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中药单体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nxt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是一种间叶性恶性肿瘤,其特征是肿瘤细胞形成未成熟的类骨质。它具有双峰分布,在10-20岁和65岁之后达到顶峰,是12至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第三常见的癌症类型,仅次于白血病和淋巴瘤[1]。83%骨肉瘤患者为高度恶性,侵袭性生长和快速血道播散早期出现肺转移是其特点,发病与长骨干第二生长高峰期密切相关[2]。20世纪70年代之前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截肢手术,但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20%,随着化疗药物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案,OS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过去有显著进步,但伴有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30%[3-5]。40多年过去了,尽管临床肿瘤学飞速发展,抗肿瘤新药物出现层出不穷,但都没有新药能撼动骨肉瘤4个一线治疗药物的地位。但化疗药物治疗具有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一线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骨肉瘤患者后续有效药物极为缺乏,只能通过临床试验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因此,不断探索新的有治疗前景的药物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当务之急[6]。我们筛选了两种中药单体,研究其对骨肉瘤的抑制作用:臭椿(Ailantus Altissima)是西马鲁巴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us)的一种植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7];例如,它的树皮、根皮和果实曾被用来治疗蛔虫、腹泻、遗精、出血和胃肠道疾病。臭椿酮(Ailanthone,AIL)是从香椿中提取的一种五环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它在治疗炎症[8]、疟疾[9]、过敏[10]、肺结核[11]、溃疡[12]、和阿米巴相关疾病[13]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抗肿瘤作用。大量体外研究表明,AIL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如急性髓系白血病[14]、膀胱癌[15]、肺癌[16]、胃癌[17]、肝癌[18]和乳腺癌[7]、前庭神经鞘瘤[19]和前列腺癌[20]。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植物黄姜和天南星科中药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疏水多酚类物质。随着对姜黄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姜黄素的抗炎[21]、抗氧化[22]、控制糖尿病[23]、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等多种活性作用陆续被发现,因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已在肝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往研究显示姜黄素通过抑制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抑制上皮来源肿瘤如乳腺癌[24]、结肠癌[25]、胃癌[26]、前列腺癌[27]、黑色素瘤[27]等肿瘤细胞的增殖,调节自噬,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从而降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研究目的1.探究不同浓度臭椿酮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凋亡、迁移能力、侵袭性等方面的影响。2.通过转录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后,探究AIL对骨肉瘤细胞代谢的影响。3.探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凋亡、迁移能力、侵袭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通过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以及细胞流式凋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臭椿酮理24 h后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2.通过流式细胞术结合PI染色评估不同浓度臭椿酮处理24 h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3.通过检测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筛选臭椿酮IC50浓度下处理24 h的代谢差异和蛋白差异。4.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臭椿酮处理24 h后造成的基因及蛋白差异。5.通过小鼠异种移植实验检测臭椿酮对骨肉瘤的体内成瘤的抑制作用。第二部分:1.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以及细胞流式凋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24 h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2.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评估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24 h对骨肉瘤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不同浓度臭椿酮处理24 h在体外可抑制O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2.臭椿酮抑制OS皮下移植瘤生长3.不同浓度臭椿酮处理24 h诱导OS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且呈浓度依赖性。4.蛋白组学结果分析显示68.6%的差异蛋白都与代谢过程相关,其中丝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变化最显著。5.q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可降低丝氨酸合成通路(serine biosynthetic pathway,SSP)的表达与基于RNA-Seq的基因表达一致,AIL处理后两种细胞的PHGDH、PSAT1和PSPH m RNA均显著下调,并呈浓度依赖性。6.AIL治疗导致SSP及其下游通路的中间代谢物减少。7.过量表达PHGDH可以逆转AIL对OS细胞的影响。第二部分:1.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2.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处理24 h后Cleaved-Caspase-3、BAX、BCL-2,得到结果为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研究结论1.臭椿酮能够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克隆、侵袭、迁移,诱导凋亡,通过丝氨酸合成途径下调PHGDH、PSAT1和PSPH以及叶酸的单碳库、嘌呤代谢、嘧啶代谢、DNA复制和鞘磷脂代谢,因此臭椿酮主要是通过介导代谢重编程发挥抗肿瘤作用。2.姜黄素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图12表2参141
其他文献
目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作为全球性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引发,传染性强,易迁延不愈。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作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预防TB的疫苗,已走过百年历史,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TB的预防效果值得肯定。然而其保护力缺乏稳定性,尤其
学位
目的研究CT血流灌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价值,并利用老年痴呆病人和对照组的CT脑血流灌注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logistic分类模型,通过模型的性能对比,得出最优诊断模型,为临床诊断提出辅助诊断意见。方法对临床来访病人和社区老人,运用计算机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技术,在GEADW4.4软件中分别勾勒左右颞叶、左右海马区、左右额叶、左
学位
研究背景异位骨化(HO,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定义为在肌肉、软组织等骨骼外组织中形成骨组织。近40%的异位骨化患者伴有局部疼痛、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目前对于异位骨化形成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异位骨化病灶形成需要有三个必要的条件:1.可诱导的前体细胞;2.适宜诱导的软组织环境;3.诱导骨化的信号通路。当前临床上针对异位骨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射及服用非甾体抗炎
学位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在信息化背景下,该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结合专业需求的情况下,重构教学流程,按照“SAFI”教学模式,重新构建起适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将“预、读、写、讲、评、优”六个步骤运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流程的重构,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线上资源,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可视可控
期刊
目的: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舒张功能异常与T2DM患者死亡率呈正相关,且发病率高,起病隐匿。预防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挽救T2DM患者生命的首要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测量T2DM组及对照
学位
本文将信息技术引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并分析其价值,探讨信息化背景下优化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通过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流程、融入课程思政等手段来改善教学现状,并最终实现达成学习目标、加强专业技能、积累成长经验的学习效果,完成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与素养。
期刊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给患者及家人造成极大的生活负担。在SCI的治疗中,临床尚无统一有效的方法。Tubasatin A(TUBA)是一种有效选择性组蛋白脱乙酰化酶6(HDAC6)抑制剂,抑制HDAC6可诱导SCI后功能恢复。该研究旨在构建载TUBA多通道生物活性纳米纤维导管
学位
本文通过信息化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在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课堂上存在一些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期刊
【目的】观察中药痛风方(四妙丸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依托考昔片+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痛风方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
期刊
目的 探索影像组学方法应用于D-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断层图像进行冠心病心肌缺血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间,因冠心病相关症状入院,并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D-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的患者的图像,纳入227名患者共10260张左心室断层图像。所有图像经格式转换后,在开源平台上使用Labelme软件进行缺血区域勾画并生成JSON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