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地貌及其发育环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ongt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使用高分一号、Google Earth、Bigemap、ICESat和Modi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沉积物粒度级配、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微结构扫描电镜、磁化率及土壤有机碳、有机质等养分测试等方法,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地貌及其发育环境。全文尝试分析四个问题,其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何种沙丘地貌类型,其地貌特征如何,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其二,研究区风能动力处于何种环境,有何种时空变化规律,风动力系统与各沙丘地貌有何关系?其三,各地貌类型中沉积物有着怎样的异同特征,对沙丘地貌有什么影响?其四,研究区植物区系组成如何,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养分在不同沙丘类型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时空变化有何规律,生态环境格局如何影响着沙丘地貌?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研究区第四纪以来不断发生的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性正逆交替过程,风况动能,形态以及规模四个级别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分为横向、纵向及对称类沙丘三大类具体共29种。绘制风沙地貌区面积共4.1万余平方公里沙丘类型空间分布图。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占据83.35%,流动沙丘为16.65%。2.分别测量各类型沙丘的迎风坡长度、背风坡长度、宽度、沙垄长度、平均脊线走向、间距宽度、交汇节点个数、主副梁夹角、面积大小以及高度等形态参数。各类沙丘长度分为两个量级,以1km为界;高度分为三个量级,分别为10m,10~30m和30m以上;间距也可分三个量级:100m、300m和1km。除对称沙丘外,横向沙丘和纵向沙丘均有与风能相关的延伸走向。与其他沙漠沙丘研究结果不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的高度和脊线长度与间距并无良好对应关系。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全年受西风环流控制,冬季同时会受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全年气压变化不大。地面风场主要有分支,转向、辐合和辐散4个特征,各月份变化明显。除冬季外均有两条分支,多出现在86.5°E和88°E附近。辐合和辐散主要发生在沙漠边缘地区。研究区1960-2018年年平均风速为2.0m.s-1,年平均最大风速4.9m.s-1,春季增大最大,近年来表现与温度和降水均显著负相关。沙漠起风沙主方向为西风,次风向为北风,时间上春、夏较高,冬季最低,空间上北部最大,东部最小。1960年以来研究区年总输沙势出现两次起伏变化,总体呈降低趋势。年均输沙势为106UV,属于低风能环境,风玫瑰图总体呈宽单峰型风况,四季RDP均为东南偏东方向。时间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空间上西部最高,东部最低。横向沙丘以西北偏西窄单风况为主,纵向沙丘以西北、北向锐双峰风况为主,对称沙丘受西北偏西、西南和北风复杂风况为主。风能环境与各类沙丘地貌分布和形态有良好对应关系。其中输沙势能大小和方向影响了沙丘形态规模发育,输沙方向的转变也改变了沙丘脊线的走向。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沉积物颜色有黄色、红色和混合色,与地貌位置有关。粒级组成以细沙和中沙为主,由沙漠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沉积物粒度自然频率分布曲线以双峰为主。平均粒径为2.08Φ,分选性、偏度和峰度范围均较大。除新月形沙丘(链)、抛物线沙丘和复合蜂窝状沙丘以风成沉积环境为主外,其余以浅海为主。各类沙丘规模分布与沉积物粒度特征有较好对应关系。5.沉积物中石英颗粒以圆形为主,磨圆度以棱角状居多。从机械作用来看:风成作用面积与沙丘间距有关;冰川作用出现概率与搬运距离有关;整体坑状的大小与粒度特征有关。从化学作用来看:北部沙丘与从西部山体剥离时伴随的硅物质有关,南部沙丘则受复杂风况影响,硅溶蚀物质聚集。沙漠化学元素组成在各类沙丘地貌和沙丘位置上差异较小。相比UCC平均含量,微量元素Co表现出极其明显地富集。淋溶系数和残积系数拟合程度较好,表明沙物质是在寒冷且干燥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的,缺少有效的化学风化过程。6.论文收录研究区全部为被子植物,共31科118属158种,其中乔灌木类共计36种,草本植物类共有122种,短命植物为沙漠优势生活型。自2000年以来植被覆盖率大多低于20%,沙漠主体呈负变化,东西两侧延伸带植被恢复好转。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坡脚湿沙层高于坡顶;有机碳含量在沙漠主体西部、东部和北部略高,中心向南大部分区域偏低;有机质含量在沙漠主体西南部最高,西侧和东侧非常低;碱解氮含量分布呈现明显中间多两边少的特征;沙漠整体表层土壤偏碱性,全盐含量不高。不同沙丘类型和不同沙丘位置土壤养分含量异质性较强。总体来看,土壤含水和养分决定着植被物种和生长情况,而植被区系组成和盖度又影响着沙丘的规模大小,生长期影响着沙面流动性。
其他文献
经典的计算机网络利用线路相互连接,网络拓扑结构固定。为了应对一些特殊的情况,作为无线自组织网络其中之一的移动机会网络应用而生。区别于传统计算机网络,移动机会网络的通讯方式是依靠网络中每一个终端节点的随机移动完成。源节点携带消息在一定区域内运动,当与任意邻居节点相遇的时刻,创造了短暂的通讯时机,移动机会网络路由的研究核心就是作为节点的终端相互之间的通讯机制。常规移动机会网络通讯机制研究的重心在一般体
由于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金属微纳结构能够产生光异常透射、光增强吸收及光学手性等新颖的光学现象。光异常透射现象可以应用在滤波器、偏振器件和近场光学等领域,研究者探究了圆形及三角形纳米孔结构、纳米狭缝结构等的光学透射特性,但这些结构的透射光谱都表现出较窄的透射峰,限制了其在宽频滤波器中的应用;光的增强吸收对光伏电池、超级透镜和热成像等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纳米棒阵列结构、金属/介质叠层结构及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网络形态和服务环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密码系统被应用于诸如移动设备等安全性较差的场合,攻击者能通过各种边信道攻击(如时间攻击、电源耗损、冷启动攻击及频谱分析等)获得系统秘密信息的内部状态,我们把这种攻击称为密钥泄露攻击。在密钥泄露攻击下,密码系统的密钥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设计抵抗密钥泄露攻击的可证明安全公钥密码方案,是当前密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身份基密
模糊集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觉模糊集是模糊集的扩展,它引入了非隶属度,满足隶属度和非隶属度之和不大于1。作为直觉模糊集的一种推广,图片模糊集由元素的三个隶属度组成,分别称为肯定隶属度,中立隶属度和否定隶属度,以使它们的总和不大于1。在已有关于图片模糊集的文献中,研究者成功开发了几种算法来解决聚类、模糊推理和决策等不同的问题。然而,模糊集理论、直觉模糊集理论和图片模糊集理论只能解决
强激光场作用下的原子与分子电离研究是当前强场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强场电离也是强场现象的基础。随着激光技术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实施更复杂的操控,比如分子的准直和取向。计算能力的进步,也允许人们进行更高维度的模拟。由于分子自身包含更丰富的结构特性,在强激光场驱动下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原子的现象,这些现象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与对称分子相比,强激光场驱动下的不对称分子电离过程又呈现出了许多新
背景: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研究及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在人类或啮齿类动物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长期的、重复的、强烈的社会击败应激,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在社会交往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会导致个体出现持续性的社交回避、社会互作缺陷等社会行为异常,且该问题因药物治疗成本、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等原因仍未被很好的解决。近些年,模拟人类社会欺凌的长期社会击败应激模型(Chronic social defeat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并且不含有5’帽子及3’尾巴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探索circRNA在人类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确认疾病状态下失调的circRNA有助于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由于circRNA具有组织特异性、稳定性等特性,因而成为一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识别circ RNA与疾病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探索circRNA在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不可控应激引起个体在可逃避情境中的逃避缺陷,最早由Seligman在1967年研究狗的行为时提出,并随之发展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理论:个体习得了对环境事件的不可控性,产生对环境不可控的预期,从而在将来的情境中表现出无助。然而,在习得性无助现象研究五十周年之际,Maier和Seligman系统回顾了习得性无助理论和研究,提出经典习得性无助模型中动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也称为血清素,是一种古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包括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等的许多物种中都有发现。5-羟色胺可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行为活动,包括生殖、睡眠、食欲、学习、痛觉、昼夜节律、情绪、攻击行为、觅食、能量平衡、取食、消化、内分泌和心血管功能等。如果人类的5-羟色胺分泌异常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精神分裂症、偏头痛、抑郁症、自闭症
研究背景及目的癌症诊疗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Cancer Statistics,2019》的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高居全球女性常见癌症的首位,致死率位列前茅。目前以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为主的乳腺癌治疗体系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面临治疗毒副作用大,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高等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靶向、低毒、微创的乳腺癌治疗方式,是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