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国的角色平衡:基于日本对中印政府开发援助政策比较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总预算有限的条件下,援助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援助资源进行分割,决定援助的对象和多寡,日本也不例外。21世纪以来,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不断削减,走向终结;而长期并未受到日本特别重视的对印政府开发援助却逐步攀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围绕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政策中的这种国别性和阶段性“双重标准”,显然不能简单地以战略考量一言以蔽之。
  究其实质,援助国在政府开发援助中兼具“经济人”角色和“社会人”角色,这双重角色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实现二者的平衡是政府开发援助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核心考量。就援助国对某一受援国的政府开发援助政策而言,当主客观上均获益且符合国内外的社会期望时,将重点援助;当两者均不具备时,将不予援助;当经济上获益但违背社会期望时,将在利益诱导下假意回应社会期望进而逆势援助;当符合社会期望但经济上受损时,将出于照顾社会期望的目的进行少量援助且多为“面子工程”。至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所呈现的“双重标准”,正是援助国“角色平衡”的客观结果。
  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这两个阶段的日本对华与对印政府开发援助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结果充分体现出日本以“经济人”为基础同时兼具“社会人”的援助国角色属性,基本上佐证了“援助国角色平衡论”的适用性。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在对华政府开发援助中的“经济人”与“社会人”角色扮演逐渐失衡,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最终未能经受住“经援政治化问题”的考验,从不断削减走向了终结。与此同时,无论出于主客观上的利益权衡还是为了迎合国内外的社会期望,印度都日益成为日本的重点援助对象,对印政府开发援助逐步攀升。基于此,以角色理论来探寻日本对华与对印政府开发援助政策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为同一援助国针对不同受援国的政策差异及其变迁提供了一种初步的解释框架。此外,由于中国因素是近年来日印接近的重要驱动,中国需充分注意中日印三角互动走向,进而探寻共处之道,为中国崛起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美相对实力正在发生转变,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也随之产生变化,日益成为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进行博弈的焦点之一。中美在亚太地区影响力消长,使得该地区的小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处理好与周边有竞争性关系或对抗关系大国的关系,利用各方的资源和优势为本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中美在亚太竞争态势的变化,以及菲律宾对国家利益的追求,21世纪以来菲律宾历届政府经历了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之相伴的是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逐渐发生改变。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资源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全球产业链中下游的产业,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逐渐提高,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华为、中兴、京东方等高新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
学位
对于一个地缘安全形势严峻、尚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而言,如何更好入地参与国际社会是该国外交的一项关键任务。对于渴望推动地区和全球共同发展并获得国际社会身份承认的中国而言,这一问题同样显得格外重要。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参与国际社会的解释存在明显不足。理性主义关注体系结构,忽视国际体系的社会性。建构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共有观念、规范以及认同对国家的社会化作用,轻视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主动参与。英国学派坚
学位
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海外利益在当前国际情境下对国家实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影响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在空间范围还是内容层次上,海外利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但与之相反,在海外利益的获取与保护方面,中国仍缺乏一定的现实性基础条件。另外,中国不断加强对国际责任的承担并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如保障力度不足等一系列的挑战。建立海外后勤保障基地
学位
区域公共产品是地区合作的基础和保障。东亚区域合作始于金融领域,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已逾20年却仍进展不足。中国作为东亚大国,是东亚金融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中国参与东亚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清迈倡议时的日本主导、中国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时的中日合作主导;新时期倡议并主导创建亚投行。  清迈倡议由东盟倡议发起、日本主导建立,将中日韩三国纳入原限于东盟内部的货币互换机制中,建立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全球格局变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愈发频繁的单方面退约行为。本文认为,国家单方面的退约行为存在共性,条约退出权是主权国家作为缔约国所拥有的正当权力,也是其国家主权在国际条约领域的体现。本文由国家自主性这一视角进行思考和研究,认为主权国家是拥有自主利益和自我目标追求的国际社会行为体,国家自主性由国家能力与国家偏好共同构成,条约中的国家自主性受内外联动的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在进行国内各项改革,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产生了影响世界的中国话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正是在这一政治话语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生活,摆脱贫困,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靓丽的篇章。走进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能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庞大的政治经济实体,中国特色社会主
1949年3月,随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于是,城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的首要空间。从1949年到1952年,在执政基础相当薄弱、治理经验严重不足的城市空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和秩序重构的?这是贯通全文的核心问题。本文的问题意识是:在权力的组织解释背后,权力的秩序重构和巩固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运行逻辑?即本文尝试通过深入到组织背后去理解和阐释中国
由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西方国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欧洲部分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危机所到之处,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族群或种族冲突越来越严峻,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念以民族分离主义的姿态开始回归。尤其是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间的爆发出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政府展开政治利益博弈,如何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现代民族国家必须解决
学位
在“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蛊惑下,“外籍战士”的流动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欧美国家也无法置身事外,“生产”了大量的“外籍战士”进入伊叙地区进行“圣战”。但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个令人困惑、有待回答的现象:为何不同的欧美国家在“输出”“外籍战士”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外籍战士”本身的激进性和跨国流动性,本文拟从国家抑制其出走的意愿和能力两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本文认为,移民融入程度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