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Hemin模拟酶催化性能研究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酶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模拟酶,具有分子量小、易合成、低成本、热稳定性高、可编程等优势,在疾病精准诊断、分子影像、肿瘤诊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DNA模拟酶的催化性能与蛋白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提高模拟酶的催化性能,构建高效、稳定的DNA酶是DNA模拟酶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论文整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生物分析化学以及纳米科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DNA/氯化血红素(Hemin)模拟酶的催化活性和反应机理;发展了一系列具有高效催化能力、性质稳定、环境耐受力强的DNA酶;建立了基于DNA酶的核酸、小分子、细胞膜蛋白等多种疾病标志物高灵敏检测新方法。本研究不仅为无酶检测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而且为人工模拟酶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DNA-Hemin酶与传统G4/Hemin酶的荧光催化性能对比分析以Hemin与寡核苷酸链共价结合为基础的模拟酶(DNA-Hemin酶)作为生物传感应用中的催化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其结构变构模式和催化性能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概念类比分析策略,比较DNA共价结合的Hemin酶(DGH)与经典G-四链体/氯化血红素(G4/Hemin)酶催化和分析性能。首先设计了两个类似的靶标触发催化活性的荧光催化体系,比较二者作为分子识别探针和催化剂的无酶荧光传感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尽管G4/Hemin表现出更好的催化能力,但DGH具有背景低,催化速率快,耐受性好和靶标触发构象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此外,以miRNA-21作为模型分析物时,DGH体系的最低检测限为0.17 nM,约为G4/Hemin的20倍,表明DGH体系在荧光生物传感策略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剂量响应能力。因此,DGH酶是一种出色的无酶信号转导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动态DNA自组装激活的DNA-Hemin酶系统的荧光生物传感应用本研究建立了动态DNA自组装激活的Hemin模拟酶系统,实现多功能的荧光生物传感检测。与DNA共价结合的Hemin探针不仅可以作为动态DNA自组装的模块,还充当可调谐的模拟酶工具。当靶标存在时,熵驱动的动态DNA组装启动回路,将标记于DNA链末端的活性钝化的Hemin二聚体解离为活化的单体,使得激活的DNA-Hemin模拟酶可以催化无荧光的酪胺底物产生荧光信号,实现简单、快速、无酶的检测。该策略适用于多种靶标的检测:检测核酸靶标-GBS基因时,最低检测限和线性范围分别为78 pM和0.1-50 nM,检测时间为40分钟;检测小分子靶标可卡因时,检测限为4.85μM,检测时间为70分钟。该检测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调谐的模拟酶激活机制,仅需设计简单的DNA组装寡核苷酸模块,无需添加额外Hemin的快速组装等。本工作提出的简单、通用的靶标触发激活的DNA-hemin酶系统可实现高效的无酶信号转导,有望成为广泛应用的生物传感工具。3.拉链式组装的高效DNA酶催化性能研究及其生物分析应用G4/Hemin酶能够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疾病诊疗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人工模拟酶系统。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使其能与蛋白酶相媲美,仍是研究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工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邻位组装的新型G4/hemin DNA酶,具有出色的HRP模拟催化特性,称之为拉链式组装的DNA酶(Z-G4/H)。Z-G4/H催化活性和机制的研究结果揭示其组装模式(与Hemin共价结合的寡核苷酸链(DNA-Hemin)与包含G4序列和腺嘌呤核苷酸的互补链的杂交互补)高度模拟蛋白酶辅因子和酶蛋白紧密结合的构型。与传统的离子依赖型组装的G4/Hemin DNA酶相比,Z-G4/H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速率快,环境依赖性低,环境耐受力强等优点。此外,基于Z-G4/H酶构建的体系实现了BCR-ABL融合基因和乳腺癌细胞表面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二聚体高灵敏检测,充分证明了Z-G4/H酶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体内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工作提出的拉链式组装的G4/Hemin DNA酶为开发与天然蛋白酶相当的模拟酶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机会。
其他文献
目的:诱导hiPSCs分化为hiPSC-CMs,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评估AMPK与hiPSCs分化成熟的关联。探讨AMPK调节线粒体功能对hiPSC-CMs成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使用PGM1培养基复苏培养hiPSCs,通过显微镜观察hiPSCs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检测hiPSCs的多能性。(2)通过时序性调控Wnt信号通路的方法诱导hiPSCs为hiPSC-CMs,免疫荧
第一部分基于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以期为头颈部血管内介入治疗及颈部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1)对左、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
背景目前,肺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在癌症死亡中排在首位。在临床上,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提高了对周围性肺病(PPLs)的检出率。早发现早诊断对具有高度恶性风险的PPLs至关重要,同时可以避免对良性病变的过渡治疗。CT引导的经胸穿刺术(CTTTNA)可以从肺脏中获取周围肺组织,因此被广泛用于PPLs的组织学诊断,但是也存在发生气胸的危险。尽管在基于支气管镜引导的检查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
背景:心肌损伤类疾病发生后由于心肌不可再生,器官捐献来源稀缺,即使积极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此时干细胞替代疗法的出现为心肌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多种可被诱导成心肌细胞的干细胞中,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由于它的众多优点受到了更为广泛关注。然而研究报道hiPSCs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hiPSC-CMs)虽具有心肌细胞的自发性搏动,表达心肌特异性离子通道基因,出现心肌肌节结构等,但其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可能造成心肌严重损害。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MI/RI的研究,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I基因表达谱,探索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
背景: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风险高且近1/3的患者不能耐受,因此探究其发生机制,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尤为重要。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重要的炎症调控因子,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钙化瓣膜组织中PGRN降解片段显著增加,且自噬水平异常,因此
目的:炎症导致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受损,炎症反应的程度与局部和全身性骨丢失的程度密切相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炎性介质网络的关键成分,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是一个多功能蛋白,研究发现,Nampt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决定成骨细胞谱系命运的作用;同时,N
第一部分GSK2334470和PP242对eNOS激活的影响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或激活异常与很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eNOS在Ser 117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是其功能激活的重要标志。作为eNOS的主要上游调控蛋白,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
第一部分WAS蛋白缺陷对生发中心B细胞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背景:B细胞在生发中心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和亲和力成熟。高频突变的生发中心B(GCB)细胞竞争性结合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提呈的抗原。近期研究显示,GCB细胞受膜抗原刺激时,可生成BCR微簇聚集且富含肌动蛋白的pod-like结构帮助细胞进行亲和力辨别。肌动蛋白调节因子如WAS蛋白的缺陷可致B细胞亲和力成熟障碍,而肌
目的1.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炎症因子及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2.探索Ghrelin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炎症因子及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3.探讨Ghrelin对ox-LDL培养下脑微血管周细胞的影响及p38MAPK-JN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节机制。方法1.建立对照组(Control)、动脉粥样硬化组(AS)、Ghrelin干预组(Ghrelin)(共3组)小鼠模型,对照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