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石门揭煤突出位置巷道失稳区域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石门揭煤是最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生产工艺。研究石门揭煤突出失稳区域范围和特征为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鉴定和防突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煤矿井下有时会发生动力现象,正确判断哪种现象属于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生产至关重要。判断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依据是突出孔洞位置和形状。我们通常认为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有的时候会有分叉的突出孔洞是我们判断突出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但是长期以来这样特征的突出孔洞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突出失稳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从力学角度解释了突出孔洞形成的机理,并用数值模拟手段,再现了突出的特征孔洞形状,为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判断和鉴定提供依据。同时,本文在研究突出孔洞形成机理的过程中,建立了石门揭煤巷道工作面前方塑性区参数变化力学模型,确定了石门揭煤煤层的破坏失稳区域特征参数,为准确施工石门揭煤排放钻孔进行应力释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掌握石门工作面前方煤体失稳区域的分布特征,则可以在施工中更多地把排放钻孔布置在弹性变形区,起到更好的应力排放效果,从而减少石门揭煤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山西潞安某矿揭穿3号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验证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石门揭煤巷道工作面前方失稳区的解析问题,从力学角度解释了突出孔洞的形成机理。首先以应力构造法为基础建立了无石门揭煤,掘进影响下煤岩体受力状态力学模型,在明确煤岩体微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吸附态瓦斯和游离态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损伤理论将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加以量化,从理论层面研究了瓦斯影响下掘进巷道失稳区域形态特征的发展规律;根据石门揭煤煤岩体介质材料在力学性质的差异性,提出了石门揭煤煤岩“强弱面”应力分布假设,建立了石门揭煤巷道失稳区域参数变化的力学模型,利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失稳区域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采取了实验室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技术手段,验证了煤岩体“强弱面”应力分布假设的可靠性;并基于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反演了三起典型石门揭煤突出案例的孔洞的形成过程,从力学角度解释了突出发生的位置及突出形状的成因,数值结果与事故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弹塑性力学、损伤力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煤岩体受力状态模型,在明确煤岩体微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损伤理论将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加以量化,研究了瓦斯影响下巷道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失稳区形态分布特征;提出了石门揭煤煤岩“强弱面”应力分布假设,建立了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失稳区域参数变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石门揭煤巷道工作面前方失稳区域呈现“舌形”分布。(2)自主搭建了石门揭煤应力响应的模拟系统,研究了卸载条件下揭煤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应力响应规律确定了煤体在揭煤过程中应力应变特征,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3)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有构造应力和无构造应力影响下石门揭煤巷道失稳区域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煤层倾角、不同脉冲峰值下揭煤点处失稳区变化规律。(4)以三起典型石门揭煤突出事故为例,首次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反演了石门揭煤突出孔洞的形状特征,得到的突出孔洞的形状特征与真实突出孔洞形状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合现场实际参数,拟合分析了山西潞安某矿揭煤巷道前方失稳区分布特性,提出了基于石门揭煤工作面失稳区分布特征的防突措施修改建议。本文首次提出了石门揭煤煤岩体“强弱面”应力分布理论假设,确定了石门揭煤巷道破坏失稳区域分布特征,反演了石门揭煤突出孔洞形成的过程,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的形成过程和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我国炼焦煤种类齐全,但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最大化回收炼焦煤资源是当前选煤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液固流化床是炼焦煤选煤厂粗煤泥分选主体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处理量大等优势,其缺点是分选精度有限,入料粒级范围窄。提高液固流化床分选精度的前提是弄清其内部液固两相流动机理。液固流化床内部是高浓度悬浮体系,加之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颗粒运动机理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分选过程规律掌握还不够明确。本文以矿
学位
高强度开采不可避免地引起覆岩剧烈运动和失稳,不仅加剧地表生态环境破坏,还造成工作面突水、溃沙和采空区漏风等安全隐患。如何在保证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下,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神东矿区乃至整个西部矿区在煤炭资源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掌握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联动破坏过程及其主控因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高强度开采覆岩
学位
随着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瓶颈。动载冲击地压就是煤岩在动静组合加载下发生的,研究强冲击倾向性煤岩体在动载和动静载荷下的失稳破坏规律及多参量前兆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动载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同时对于动载冲击地压的监测和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综合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室内静载、动载及动静组合加载多参量监测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条件
学位
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12年以来,我国步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由高速轨道转入中高速轨道。随着经济增速逐年降低,各行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债务和杠杆率逐渐攀升。同时,经济增速的下降致使对煤炭消费需求放缓,煤炭供给能力大于需求,我国煤炭市场恶化,行业效益大幅下降,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学位
煤炭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水害为煤矿的重特大灾害之一,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2016YFC0801800)的资助下开展了矿井水灾图像识别的相关工作。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水灾自动报警的重要意义。研究了矿井水灾监测识别的国内外现状,包括水文地质勘探法、水源识别法、水位监测法、涌水量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微震监测法、电阻率监测法、煤岩纹理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
学位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人类生存发展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O2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为实现全球2℃温控目标,兑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大规模部署CCUS势在必行。CCUS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工业系统,CO2排放源与封存汇往往不在同一区域,且CCUS项目建设投资成本较
学位
自然环境介质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日渐严重,尤其以多环芳烃(PAHs)最为典型。国内外关于PAHs的研究多聚焦于城区和工业发达区,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华北地区典型农村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湖底沉积物、水生植物、柱状沉积物、渗坑水等多介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毒理学等理论知识,以色谱质谱为技术手段,通过现场取样和和室内分析,研究多介质PAHs环境地球化学特
学位
金属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被大量用于制造机械、石油、化工、矿山、航天等重要装备中的关键受载零部件。因此,这些材料的应力状态实时检测及评定对保障关键零部件乃至整个装备的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磁测应力法简易方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磁测应力法的物理基础是力磁效应,即应力可导致磁场的变化。影响力磁效应的因素较多,其物理机理复杂,尚没有出现能够对其机理进行确定解释的统一理论
学位
轨道交通在交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的几何参数测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轨道线路在车辆动力学作用及自然侵蚀作用的影响下,会导致轨道线路不平顺。轨向、轨距、高低等几何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同时也是决定行车速度和平稳性的主要因素。目前,既有轨道线路的基础养护、新建轨道线路的铺设都急需高效、高精度的轨道参数检测设备,因此,研究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用惯性/GNSS
学位
煤化工是我国的特色能源工业,是国家能源和原材料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监察力度的日趋严格,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提标增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煤化工废水中存在大量难降解、高毒性酚类和氮杂环类等特征污染物,导致煤化工废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厌氧生物处理性能低下、稳定性差,已成为制约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行的技术瓶颈与难点。为此,本文以煤化工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