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审计评估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税政策是一国公共政策之基石。过去30多年里,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治理改革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帮助政府摆脱财政困境与信任危机,纷纷对本国的财税政策进行了审计评估。在实践领域,这一全新的审计业务不仅是健全财税政策过程、优化财税决策的重要工具,更是发展成了创新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我国审计机关对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消费税政策、省以下财政体制等重要财税政策进行了审计评估。评估结论和审计建议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建立。目前,这一政府审计的最新发展并未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理论研究相对空白。而且,部分实务界人士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和对“行政型”审计体制的留恋,对这一新生事物仍存有诸多困惑和质疑。合理阐释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基本内涵并为其创建一套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使这一新生事物走上“法制化”道路,已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本文试图以笔者亲身组织实施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项目为实践基础,在梳理归纳前人研究成果和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维逻辑,深入阐释政府审计介入财税政策评估领域的理论逻辑、现实依据及法律依据,结合实例为这一新生事物初步创建一套相对成型的理论体系并为其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轨迹。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内在逻辑是什么?(2)政府审计介入财税政策评估的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审计机关作为财税政策评估主体具有哪些优势?(3)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框架体系包含哪些要素?实际运行模式和操作流程是什么?(4)有哪些典型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案例?其过程、内容及成效如何?具有何种启示意义?(5)我国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存在哪些不足和制约?如何建立一套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有机结合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对上述问题的阐释和回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既是研究的创新之处也是难点所在。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文综合运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上述五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并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论证与阐述。  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八章:  第一章导论。本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及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关于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命题的文献综述与成果整合。本章在综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界定和阐释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在梳理相关学科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述了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政策审计评估实践概况,分析了政府审计与政策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探讨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理论起源。本章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出发,阐释了审计机关介入财税政策评估的理论依据,并在融汇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构了财税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政府审计的权力属性,进而指出:政府审计介入财税政策评估的内在逻辑是代表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通过维持“两权平衡”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财税政策审计评估是建立健全公共治理机制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人民信任与认可的政府审计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力中心”。  第四章剖析了“授权立法”、“部门立法”的财税政策生态,阐述了我国财税政策的决策体系、决策过程、执行概况及制度弊端,分析了财税政策评估的主体选择困境和审计机关评估财税政策的法律依据,进而指出:政府审计介入财税政策评估领域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职的应有之义,是审计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推动民主与法治的工具,审计机关应大力开展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积极推动财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促使财政民主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  第五章对财税政策审计评估框架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界定、设计和阐释。在深入诠释其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界定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范围和目标,剖析了财税体制、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和专项转移支付政策三类重点审计评估对象的主要特征。从实践操作层面,阐述了审计评估业务流程的9个关键环节和10项作业规范;设计了10类评估标准和20个重点领域的76个审计评估指标;分析了11种政策评估模型的优势、局限和应用范围以及审计评估方法、审计评估结果的运用。  第六章是财税政策审计评估案例分析。本章回顾了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审计评估案例、消费税政策审计评估案例的背景、目标、过程、方法、结果和成效,总结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三条基本经验。此外,还结合审计评估案例提出了增值税立法改进建议:一是适当降低增值税税负并优化税率结构;二是创新抵扣制度,重塑增值税的调节功能;三是将增值税收入政府间分享制度融入法律之中。  第七章我国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困境与出路。本章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角度,剖析了我国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不足之处与制约因素。针对问题与成因,提出了建立“两权制衡,多方互动”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的战略构想,其基本内涵是:在价值理念上,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应渐次成为决策权力制衡执行权力的治理工具、立法权力制衡行政权力的治理工具、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治理工具;在制度设计中,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应体现和融入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财税部门、政策作用群体以及其他政策评估主体的互动关系。围绕上述战略构想,从推进实践发展与改造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深入阐述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法制化”的实现路径。  第八章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对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归纳和提炼,并对未来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实践及理论研究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包括:(1)在学术研究层面,率先提出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命题,在吸纳相关研究成果和重构政府审计权力属性及财税政策评估内核的基础上,深入揭示了政府审计介入财税政策评估的内在逻辑、现实依据与法律依据,并为这一新生事物初步创建了一套相对成型的理论体系,为深化相关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2)在实践应用层面,从财政审计视角分析了“授权立法”、“部门立法”的财税政策生态与制度弊端,剖析了我国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典型案例并系统地探讨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对象体系、程序方法及结果运用,为审计机关开展财税政策评估构建了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框架体系,也为学术界深化政府审计研究、政府治理研究、财税管理研究、政策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3)结合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财税政策审计评估的不足之处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两权制衡,多方互动”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制度的战略构想和实现路径,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我国的财税政策审计评估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还极为少见。受上述因素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最后,本文展望了财税政策审计评估今后应重点关注的六大问题,以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私募股权基金及其投资活动在金融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0余年来,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新兴另类资本在全球跌宕起伏、蓬勃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二十世纪70年代末发源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和重要性都在不断提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多渠道的,有利率、信贷、汇率和资产价格渠道,其中利率
公司治理的问题由来已久,商业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但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
创业板的建立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对我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创业板正处在高速扩容的建设初期,其基本特征尚未成型,截止2010年2
学位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收入增长最快、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全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但一直不被主流经济学所重视。直到欧元区成立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欧元区经济体内部成员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关于统一货币政
贷款的定价是西方银行业很悠久的研究课题,从最早的供求决定论到信贷配给理论到最近的RAROC基于风险的利率决定理论,都是西方理论界对如何为银行贷款定价所做的理论研究。在我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经济金融风险背后的原理。本文试图从“三周期”与经济周期动态强化机制的角度,来探讨经济金融不稳定性的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古老的金融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工具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功典范之一。近十年中
权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证券,于1911年诞生于美国之后在欧洲各国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以香港地区、中国内地为代表的亚洲权证市场发展迅猛。2004年,香港联交所以673.37亿美元的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