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层组织的治理与协调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层组织无疑是各种经济制度形态中极具活力且富于变化的部分。以广泛的权威分解、价值链分解、职能分解、流程分解以及组织边界与责任的不断模糊为特征,中间层组织的治理所需要的协调职责极为复杂。基于“协调是中间层组织治理的首要目的与主要手段”这一个总揽性观点,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构建了一个包含建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协调价值体系,从目标与手段两方面说明治理的核心就是协调。建构性价值意味着协调是评价治理的价值标准及治理的至高目标;工具性价值使协调成为治理的主要手段。针对现有研究在对建构性协调的认识上存在的严重不足,提出一个广义并经适当构建的协调观,不仅关注中间层组织治理中形式丰富、功能各异的工具性协调,更强调作为治理目标与评价标准的建构性协调。通过合理而审慎的甄别,将三个具有重要治理价值的因素——经济因素、发展因素以及稳定性因素——纳入协调的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由多元治理目标所构成的建构性价值体系。提出了一个以权力结构、联结强度以及包容性这三个维度来刻画中间层组织治理安排的概念性框架。由这三个维度组成的属性空间可以对所有实际存在的治理安排实现定位,并从中间层组织丰富的表现形式中把握治理安排的实质特征。权力结构、联结强度以及包容性这三个特征变量分别是建构性协调的经济因素、发展因素以及稳定性因素的在特定治理安排上的折射反映。要素之间的联系表明,中间层组织多元化的治理目标是导致多样化治理安排的根本原因。通过提供6种治理安排的范例说明了这一概念性框架的解释力。从协调的工具性意义出发,提出中间层组织治理的实施本质上是对各种工具性协调进行组织、配置与应用。按照协调问题的产生、识别、协调工具的组织、配置与应用这一路径构建了中间层组织的治理实施框架。该框架由协调问题的识别机制和协调结构两部分组成。通过将协调问题的产生根源明确划分为资源依赖性与策略互补性,使我们得以对不同来源的协调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规律性的协调原则对可行的协调工具进行组织、配置,形成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就台山电厂热力系统疏水管插接焊口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本研究分别采用自制的纳米TiO和CuO研究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阳光条件下,100mg·1对硝基苯酚水溶液的催化反应半衰期分别为氧化亚铜20.0min和二氧化钛48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合法性是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议题。自公共行政学诞生之日起,合法性问题的阴云就如影随形。古利克和厄威克所总结提炼的管理原则仅在 9年后的1946年就被西蒙批评为充其量只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制定是基于党情国情和反腐败的特殊任务进行的制度创新,是为了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力受到腐蚀,实现监察制度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在立法的位阶上,《监察法》属于根据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是调整国家监察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包含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组织法与职权法等监察法律制度。同时,《监察法》是一部反腐败的国家法律。《监察法》构建了对监察机关的多
为真实反映目标机动范围与强度的变化,引入了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简称'CS')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能有效改善在机动目标跟
公共政策制定得是否得当,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能否成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是否安定,是涉及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因此,近年来有关公共政策的研究逐
一、道德养成价值是研究性学习的固有价值之一目前,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曲解和对其价值认识的偏颇在许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目光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