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武当官窑遗址研究——以青塘村庞湾窑址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其拥有历史悠久的浩大古建筑群,历史上多个朝代纷纷在此建设宫院,尤以明代为盛。据史料记载,明代永乐时期明成祖在武当山大修宫观,建成了规模浩大的道教建筑群。此后明朝百年,武当山宫观的维护与建设也一直被明朝历代帝王所重视。规模宏大的建设需要数量庞大的建筑材料,尤其是砖瓦琉璃材料。武当宫观作为皇室建筑,其砖瓦琉璃建材的烧造需要由官方筹办的官窑来完成,这一过程同样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对武当山官窑遗址的研究对于补全其建设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近些年发现的一些窑址,明朝时期武当山确实曾产生过大量的窑厂,这些窑厂与武当山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些窑址与武当山具体的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界定。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武当山周边发现了一座琉璃窑遗址,即青塘村庞湾遗址。其出土琉璃瓦等构件与武当山部分宫观相应的标本各种特征都高度相符,再加上琉璃建材在明代受严格控制以及武当山明代皇室家庙的地位,可以说明该窑址是明朝供应武当山建材的皇家琉璃窑场。庞湾窑址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对于研究武当山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庞湾武当琉璃官窑遗址为切入点对明代武当官窑遗址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明朝时期武当山的宫观建设情况,引出其对于砖瓦琉璃材料的巨大需求。然后结合武当山自然环境,阐述了明代武当山官窑厂产生的社会背景与自然背景。并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历史线索对武当山已知窑址的分布与现状做了梳理,进而分析武当山官窑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武当山的关联。接着以庞湾窑址为例对武当山官窑遗址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对其选址特征、形制特征、服务范围、演变与衰败过程方面进行探讨。最后在明代武当山建设的历史背景下,结合武当官窑遗址特征以及明代窑业技术对明代武当山窑业运作的相关环节做了分析。以期对武当山官窑遗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植物活墙作为一种新颖的绿化模式,近几年来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因具有美观和节能两大优势而被人们所关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蒸腾作用和基质表面蒸发会不断改变基质的含水量,从而改变基质的热工性能,因此研究活墙基质体积含水率与其热工性能的相关性,有助于科学地评估活墙对建筑的热工性能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以活墙基质垂直剖面上含水率变化对其热工性能的影响为核心内容,采用现场调研和实测实验两种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研
学位
城市扩张与城市用地高度集聚导致城市居民越来越远离田园生活,加之城市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安全绿色有机食品和闲适田园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和需求。很多城市居民自发在自家阳台、庭院或住区绿地、周边闲置土地开展各种小规模蔬菜瓜果等农业种植活动,即本文关注的“微农业”活动,而这种现象在中老人年为主的老旧小区里尤为突出。居民自发微农业栽种的花果蔬菜、观赏植物通常能部分美化居住环境,同时增加邻里们分享种植经验
学位
自古以来,水利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对象。汉水下游地区地处江汉平原中心偏北,是过去江汉平原重要经济发展地区。从明代开始,该地区降雨量充沛,河湖密布,地势低洼,洪水经常侵袭此地。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发展迅猛,人口迅速增加,在此地发展高规格的农业势必需要解决防洪和排涝的问题。水利问题是江汉平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历史上,汉水下游由于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会处,是江汉平原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此
学位
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成为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难题,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了城市PM2.5污染,危害了城市中的人体健康。城市绿地可以滞纳细颗粒物,可以有效缓解大气污染。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大,向公众开放,兼具生态服务与社会服务。利用绿色空间是改善大气环境PM2.5浓度的有效手段,公园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已经达成了共识,对公园绿地的设计规划应考虑到
学位
高校群体的行为的转变对校园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调查高校群体的主导行为与校园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造策略。首先,将高校群体按规模和角色分成学生群体和其他群体。学生群体的主导行为对校园公共空间有着巨大的影响,需对他们进行分级调研,找出主导行为对空间的具体需求。其他群体包括教职工及家属,对校园公共空间的影响体现在与学生群体共用校园产生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铁路网络规划的不断扩大,作为其交通节点的铁路站房也逐渐增多,尤其以中小型站房为主。而越来越便捷的铁路系统使得旅客们对于交通空间的舒适品质和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全面推动绿色铁路的建设与发展这一长期目标对铁路站房空间的节能减排也提出了挑战。铁路站房作为基数存量较大的公共建筑,由于体量大、人员流动多且全年运营等特点,普遍面临着高能耗、舒适性差的问题。而既往研究表明建筑采光形式和遮阳策略对室内光
学位
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最具知名度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武汉城市公园发展建设史上的典型范例。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增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公共意识的传播和扩散,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以武汉中山公园为案例进行公共性评价研究,应用的公共性评价模型为基于武汉市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模型。研究探寻武汉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公共性的规划设计和优化策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在推
学位
菜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价格便宜的新鲜食品,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作为公共空间,菜市场容纳了丰富和多元的城市生活,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汇聚在菜市场,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本文旨在基于城市公共性视角探索作为公共空间的武昌区菜市场更新与改造的方法。论文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对武昌区菜市场进行了基础研究,从规模、市场经营性质和时间以及空间类型上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菜市场区位、可达性以及菜
学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及人口密度的增大,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人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客流量的急剧增大与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逐步凸显,地铁站中各类污染物,特别是颗粒污染物,引起的空气质量与人群健康问题值得受到广泛地关注与研究。国内现有相关研究大多数仅从颗粒物平均浓度的角度对地铁站内的空气污染与颗粒物暴露等问题进行分析,而未将乘客这一地铁站的真正使用主体的时空行为考虑在内。因此,本文的研
学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形态是城镇化进程的空间表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背景下,城市主导产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逐渐增大,城市形态的发展也由城镇化初期的盲目性扩张逐渐转变为有规划有节奏的内涵式发展,因此现阶段对于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20世纪6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