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塞冬分类标准下全胚冷冻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孕症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且目前不孕症发病率持续升高,辅助生殖助孕是治疗不孕症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使FET的临床应用扩展开来,FET周期数和比例在全球有上升的趋势。因全胚冷冻移植可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征,并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其占比也逐年上升,全胚冷冻移植在ART中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移植策略。既往学者们就FET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在不同的研究中,患者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推广。不同类型的不孕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结局差异相差较大,尤其是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der,POR)患者,其行辅助生殖助孕结果令人不满意。因此,2016年由多个国家的生殖专家组成的波塞冬小组,根据定量及定性参数将低预后患者进行分组,即:(1)年龄及预期的胚胎非整倍体率;(2)卵巢储备;(3)卵巢刺激史。波塞冬标准(POSEIDON):波塞冬1组: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AFC≥5,AMH≥1.2 ng/ml);波塞冬2组: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AFC≥5,AMH≥1.2 ng/ml);波塞冬3组: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AFC<5,AMH<1.2 ng/ml);波塞冬4组: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AFC<5,AMH<1.2 ng/ml)。其优势在于将患者的分层分组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统一,研究结果易于进行推广。本研究参照波塞冬标准分组的参数(年龄、AFC、AMH),将不限于低预后的患者分为四组,研究比较各分组全胚冷冻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目的1、比较四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2、比较四组患者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结局,探索适合不同患者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3、比较四组患者移植不同数目、不同发育期别胚胎的临床结局,探索不同患者的冻融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01日至2021年07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全胚冷冻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病例资料1134例,根据波塞冬标准分组的参数(年龄、AFC、AMH)分为:组1(年龄<35岁,AFC≥5,AMH≥1.2 ng/ml),n=618;组2(年龄≥35岁,AFC≥5,AMH≥1.2 ng/ml),n=280;组3(年龄<35岁,AFC<5,AMH<1.2 ng/ml),n=156;组4(年龄≥35岁,AFC<5,AMH<1.2 ng/ml),n=80。比较四组FET患者临床结局: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1.四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1.1 四组患者IVF周期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BMI、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AMH、AF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2 四组患者IVF周期的诊疗方案OVF/ICSI比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IVF周期的用药方案、Gn总量、Gn总天数在总体上分析存在差异,P<0.05。1.3 四组患者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E2、移植日p、移植囊胚期别、移植胚胎数、着床胚胎数在总体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P>0.05,无统计学差异。2.四组患者FET临床结局比较2.1 四组患者FET周期总体上分析比较,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小于胎龄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2 组1 vs组2:组1的种植率(49.6%vs 29.2%)、临床妊娠率(62.5%vs 41.4%)、持续妊娠率(54.2%vs 26.8%)、活产率(52.4 vs 26.1%)、早产率(7.28%vs 3.93%)显著高于组2,P<0.05;早期流产率(10.9%vs 31.9%)、大于胎龄儿率(4.63%vs 15.1%)、巨大儿率(1.85%vs8.22%)、新生儿出生体重(3011g±574gvs 3180g±600g)显著低于组2,P<0.05。2.3 组1vs组3:组1和组3两组相比,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组1vs组4:组1的种植率(49.6%vs 26.8%)、多胎妊娠率(24.6%vs 8.82%)、临床妊娠率(62.5%vs 42.5%)、持续妊娠率(54.2%vs 26.2%)、活产率(54.2%vs 26.2%)显著高于组4,P<0.05;异位妊娠率(2.33%vs 5.88%)、早期流产率(10.9%vs 32.4%)显著低于组4,P<0.05;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5 组2 vs组3:组2的种植率(29.2%vs 52.5%)、临床妊娠率(41.4%vs 67.3%)、持续妊娠率(26.8%vs 55.1%)、活产率(26.1%vs 51.9%)显著低于组3,而早期流产率(31.9%vs 17.1%)显著高于组3,P<0.05;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6组2 vs组4:组2和组4两组相比,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临床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7 组3 vs组4:组3的种植率(52.5%vs 26.8%)、临床妊娠率(67.3%vs 42.5%)、多胎妊娠率(28.6%vs 8.82%)、持续妊娠率(55.1%vs 26.2%)、活产率(51.9%vs 26.2%)显著高于组4,P<0.05;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四组患者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自然周期vs促排卵vsHRTvs降调后HRT)FET临床结局的比较3.1 组1:四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RT组和降调后HRT组的分娩孕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8.8±1.79W vs 38.0±2.49W),P<0.05。3.2 组2: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中,降调后HRT的种植率最高,且与自然周期组、HRT组、促排卵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38.1%vs 22.7%、38.1%vs27.6%、38.1%vs 26.2%),P<0.05;但自然周期组、HRT组、促排卵组三组组间比较,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中降调后HRT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自然周期组相比(54.2%vs3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其他三种方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自然周期组、HRT组相比,降调后HR组T的持续妊娠率(54.2%vs 19.3%、54.2%vs 20.0%)、活产率(54.2%vs 19.3%、54.2%vs20.0%)最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自然周期组、HRT组相比,降调后HRT组的活产率最高(37.3%vs 19.3%、37.3%vs 2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HRT组、促排卵组三组组间比较以及促排卵和降调后HRT两者比较,持续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3 组3: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4组4: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患者移植“不同数目、不同发育期别胚胎”临床结局的比较4.1 组 1:4.1.1单卵裂胚组vs单囊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58.2%vs 22.2%)、临床妊娠率(58.2%vs22.2%)、持续妊娠率(50.2%vs 22.2%)显著高于单卵裂胚组,P<0.05;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1.2单卵裂胚组vs双卵裂胚组:双卵裂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2.0%vs 22.2%)、持续妊娠率(54.5%vs 22.2%)、活产率(53.0%vs 22.2%)显著高于单卵裂胚组,P<0.05;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1.3单囊胚组vs双卵裂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58.2%vs 43.2%)、活产率(47.8%vs 34.0%)、分娩孕周(39.0±1.77W vs 38.0±2.27W)、新生儿出生体重(3198±510g vs 2907±601g)显著高于双卵裂胚组,P<0.05;而单囊胚组的多胎妊娠率(0.68%vs39.5%)、早产率(3.28%vs 18.9%)显著低于双卵裂胚组,P<0.05;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1.4单囊胚组vs双囊胚组:双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75.2%vs 58.2%)、持续妊娠率(64.4%vs50.2%)、活产率(61.7%vs 48.6%)高于单囊胚组,同时多胎妊娠率(40.2%vs 39.5%)、早产率(22.8%vs 3.28%)亦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0.05;而分娩孕周(37.9±2.28W vs 39.0±1.77W)、新生儿出生体重(2872±556gvs 3198±510g)显著低于单囊胚组,P<0.05;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1.5单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双囊胚移植的种植率(52.7%vs 22.2%)、临床妊娠率(75.2%vs 22.2%)、持续妊娠率(64.4%vs 22.2%)、活产率(61.7%vs 22.2%)显著高于单卵裂胚移植,P<0.05。4.1.6双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双囊胚移植的种植率(52.7%vs 43.2%)、临床妊娠率(75.2%vs 62.0%)显著高于双卵裂胚移植,P<0.05。4.2 组 2:4.2.1单卵裂胚组vs单囊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53.2%vs 24.0%)、临床妊娠率(53.2%vs 24.0%)、持续妊娠率(38.0%vs 12.0%)、活产率(36.7%vs 12.0%)高于单卵裂胚组,P<0.05;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2.2单卵裂胚组vs双卵裂胚组:两组相比,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3 单囊胚组vs双卵裂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53.2%vs 20.1%)、临床妊娠率(53.2%vs 33.6%)、持续妊娠率(38.0%vs 20.9%)、活产率(36.7%vs 20.1%)显著高于双卵裂胚,P<0.05;而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双卵裂胚组(2.38%vs 20.0%),P<0.05;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2.4单囊胚组vs双囊胚组:单囊胚组的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双囊胚组(2.38%vs 34.8%),P<0.05;而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5单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双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单卵裂胚移植(54.8%vs 24.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2.6双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双囊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双卵裂胚移植(52.7%vs 43.2%、54.8%vs 33.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3 组3:4.3.1单卵裂胚组vs单囊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3.2单卵裂胚组vs双卵裂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3.3单囊胚组vs双卵裂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双卵裂胚组(66.1%vs 46.4%),但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双卵裂胚组(2.70%vs 36.8%),P<0.05;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3.4单囊胚组vs双囊胚组:单囊胚组的多胎妊娠率(2.70%vs 51.7%)、早产率(3.33%vs 34.8%)显著低于双囊胚组,分娩孕周(38.8±1.67 vs 37.4±2.04)、新生儿出生体重(3154±529 vs 2834±506)显著高于双囊胚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3.5单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3.6双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 组 4:4.4.1单卵裂胚组vs单囊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75.0%vs 16.7%)、临床妊娠率(75.0%vs 16.7%)显著高于单卵裂胚组,P<0.05;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2单卵裂胚组vs双卵裂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3单囊胚组vs双卵裂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75.0%vs 18.6%)、临床妊娠率(75.0%vs 32.6%)显著高于双卵裂胚组,P<0.05;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4单囊胚组vs双囊胚组:单囊胚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双囊胚组(75.0%vs 26.7%),P<0.05;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5单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6双卵裂胚组vs双囊胚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小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组1与组3相比较、组2与组4相比较,FET后各项临床结局指标无显著差异;但<35岁患者(组1和组3)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35岁高龄患者(组2和组4),而早期流产率、大于胎龄儿率、巨大儿率低于后者。提示年龄是影响FET后临床结局的最主要因素。2.对于组1、组3和组4三组患者,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FET各项临床结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组2(高龄、正常卵巢储备)患者在降调后HRT方案中可获得更优的临床结局。临床应重视对波塞冬分类标准下不同类型人群FET中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3.对于四组患者,单囊胚移植均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局。提示单囊胚移植可能是波塞冬分类标准下不同类型人群FET的有效移植策略。
其他文献
依靠法律的强制规定对能源使用中可再生能源所占的份额进行强制规定,即此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用此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所占比例是由法律规定的,该规定具有强制性。当今世界由于能源问题引发了不少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是其次的,但是造成的生态上的损害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的,所以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应运而生,成了世界范围内推动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制度。为了能够使可再生能源使用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尽量减少
学位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我国计算机犯罪立法体系中最早设立的罪名之一,对于惩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司法中,由于对本罪的部分构成要件理解失当,司法机关不当扩张了本罪第1款和第2款所划定的犯罪圈的打击半径,将原本不符合“干扰”“对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后果严重”构成要件的涉计算机违法犯罪行为,都以本罪定罪处罚。如此扩张,不仅有违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也
学位
背景: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泌尿系统结石中较为常见。这类结石可引起明显的腰痛、血尿、感染,或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临床上常需要积极处理。随着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类结石的外科治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LUL)是处理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出血少、一次清石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体积较大、质地较
学位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2%的65岁以上的人口,全世界有700万至1000万人受到其影响。PD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的早期选择性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目前已知黄酮类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渐深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前改善,但脓毒症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世界医疗难题。目前,全球每年有1900多万严重脓毒症病例,其中至少500万人死亡。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但目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不能满足人们改善脓毒症预后的要求,因此需要寻找更优的诊断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途径。Circ RNA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调节基因的表
学位
研究背景: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死亡率极高,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为辅助治疗CS的有利手段,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逐步上升。研究发现仍有部分成功脱机的患者未能存活出院。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其在体外
学位
背景:口腔疾病是困扰人民生活,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在许多口腔疾病及其症状中,炎症是所有年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腔壁溃烂等。严重的口腔溃疡在一些放疗患者中最为常见,并且具有反复性的生物学特征,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数据显示口腔炎症不仅直接影响口腔的功能,还会影响许多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疾病。与其他炎
学位
研究背景:在我国,心血管死亡超过了肿瘤病人的死亡,成为致死的最大病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则是心血管死亡中最重要的原因。AMI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Segment El
学位
多种内部因素或环境因素都能导致DNA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防止突变,生物体需要不断进行细胞周期检查和DNA损伤修复。DNA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的DNA损伤会使真核生物产生无信息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mer,CPD)和(6-4)光产物((6-4)photoproducts,6-4PP),从而使转录停
学位
对抵押财产转让的态度,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在价值判断取向上几经变迁,从《民通意见》到《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再到《物权法》均有不同的规定,在适用上也曾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乱,总体来说经历了从限制转让模式到限制转让模式的松动、再回归限制转让模式、最后确立自由转让模式的转变。《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在以抵押权追及效力为前提确立抵押财产自由转让模式的基础上,还认可了当事人间可通过另行约定排除抵押财产的自由转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