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

来源 :刘登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核心表现为社交互动、社交交流的持续性缺陷,以及行为模式、兴趣活动的重复性和受限性。孤独谱系障碍所导致的核心认知缺陷在于难以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心理动词是理解自身与他人思维方式的重要工具,其习得过程反映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心理理论的异常是孤独谱系障碍患者社会和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发现,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难以习得心理动词。国内外对各年龄阶段典型发展儿童与学龄期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动词的研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聚焦于研究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轨迹、心理动词使用结构、父母语言输入的影响等。然而,国内对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动词的习得仍较为缺乏,具体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动词的发展特点、心理理论发展轨迹的普遍性、心理动词产出的句子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动词习得的因素,特别是父母的语言输入。研究数据由48名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和53名典型发展儿童构成,两组儿童在普通话沟通发展量表等语言能力上得到了完全匹配。使用儿童语言数据交换系统CHILDES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产出心理动词的时间要晚于典型发展儿童,且两组中欲望类动词均占大多数,而感知类、情绪类和认知类动词三者之间数量差异相对较小;同时,欲望类动词的出现时间在两组中均早于其他类型的心理动词;(2)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使用心理动词产出的句子结构简单、且数量相当有限;(3)对两组儿童而言,父母的产出与儿童自身的语言能力均同其心理动词的产出呈正相关。综上,本研究不仅证实了以往文献中学龄前儿童遵循从欲望类动词到认知类动词的心理理论发展轨迹,而且进一步发现了汉语学龄前儿童从欲望类/情绪类/感知类到认知类的心理理论发展轨迹。此外,汉语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在习得心理动词上有困难,特别是情绪类和认知类动词,表明该类儿童存在较大认知缺陷,致使心理理论发展迟缓。最后,儿童自身的语言发展与父母的语言输入对汉语学龄前儿童心理动词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后续研究以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为实验对象,从心理理论实证研究和纵向语言发展测量等方面展开。(正文共15877字,参考文献85篇)
其他文献
塞西莉·布朗是英国著名当代画家,本文对她的绘画作品图式以及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塞西莉·布朗的绘画创作有着鲜明的图式和语言面貌,这些无一不反映了她在创作中对绘画力量感和不确定性的追求。塞西莉·布朗的创作是一个典型的图像再创作的过程,她的绘画是从视觉图像到绘画图式的转化,再与她本人的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产物。塞西莉·布朗的个案很好的展示了一种图式与生存境域相结合的一种可能性,并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在这
学位
作为美国20世纪中有重要影响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笔下充满了对当时美国社会人道主的关怀,对美国本土自然风格的憧憬与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精神世界的艺术向往。霍珀的绘画艺术与其他风景类画家不同,他通过写实的手法直抒胸臆,在描绘外部生活场景的同时映射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也表现出对当下美国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传递出画家孤傲、平淡、超然的艺术趣味。文章通过对霍珀艺术
学位
从艺术的起源之初矿物色就占据了主角之位,不论是身体上、器物上、还是岩石上,矿物色都大放异彩,带給了人们一个又一个极具张力的视觉体验,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视觉世界和精神文明。而矿物色所绘制的壁画,不仅是其中佼佼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亦扮演着成教化助人伦的重要作用。岩彩壁画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画面可保持千年不变色,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一览古代壁画的风貌。现存的古代岩彩壁画在华夏大地有很多,永
学位
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能够反映当时的哲学观念、社会形态和政治主张。回顾历史,探寻与求索艺术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乏美术史学者试图关注创作与发展的具体方面,以获得有价值的成果。本文由欧洲学者的视角出发,从中国古代画论中选择荆浩、郭熙、苏轼和韩拙等人辑撰的山水画论,试图通过这些绘画理论探讨五代至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山水画的准备方式、创作过程及其秉承的思想要旨。
学位
乔治·德·拉图尔(以下简称拉图尔)作为17世纪初的重要画家在美术史上一直有着十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研究拉图尔绘画,从人物形象表达的角度入手,研究人物形象表达在拉图尔绘画中的发展与变化,继而探讨拉图尔绘画在创作构思上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转变,概括出拉图尔绘画至始至终所探讨的核心内涵,以此来研究这位在美术史上神秘,生平稀少却又留下浓墨重彩的画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拉图尔所现存的绘画作品中具有
学位
《清秘藏》是明代張應文寫作的一本鑒藏之書,最早刊刻于萬曆廿四年(1596),廣為鑒藏圈徵引,然對此書及其作者張應文的研究極其匱乏。張應文是明代書畫鑒藏家張丑之父,對張丑影響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清秘藏》文本的校勘及相關史學考證,梳理出張氏家族的官宦背景與收藏傳統,從寫作方式考察張丑畫著錄所受家庭影響,進一步探究張丑家藏情況,揭示晚明鑒藏文獻的成書過程。
学位
18世纪早期英国自然式园林产生与发展,并在随后二三十年间取代了来自欧洲大陆的法国——意大利规则式园林风格,这在艺术史和造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称之为“园林革命”。这场“革命”伴随建筑上的帕拉第奥主义运动和文学上的自然理念发展,并借助传教士的引入进而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自然式造园的先驱威廉·肯特[William Kent]从中获取造园思想和设计语言,结合自身的实践和创作,最终使得
学位
本文聚焦于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绘画作品:《天文学家》[The Astronomer]与《地理学家》[The Geographer],是基于这两件作品的个案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这两件作品中关于地球仪和天象仪的表现。首先,论文将聚焦于画作的形式构成,定位维米尔所用的天文仪器;其次,将探索此类天文仪器的图像学传统,以及其在传统图像意义中的隐
学位
《俑庐日札》以札记体例,记录罗振玉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寓居北京,官学部参事期间,积年所收和所见。作为罗氏学术盛年的笔记体出版物,是他较早一本将古器物、碑刻、钱币、玺印、明器等等类别合辑在一起的书,可以选为反映罗振玉古器物学观念的代表,其中对于明器的著录更是开风气之举。本文第一章以《俑庐日札》成书背景、版本及内容概要为主要内容。第二章具体分析《俑庐日札》著录的几件明器,其中着重于对陶灶、陶俑的考辨
学位
毕加索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艺术成就毋庸置疑。而在毕加索一生众多的作品中,米诺陶作为一个独具代表性的形象出现,毕加索对其情有独钟。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在毕加索的《沃拉尔系列》《米诺陶之战》《格尔尼卡》三组作品中,对毕加索作品中米诺陶所具备的双重性进行讨论。并结合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的研究手法,将关注点放在毕加索的米诺陶形象的相关作品图像本身。在第一章中首先针对米诺陶这一古典意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