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寻之旅——解读伦道夫·斯托的《归宿》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道夫·斯托(1935—)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有评论称他的成就“堪比当代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他年仅22岁就完成了撰写《归宿》(又名《小岛之行》)。《归宿》是他所著七部小说中较显著的作品之一,一经出版就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深刻性赢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为了促进国内关于伦道夫·斯托的研究,笔者试从荣格心理分析学角度来介绍并分析这部作品。  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斯托善于揭示其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归宿》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斯托试图通过其主人公赫里奥特自我放逐的艰辛历程来揭示他的心理本质。对赫里奥特来说,这是一次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的磨难历程,从而最后他和自已及他人达成了和解。就其探索过程而言,主人公赫里奥特从其自性的外壳—人格面具开始,逐步探索到其精神的内核,即他的真实自性。  在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赫里奥特扮演着一名基督教传教士的角色,他甚至把自己当成一位慈善家。在这一面具下,他竭力展示自己人格中闪光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真实个性。根据荣格心理学理论,这些被展示和隐藏的个性特征分别被称作人格面具和阴影。借助于他的人格面具和阴影,赫里奥特躲在自己意识的黑暗角落里而忽视他的真实自我。摇曳于真实自我和假定自我之间,赫里奥特和他周围的一切越来越远。在他社会角色的掩饰下,赫里奥特被现实自我所迷惑并逐步和自已及他人疏远。  由于他的心理处于混乱状态,赫里奥特注定要经历内心痛苦,同时他更害怕面对日益迫近的离职。然而,他一直所憎恨的雷克斯的归来更加剧了他的痛苦。由于精神受到双重压力,他几乎临近崩溃的边缘,从而陷入了严重的认同危机。最后,他别无选择踏上了自我放逐之路。  一路上,赫里奥特不断地自我反省并遇到了一些对他有启发人,使他能够一层层地剖析自已的内心。摆脱了束缚他的人格面具之后,他慢慢地认识到自我阴影从而发现了自己真实的人格特征。就在他临近小岛—他心中的目的地时,赫里奥特终于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之旅并和他人及自我达成和解。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了结论该部小说史诗般地展现了其主人公自我探寻之旅,并最终成功到达到其人格的自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有效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个居委会的流动人口孕产妇采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一名工作在纪检监察办案战线的党员干部,林建智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组织和参与查办了一系列在
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本框架,解读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探索了莫里森作品中黑人的生存状态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种族身份意识的非裔
柱电极垂直穿通硅片衬底的3D探测器和传统平面硅基探测器相比,具有耐辐射性、快速响应、低耗尽电压等优势,然而其器件结构、制备工艺以及系统集成上与传统结构不同,面临众多的技
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战后美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和散文。一共有十四部长篇小说问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加,普通民众了解世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中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无法满
教育实践的评估,不仅要看它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它对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因为正是这种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校里培养的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当
〔目的〕严把供列车食品的卫生质量关,确保口岸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乘坐广九直通列车的中外旅客的健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GB/T4789.4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