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金融稳定是指在要求货币稳定的同时,组成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都能正常运转,并且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是以预期为基础的、依赖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金融稳定是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影响着金融稳定,并赋予了金融稳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内涵标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这为金融稳定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期金融稳定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改革和发展领域的体现,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现实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金融的基础,而和谐金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护金融稳定就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金融创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为传统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活力和繁荣,提高了金融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南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艾兴格林和博德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比1973年增加了一倍”。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国际组织和各国中央银行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中央银行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天然职能和法定职能。中央银行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法定的货币发行人,有责任维护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是一致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维护和监管支付体系,承担着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服务,保证支付体系顺利运行和保持稳定成为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手段。中央银行具备“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在金融危机时,可以采取救助措施,为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承担着维护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各国法律又赋予了各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因此,中央银行在发挥传统的职能基础上,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当今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中央银行建立怎样的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如何对金融稳定进行分析、监测、采取应对措施?建立什么样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实践中,都在不断探索过程中。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立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这对中国人民银行更好地发挥维护金融稳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选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正处于探索过程中的现实,通过对国际上维护金融稳定框架的研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维护金融稳定的具体实践,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运作机制、分析监测方法,提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协调机制、运行机制、应对危机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维护金融稳定的建设性意见。本文在研究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作用过程中,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金融风险预警理论、金融协调机制理论、最后贷款人理论等对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以及应对措施。具体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规范分析中,运用归纳综合,对国际金融稳定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了系统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国际开展维护金融稳定较早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框架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维护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2.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维护金融稳定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比较。3.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及有关模型,对建立金融稳定分析框架进行了研究。三、选题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分析金融稳定入手,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要求,阐述了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了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在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当今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本文分析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分析监测方法及应对措施,对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建议。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金融稳定研究的背景,金融稳定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分析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成功经验、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及教训。第二章:阐述了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新的金融稳定观,即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分析了金融稳定与发展、创新、竞争的关系,对我国金融稳定状况做出了基本判断。第三章:分析了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对国际国内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析以及跨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原有的被分割的金融市场已形成了一个整体,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防范系统性风险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第四章:通过对英国、美国、欧盟、香港金融监管架构的借鉴,分析了金融监管的发展变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同时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进行了研究,在金融监管整体框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的地位,对整个金融稳定有着决定性作用。第五章:阐述了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通过对美国、欧元区、英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框架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央银行建立金融稳定的框架,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运行机制和具体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与手段。第六章:全面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背景和职能演变。对当前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分析监测、应对措施和救助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还阐述了反洗钱对金融稳定的作用。第七章: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金融稳定的基础制度建设,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建议。四、选题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一)主要创新1.提出了新的金融稳定观,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稳定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体现,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在不同的监管模式下,中央银行在发挥传统的“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一作用的同时,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其核心职能,对维护整个金融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3.系统总结了国际上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建立金融稳定框架、金融稳定运行机制、金融稳定评价体系、金融稳定预警体系及应对措施。4.提出了我国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及人民银行处于主导地位的模式。(二)不足1.金融稳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本文在研究影响金融稳定因素的过程中,只重点研究了金融市场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而对其他因素,如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以外的其他因素研究得不够。2.本人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具体工作者,在本文的形成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了实务方面的分析,对金融稳定理论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显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总结完善。
其他文献
碳纤维布以其高强、轻质、耐腐等特点在加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普通的粘贴加固方法无法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高强特性。对碳纤维施加预应力可以改善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
YHDZ公司是一家从事军用通信设备、军用通信系统集成和军用保密设备设计、生产和服务的企业,该公司已经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分类组织是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有效的分类组织能够促使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基于本体的分类组织方法的实现,有助于政府信息资源效用的提高,对促
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但受到关注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谁是企业所有者”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股东主权至上和私人财产
国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经营发展的巨大平台。不管其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如何不同,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对各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致
在Ⅴ级围岩条件下采用中导洞-核心土工艺代替“三导洞”先墙后拱工艺,开挖三车道公路连拱隧道获得成功,条件是按原“三导洞”先墙后拱法设计的支护参数基本不变,隧道侧墙底围
弱势群体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弱势群体问题更为突出。弱势群体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必
结合国内外数字家居智能终端产品及研究现状,介绍了数字家居智能系统实现的功能,提出了基于TCP/IP的数码小区模型及其智能化寻址方法。并分析了数字家居中全数字化通信传输与监
文章通过对庄子哲学美学思想的归纳、梳理与阐释,结合秦汉之后中国古代书画美学的重要审美思想,系统地进行了几个重大范畴的论述。通过从庄子美学思想的涵盖到对古代书画美学影
本文着力从文化的视阈,在变革时代的大背景下,从学校发展自身对品牌的诉求着手,结合学校特性进行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尽量突破学科概念的简单移植、实践观念萌发、合理性论证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