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的特性与预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城市更宜居的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室外热舒适的研究势在必行。室外热舒适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室外活动人数并延长人群室外活动时间,对提升气候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目前严寒地区的室外热舒适研究相对于其他气候区来说起步晚、成果少。严寒地区有着与其他气候区迥异的气象条件,室外热舒适研究可能无法直接借鉴其他气候区的研究成果,现有的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气候区夏季室外热舒适为对象的研究成果无法准确反映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特性,不能进一步建立室外热舒适预测和评价方法,更不能提出提升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水平的规划策略。本文以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手段分析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并建立适用于严寒地区的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最后进行基于热舒适的严寒地区城市布局优化策略研究。首先,对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展开现场研究,采用纵向跟踪调研的方法对固定人群的室外热舒适变化进行持续一年的跟踪记录,总结了严寒地区室外气象参数对热舒适的影响以及热适应现象;采用横向随机调研的方法研究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居住时间的人群之间的室外热舒适特性差异。其次,由于通过现场研究无法全面了解室外热舒适中的生理适应现象,即室外人体体温调节特性,开展了严寒地区室外生理热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实验研究,侧重分析冬季室外热舒适动态变化。结合该实验前的预调研总结的冬季人群实际服装特点设置了4种人体局部暴露实验工况,重点分析了受试者在室外0~30分钟内的生理热反应(热调节现象和7个部位的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以及心理热反应(局部和整体热感觉以及热舒适投票变化),并比较了不同工况间结果的差异,发现人体局部暴露对热舒适有显著影响。之后以平均皮肤温度为生理热反应特征参数,定量分析了生理热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关系,发现平均皮肤温度与整体热感觉的关系因暴露部位不同而改变。第三,分析讨论了既有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在严寒地区预测热感觉和热舒适的适用性,并比较分析了局部暴露情况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的建立必须从体温调节模型入手,同时进一步验证了局部暴露因素对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预测的重要性,表明预测方法的建立应遵循“局部至整体”的思路。为后续建立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明确了重点及要点。第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人体体温调节模型、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以及热舒适预测模型。人体体温调节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现场研究中总结的性别和年龄间的热舒适特性差异,可得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体简化模型,并计算各种局部暴露情况下人体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以“局部至整体”的思路建立了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以及人体热舒适预测模型,可预测7个身体部位的局部热感觉、人体整体热感觉和人体整体热舒适。通过验证,证明上述模型相比于既有的热舒适预测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水平。最后,基于建立的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进行了严寒地区城市布局优化策略研究。利用预测方法改进既有的城市区域冠层内热气候预测模型,以严寒地区3个二级区划代表城市漠河、哈尔滨和沈阳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典型气象条件下,城市规划相关因素(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布局、道路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林地覆盖率和水体覆盖率)不同水平下的室外热舒适。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各季节室外热舒适随不同因素水平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严寒地区城市布局最优方案和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总结了严寒地区城市布局优化策略。本文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严寒地区室外热舒适形成机制;建立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室外热舒适预测方法,为城市规划初期通过合理手段改善严寒城市室外热舒适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出的基于热舒适的城市布局优化策略,有助于推动严寒地区气候宜居性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完善。
其他文献
MXene(Ti3C2Tx)薄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2D MXene片层宏观组装体,具有超高的电导率、可调的层间空间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能量存储、电磁屏蔽及致动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目前关于MXene薄膜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如何实现层间调控和杂化增强,而忽视了它的本质优越属性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实际上,MXene薄膜层间水分子直接关乎MXene薄膜的物化性质。因而,本论文主要聚焦于探究MX
学位
近年来,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六价铬含氧阴离子(Cr(Ⅵ))是一种不可降解的且具有一定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法是有效去除水中Cr(Ⅵ)的有效策略,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回收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稳定性的聚合物复合电纺纤维是一种有效的吸附材料。本课题选用聚丙烯腈(PAN)电纺纤维作为基底,以亲水的聚多巴胺(PDA)和多孔的沸石型咪唑骨架-8(ZIF-8)与其复合,探
学位
随着5G通讯、超高频雷达探测、精确制导等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国防隐身、抗电磁干扰等领域面临着迫切需求。为满足严苛应用条件(如极端高温环境等)对吸波材料的要求,吸波材料除了具有“薄、轻、宽、强”的性能特点外,也应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传统的磁性吸波材料受限于耐高温和耐腐蚀性差、密度大等缺点,难以长期服役于高温环境。针对此问题,本文以SiC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多孔材料微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出发,
学位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电池体系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多硫化锂的穿梭行为及其缓慢的转化动力学。在正极中引入能够调控硫物种物理或化学行为的媒介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钼基材料在加氢脱硫和电化学氧还原等反应中都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在提升锂硫电池正极反应动力学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不同钼基媒介材料,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
学位
太阳能光热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和低成本等优势,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太阳能光热界面蒸发器存在蒸发速率较低和盐积累等弊端,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而,本论文通过对光热界面蒸发器的结构设计、制备和改性一体化研究,获得兼具高效海水淡化和抗盐沉积能力的三维光热界面蒸发系统,为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几何光学理论、辐射能量传递理论和传热学理论,采用虚拟仿真方法设计三
学位
炎症可以引发众多疾病,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是防病保健的重要途径。氧化应激是导致炎症的主要诱因,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受NF-κB信号通路所调控,因此,启动内源抗氧化反应、抑制NF-κB激活是机体主要的抗炎作用机制,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大米蛋白富含蛋氨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降低机体脂质水平等多种功能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但是,迄今为止尚无法全面解析大米蛋白是否具有体内抗炎作用,特别是缺乏对大米蛋白如何启动内
学位
燃油的氧化脱硫(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ODS)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以及易脱除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非加氢脱硫技术之一。其中,高效ODS催化剂的制备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MOFs)材料因具有丰富的金属锆位点和孔隙以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研究发现该类材料在ODS反应中因活性位点的匮乏导致其催
学位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导致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作为可再生碳资源用于化工产品的合成。CO2的捕集及利用技术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对CO2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CO2与环氧化物耦合制备环状碳酸酯是最具有潜力的反应之一,该反应具有高原子利用率,且产物环状碳酸酯广泛应用在电解液、绿色溶剂以及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由于CO2的化学惰性问题,需要开发出高效催化剂应用
学位
镁锂混合离子电池兼具锂离子电池中快速的扩散动力学和金属镁负极高安全性的优势,能显著拓宽传统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范围,因而被视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二次电池。作为一种典型的嵌入型电极材料,Nb2O5的稳定性高且其充放电电位窗口与镁锂混合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适配性强。此外,独特的晶体结构为离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在高倍率性能方面具备较大的潜力。然而,Nb2O5具有较差的本征低电子导电性,导致其作为
学位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因其窄的发射波段、长的荧光寿命、小的背景干扰及可调的输出光色等优势,现已在数据储存、生物成像、3D显示、防伪和温度探测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低的发光效率、差的温度探测灵敏性以及窄的光色调节范围仍然严重阻碍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本论文以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稀土掺杂氧化钆为研究对象,针对发光强度低和温度探测灵敏度差的问题,利用便捷的激光敏化处理增强Yb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