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可靠的土地权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妇女能否获得控制和管理土地的权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层面。对于中国来说,现实的土地分配和管理中往往缺乏性别视角,使得妇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她们对农业生产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占有权、控制权和受益权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因此本研究的总目标在于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中国农村的土地分配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权利得失的决定因素,探讨农村妇女地权无保障对女性及其家庭的影响。最终为立法及政策制订者在保护妇女及儿童的土地权利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首先回顾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相关法律及其性别含义。其次搜集了1998-2004年包括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和河北五个样本省在内的101个样本村的有关妇女土地权的数据,对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农村妇女获得土地权利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广州、西安和广西南宁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典型调研,收集了大量的个案数据,以此比较和评价妇女无地对家庭资源、经济福利以及妇女地位的影响。
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农户从集体获得的土地是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的。(2)由于婚嫁所引发的妇女无地的现象存在并加剧,这对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即使无地妇女在娘家还有地,其经营方式及受益问题都值得思考。(3)离婚妇女土地权的保障尤为艰难。(4)失地情况存在地域差异,越是富裕的地区妇女无地状况越严重。(5)土地资源禀赋、土地调整频率和政策以及妇女参与村务管理的程度都会显著影响到农村中无地妇女的比例。(6)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不容乐观,基层妇女组织还很缺乏甚至是空白,帮助农村妇女维护权利的渠道还很缺乏。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1)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探寻其他途径保障妇女土地权益,如适当的补偿或者实施土地联名登记制。(2)针对土地存量资源的有限性,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妇女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项目,为农村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减轻她们及其家庭对土地的依赖程度。(3)要从机制上推动农村妇女参与社区和村组织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提高妇女的参与程度和提供她们以正当的形式表征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机会。(4)将忽视性别差异的中性政策向推进两性发展的性别敏感政策转化,并对与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规约、民约以及“土政策”进行清理。(5)针对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应结合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土地资源的状态,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