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容量醌类正极材料的设计及其在锂/钠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无机过渡金属(Ni,Mn,Co等)氧化物正极、石墨负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为人们带来便捷。然而,如今逐渐暴露出短板。容量方面,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体系的容量已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等大型设备的需求;资源方面,过渡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有限;环境方面,由于无法有效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重金属对环境将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理论比容量高、来源丰富、绿色环保的正极材料亟待开发。有机醌类化合物拥有羰基活性位点,可满足不同金属离子的嵌入/脱嵌,同时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结构可设计性强、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但是,醌类化合物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溶于有机电解液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此类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产品化进程。本文研究了有机醌类化合物Pillar[5]quinone(P5Q,柱[5]醌)作为正极材料的储锂/钠电化学行为,并针对P5Q在循环过程中发生溶解的问题,采用简单的“灌注法”,将P5Q固载在CMK-3的孔道中,使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利用。1.以P5Q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首圈容量为420 mAh g-1,接近其理论值,说明P5Q的活性位点100%的利用率。对P5Q、P5Q/CMK-3(1:1)和(1:2)三种材料储锂性能进行了比较,当P5Q/CMK-3的比例为1:2时,其电化学性能最为优异。0.1 C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从420 mAh g-1降至300 mAh g-1,保持率为71%,2 C时,容量为173 mAh g-1。2.以P5Q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0.1 C下,P5Q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418mAh g-1。对P5Q、P5Q/CMK-3(1:1)和P5Q/CMK-3(1:2)三种材料储钠性能进行了比较,P5Q/CMK-3(1:2)循环稳定性表现最佳,循环300圈衰减至290 m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69%,循环稳定性较好,1 C时,容量达到201 mAh g-1。对于P5Q和P5Q/CMK-3(1:1),0.1 C时循环100圈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27%和32%。相对锂离子电池而言,P5Q/CMK-3(1:2)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性能提升更加明显。由此可见,固载方法可有效减缓P5Q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发挥出了P5Q高比容量的优势,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A)是一种可引起鸭、鹅、鸡、火鸡等禽类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的黄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水禽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报道,并由于其
研究表明光波阵面的绝大部分信息被编码在相位中,然而现有的光学测量装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直接测量出物体的相位信息,只能记录其强度信息。因此,研究如何由物体的强度信息来恢复其相位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被称为相位恢复问题,该问题广泛存在于X射线结晶学、光学成像、无线通信和电力系统监测等领域。近几年来,研究者对于相位恢复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基于凸优化的相位恢复方法和基于非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中。然而,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电极拥有低的容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今世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的资金投向风力发电产业,风力发电技术迎来蓬勃发展,然而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风能随机性与波动性带来的电网电压波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新能源体系开发的迫切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储能系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金属锂具有极高的比容量被当做新一代锂电池体系的研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地处东南最前线的厦门大学被迫内迁至闽西山城长汀,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厦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牢记青
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制药工业的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香料、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均相金属催化的C-O键活化反应的研究为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动力。然
熔盐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唯一的液态堆,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中子经济性、可在线添换料和处理裂变产物等特点。由于熔盐堆的上述优点,使得熔盐堆非常适合于钍铀燃料循
加德满都山谷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1年,加德满都山谷的平均增长率为4.63%。作为首都城市,每年大量的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内部的人口密集,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点扩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可以寄生在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