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2次 | 上传用户:net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动物单一的“种生命”不同,人类总是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可能生命”。每一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质,他们的未来更是充满了难以限定的可能性,而教育便是要将这些可能性逐一转化为现实,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成长为具有自我能动精神的主体性存在物。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的人才考核标准,各国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鼓励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然而,反观我国教育却仍然停留于“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传统模式之中,吝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鼓励、吝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变成了教育过程之中的“旁观者”与“客体”,不利于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对学生主体精神、主体能力的培养,自90年代以来,激励作为一种个人建构主体意识的有效手段,开始逐渐由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并形成了相应的激励教育理论和激励教育实践。激励教育是一种以激励为主要方式,以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实践模式,它要求将对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育的基点是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着的人,其价值旨归在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改变以往过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使学生走出个人身心发展的压抑状态,实现个人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个人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视为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互为统一、互为融合的过程。而激励若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不仅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施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尽可能地唤醒受教育者的能动精神,同时还需要促使学生认同教育者的外在教育,自觉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将激励与自我激励有机统一起来。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对激励教育进行理论探求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激励教育实践。本研究通过对某校实施激励教育的个案研究,剖析了当前激励教育所面对的文化困境、心理困境以及实践困境,并从价值取向、目标设计、操作过程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激励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坚持包括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统一、适时与适度相统一、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激励教育原则,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在宏观层面上构建激励型的学校文化,中观层面上建立激励型的教师队伍,微观层面上体现激励教育的实施细则,从而形成推动激励教育发展的合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首次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24小时过程中对脓毒症患者白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摘要: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轻松获得相关产品和品牌的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大缓解,而且人们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评价产品或品牌的相关信息,这些都使产品和品
随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对俄贸易通道的传统定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黑龙江省沿边地区应抓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
本文是中韩惯用语比较研究,主要通过研究不对应的惯用语,来比较汉语惯用语和韩语惯用语。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很近,经常往来,因此中韩两国除了语言之外,在历史
邛崃供电公司已完成了城乡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因此每月的抄表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增加,并且邛崃农村自然环境恶劣、用电负荷分散造成人工登梯抄表困难,且抄表数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诸多弊端,为改变这一现象,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的信息革命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石化建筑业也不例外。国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国外很多国家结合他们先进的管理
在类固醇激素中除了性激素(雌孕激素,雄激素等)外,糖皮质激素也在乳腺组织生长和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不仅能够影响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的分化,还对泌乳的发生
本文研究的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的三种课堂语言——指令、提问和反馈。广义的教学语言可以是口语形式和书面语(板书)形式,也可以包括身势语(也称体态语);狭义的教学语言
人才管理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需要,人才的分类越来越细,外国专家管理成为一个亟待更多研究者和管理者涉足的领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