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部分林区全沟硬蜱遗传多态性分析及携带梨形虫与伯氏疏螺旋体情况调查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沟硬蜱(Ixodes persalcatus)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北方林区的一种硬蜱,是黑龙江省的优势蜱种之一,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但目前关于全沟硬蜱分子分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在黑龙江省林区开展全沟硬蜱的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全沟硬蜱携带梨形虫与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进行调查,为梨形虫病与莱姆病的防控提供可靠数据。本研究于2021年4~8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财岭和大青山五个林区的12个地点应用布旗法采集游离的全沟硬蜱816只。于每个地点随机选择10只全沟硬蜱,提取DNA,PCR方法分别扩增16S r DNA序列、cox1序列和ITS2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进一步进行序列多态性、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等分析。同时基于梨形虫18S r DNA序列和伯氏疏螺旋体的5S-23S r DNA片段对采集到的所有全沟硬蜱,应用PCR方法进行检测,随后对阳性样本进行序列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全沟硬蜱16S r DNA序列共获得9个单倍型,其中有1个为共享单倍型;基于cox1序列发现25个单倍型,其中含有2个共享单倍型;基于ITS2序列发现73个单倍型,其中有1个单倍型为共享单倍型。(2)全沟硬蜱在不同基因标记下,遗传变异来源不同,种群分化程度不同,单倍型的分布与地域不相关。大部分种群均遵循中性进化原则,只有部分地区经历了种群扩张,在选择压力下进化。(3)全沟硬蜱以16S r DNA、cox1和ITS2序列为标记,分离株单倍型均在同一分支上,并未存在地理相关性。(4)研究中全沟硬蜱携带梨形虫阳性率为4.66%(38/816),其中巴贝斯虫阳性率为4.17%(34/816),泰勒虫阳性率为0.49%(4/816),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18.26%(149/816),混合感染为0.613%(5/816)。(5)本研究检测出2种巴贝斯虫,1种泰勒虫和2种伯氏疏螺旋体;分别是猎户巴贝斯虫(Babesia venatorum)、田鼠巴贝斯虫(Babesia microti)、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阿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和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本研究首次对黑龙江林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基于16S r DNA、cox1和ITS2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其种群间分化程度不等,单倍型分布与地域不相关。种群大多遵循中性进化原则,只有部分地区经历了种群扩张,在选择压力下进化。应用PCR方法对12个采集点全沟硬蜱进行梨形虫和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测,检测出2种巴贝斯虫(Babesia venatorum、Babesia microti)、1种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2种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Borrelia afzelii),其中猎户巴贝斯虫、田鼠巴贝斯虫、阿氏疏螺旋体和伽氏疏螺旋体为人兽共患病原。
其他文献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黄萎病、土壤盐碱化等,它们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AP2/ERF(APELATA 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家族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前期克隆了一个AP2/ERF家族成员AtERF49,研究发现AtERF49基因参与植物对盐等逆境胁迫响应,但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ERF49基因
学位
随着黑龙江省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高粱炭疽病近年来成为制约高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高粱多为感病品种,喷施化学药剂仍然是防治高粱炭疽病最为有效的途径。本研究旨在明确高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过程,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炭疽病较好的杀菌剂单剂或复配药剂,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病害流行、病原与寄主互作机理及病害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
学位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病害和高温胁迫则是其中关键的两个因素,严重危害了作物生长发育。其中黄萎病更是有棉花“癌症”之称,发病期间与温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严重会导致叶片黄化萎蔫,蕾铃脱落甚至植株死亡。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我们克隆了GhBZR3基因,研究表明GhBZR3基因参与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调控棉花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但在植物对胁迫抗
学位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目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会影响土壤质量、药剂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而生物防治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也是绿色防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揭示拮抗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机制。试验
学位
随着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牛群活动范围逐渐变小,若不去角会导致奶牛间的攻击,甚至会对饲养人员造成伤害,严重限制了牛场的经济发展。现阶段牧场一般使用烧烙、去角膏等方法,通过破坏牛角真皮和周围组织,来遏制牛角的继续生长。去角过程对犊牛是痛苦的,通常伴随着应激和急性疼痛,且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为缓解去角疼痛,多数研究者热衷于止痛方案,却少有人研究去角对低日龄犊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行为、
学位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以及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而日益凸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成为当前亟需处理的紧要问题。实际上,我国专利保护领域一直都面临“侵权易、举证难、赔偿低”的司法困境,侵权行为人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不断侵害他方有效专利,从而严重影响到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遏制专利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继《民
学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 V)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够引起严重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DS)。临床突出表现为新生仔猪急性消化道症状,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病毒与其它冠状病毒一样具有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S、M、E、N),其中M蛋白具备多重生物学意义,是重要的结构蛋白,然而目前关于SADS-Co V-M蛋白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研究的文章却鲜有报道。基于此,为明确SADS-C
学位
菌核病是向日葵产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控是目前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已登记的杀菌剂存在长期单一使用等问题,致使部分地区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产生了抗药性,利用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进行复配是有效延缓核盘菌抗药性产生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将啶酰菌胺与咪鲜胺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初步探索啶酰菌胺与咪鲜胺混配
学位
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牧场使用自动监测设备逐年增多,在生产管理上为奶牛发情、同期配种、分群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生产管理系统中持续监测数据并没有充分的为牧场生产实践所用,大部分数据仍需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挖掘服务于生产实践。本试验基于规模化牧场1自动监控系统下奶牛患有常见四类疾病(繁殖类疾病、消化类疾病、蹄病、呼吸系统疾病)确诊前20天的持续监测数据包括产奶量、活动量和反刍时
学位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成虫寄生于犬、猫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引起华支睾吸虫病。目前,该病全世界约有3500多万人感染,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流行。中国大约有1300万人被感染,黑龙江、吉林、广东和广西等27个省市均有流行,因此,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刻不容缓。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通过粪检检出虫卵,但这种方法敏感性较低,容易造成漏检,不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