因素可能成为让他们无法识别真实翻译语境的障碍,这种意识有助于译者正确判断所译原文的语境意义。基于上述对语境问题种类所作的划分,本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种障碍:语篇障碍、超语篇障碍以及译者自身障碍。语篇障碍包括翻译材料本身具有的复杂意义体系和句式结构、原作者高超的修辞技巧和写作技艺等。超语篇障碍主要涉及作为文本丰富意义来源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译者自身障碍关乎译者本身:包括他们在寻找真正语境时的主观努力(使用参考工具时的主动性及职业道德等)和他们的客观能力(如翻译能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知识储备等)。
  鉴于语境将文本中的各种意义,以及文本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研究者提出解决翻译中语境问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连贯:内部语义连贯和外部语用连贯。前者主要涉及文本内部各种意义的连贯以及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意义的一致。后者则强调读者对于目标文本的接受程度。换言之,译者应确保目标文本的意义对读者来说是连贯的,而且其连贯程度应同源文本无异。
  因系个案研究,本研究的结论推广应用至一般文学翻译中语境问题之处理和研究的可能性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本研究为翻译语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视角,其研究结果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伊恩·麦克尤恩作为著名的作家之一,享誉当代英国文坛,被誉为“国民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关注谋杀、乱伦和暴力等主题,后期作品则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涉及国际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其新作《坚果壳》(2016)结合他早期和后期作品的写作主题,以胎儿视角讲述一个谋杀故事,情节上戏仿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由于本部作品是麦克尤恩的新作,暂时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学术研究为数不多。因此,本论文试图结合
学位
文坛后起之秀莫欣·哈米德(1975-)是当代著名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他的作品多关注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体现了哈米德深厚的人文关怀。其首部作品《蛾烟》(2000)一经出版便使哈米德声名大噪,并一举赢得了读者界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以往学者对哈米德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第二部作品《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2007),目前鲜有学者对《蛾烟》在学术上给予关注。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消费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该作品中的
学位
建议是说话人言及对听话人有利的指令性言语,对维护和促进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有重要作用。前人对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日常话语中建议言语行为的分类、策略及其语言特征等,而对机构话语中建议言语行为的语言实现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动因未做深入探讨。  本研究以中美外交部官方发言人在正式政治场合中的真实话语为语料,自建中美政治话语语料库,分别对中美政治建议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指示手段及策略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
学位
本研究用实验的方法比较了基于核心句的翻译方法和基于句子成分分析的翻译方法,考察了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帮助翻译初学者完成英汉长难句翻译中的指导效果。在本项研究中,两个标准被用来评估翻译法的指导效果,一个标准是准确并完整地用目标语传达句子在原语中的意思,另一个标准是翻译出的句子在目标语中表达通顺自然。通过比较,得出对两种方法效果的判断和评价,并从奈达的三步翻译过程出发,分析和解释两种翻译方法对学生翻译指导
学位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将犹太精神要素和希伯莱文化资源渗透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展现了丰富的犹太文化景观,形成了独特的贝娄风格,为美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本论文主旨在于探析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呈现与演变发展,追溯贝娄人文主义关怀与乐观入世思想的根源,揭示以伦理(一)神论、契约观、选民说为核心的犹太文化要义在贝娄道德体系中的体现,理解犹太精英传统与美国本
学位
随着多媒体以及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国际性的文化交际已经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同于传统的文化交际形式,影视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目前最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交际形式。鉴于当今多元的大量媒体信息是以外国语言的形式出现,而大多数人对外语的掌握毕竟有限,因此,字幕就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电影电视作为娱乐大众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其字幕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
学位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大学生的阅读过程,对他们在阅读英语记叙文和说明文时使用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做出了比较。研究的受试是八名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大二学生,四男四女。受试在实验的两个星期里阅读了两篇文章。第一周阅读英文记叙文,第二周阅读英文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受试边读边说出头脑中出现的任何想法,整个过程被录音;同时,研究者在旁观察和记录阅读者的行为。阅读结束之后,受试接受回顾性访谈,进一步提供阅读过程中使用的
学位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89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地位。她的作品主题广阔,创作风格多样,她的经典之作《金色笔记》以其独特的结构,广泛的主题和多种文体的并置而著称。这部小说发表于1962年,以其实验性的艺术手法,从一位单身女作家的视角,描写了二战后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那个时代的“
学位
伊斯梅尔·里德(Ishmael Reed,193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作家之一,被誉为继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伟大的讽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但由于其创作方法特立独行,经常被读者和批评家误解。与其他非裔作家一样,他受到黑人传统文化,如黑人土语(blackvernacular)、爵士乐和黑人宗教仪式的启发并从中汲取养分。然而,里德在这点上比其他作家走得更远,因为
学位
本文拟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角度对林纾和张培均两位译者所译的两版《黑奴吁天录》进行描述性文本分析,以历史的有效性作为理论依据,从历史有效性的时间延异维度观察意义在空间差异中的流变,考察清末民初和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译本文学样式的变化与意义的传达及其历史性原因,同时论证复译的必要性,认可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译者对翻译文学发展和创作,乃至于人文的启蒙所作的卓越贡献。  阐释学滥觞于古希腊,在其发展演变的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