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小说创作的“民间性”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文学史上,阎连科是一位颇有小说创作才华的优秀农民作家,他的作品里满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对苦难的极致描写充满疼痛感。阎连科始终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现实命运,其文本内容充斥着民间生活气息,这种叙述方式是以长久的民间体验和深厚的民间文化为基础的。  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民间理论来审视阎连科的小说,结合作家自身的生活阅历及写作立场,从文本中民间性的生活描写透视出民间超越和战胜苦难的生存方式,来发掘人物的共同精神特质,发掘作家在走向民间时对民间精神的审视。文章内容大致从作家本体—文本内容—价值观念三个层次来写作,分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作者自身的生活阅历着眼,因为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阎连科的民间生活经验,对他的写作内容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他确立了民间立场后,必然会选择民间的话语方式来写作。  其次,从小说文本中找出反映民间社会生活和底层人民情绪的内容,即主要的两个向度:乡土与市井。乡土民间充斥着各种生存的苦难,作者同时还展示了乡村文化与民俗。市井民间主要是展示近代开封的民间生活状态,繁华熙攘的市井风貌不同于乡村的民俗文化、人情风气。  再次,阎连科的小说中不仅有民间生活状态的描写,而且也表现出自身的价值取向,即:守护民间,对底层人和民间精神的关爱和追求。他对于乡土民间和市井民间的自发形成的精神力量:坚韧的原始生存欲和自由自在的世俗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他对历史产生怀疑,展现了社会政治变革在民间的真实状况,体现他真心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和生存真相。  由此可以总结阎连科写作的民间倾向:关注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以民间生活场景表明了平民化的写作,对于民间精神的追求是他对民间价值的肯定。
其他文献
本文在《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中提取出了由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并对此类惯用语进行了研究。  从语音上看,由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主要以三音节为主,其次为四音节和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对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在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史铁生不仅描绘了残疾人的困境,更从自身的残疾出发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困境。他不停地
《百喻经》印度僧伽斯那著,其来中土传教弟子求那毗地于南齐年间译为汉文。该书以简洁、生动的语言集中讲述了近百个佛教譬喻故事,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流传甚广,影响
艺术品收藏界里,真正的藏家寥若晨星,所谓的收藏大部分是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真正着眼于收藏、对艺术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的藏家不可多见,多年的旁观,使我认识到一种与众不同,
作为一个同人团体,《词学季刊》社文人群体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正式出现以《词学季刊》社及词社惟一的机关刊物—《词学季刊》—1933年4月于上海的创办为标志,至1937年,刊物毁于炮
阿朗新科最近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首次以Keltan品牌展示其领先的OCP黏度指数改性剂(简称“黏指剂”)rn阿朗新科高性能弹性体业务部(HPE)大中华区
期刊
文章主要以二十五史中的“后妃外戚传”为依据,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后妃外戚状况进行研究。对于二十五史付之阙如的先秦时期,则以《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传世文献为
美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生活与审美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种种审美体验,日常生活与
诗文互动是指诗歌和散文在字词句法、声律韵调、修辞技巧、表达方式、篇章结构、总体风格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的情况。诗文互动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本质
图画乃无音之新闻,这是英国现代新闻之父北岩勋爵的一句名言。的确,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尽人可阅。图像在新闻叙事中地位的日渐上升以至于最终走向独立的历史进程,正是大众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