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自私性的反思——论近代学者分析国民自私问题的两种理论视角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伦理思想史上,人的自私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谓源远流长。中国近代思想家,从早期的龚自珍,到维新派人士严复、梁启超,再到此后的陈独秀等人,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就像古代思想家一样,近代思想家在此问题上所留下的思想资源,同样值得我们研究。从直观上看,近代思想家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一种是提倡“自私”,而另一种则明显地贬抑“自私”并将其置于“公”的对立面。透过他们的讨论,仔细推敲其背后的逻辑,是否真如我们所读到的那样,他们论点是相反的?“自私”的内涵是否一致?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对立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表象。实质上,在审视自私问题时,不同的思想家采取的理论视角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视角对于理解自私问题其实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矛盾性的。一些思想家之所以肯定自私,是为了确立人的主体性,确立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而贬抑“自私”则是要使人从“知有家而不知有国”这样的观念中摆脱出来,真正关心国家社会的利益,从而形成一种“公德心”。因此我们看到,在肯定与否定两种对立的态度背后,其实蕴涵着两种不同却互补的视角。这种互补性,可以这样来理解:无论是权利意识,还是公德意识,当它们的主体都确定为普通民众时,都是属于近代的范畴,二者不仅是不矛盾的,还是国民道德的共同组成部分。
   论文的主要内容:引言部分,简单说明这一理论问题的意义及文章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是以近代思想家,如龚自珍、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人关于国民自私性的讨论为文本,分析近代以来的思想变迁。文章的主体部分,则分为五章来论述:第一章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背景,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来阐述权利意识、公德意识成为国民道德的必要内容。第二章着重说明自私论的第一种视角:龚自珍、章太炎等学者提倡“自私”;通过对近代学者的文本分析,得出他们的目的所在:提倡自私,是要确认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第三章表述自私论的第二种视角:贬抑自私。透过对这一视角的论述,发现其隐含的价值观念--“公德”观念成为国民道德的必要内容。第四章,分析两种视角的关系,两者是互补的,他们所提倡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环境变化对国民道德的诉求。第五章,论述近代思想在此问题上所持观点的现代意义。
其他文献
“中介”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环节,黑格尔赋予了其反思的意义。阿多诺认为,黑格尔的“中介”归根结底是肯定的,阿多诺更强调中介具有的否定和批判的力量。本文旨在分析阿多诺的中介思想在其整个否定辩证法当中的作用,指出中介思想是阿多诺对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石,是其整个思想构建的基础性思想。  本文一共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现代性的幻象出发,分析出现这种幻象的深层原因--中介的虚
学位
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受到社群主义思潮的不断冲击。前者历来是中外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然而,对后者的研究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社群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是在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交锋和对抗中不断生成和完善的,二者对自我的不同理解造成了理论上的分歧与论争。本文通过阐释社群主义者查尔斯·泰勒的自我观,一以期更好地理解二者论争的实质。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
自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哲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无数哲学家致力于自由问题的研究,但关于自由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对自由问题也有着详尽而深刻的论述。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重心,揭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权自由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由的现实化转向,为自由的实现找到了现实基础。深刻地把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自由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本文
阿尔都塞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做出新的阐释,以此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教条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阿尔都塞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正是“理论实践”的方法。“理论实践”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决裂,从意识形态成为科学的过程。本文第一章总体介绍阿尔都塞研究马克思的方法,介绍了他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西方科学哲学影响而创造的症候阅读法、问题式、认识论的
学位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纲领,教育目的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它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让人过一种美好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使人成之为“人”。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目的中这种深层的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教育中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强调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思想,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发展诉求,以至于使教育实践迷失了自己
学位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了“实证科学”的思想,并且把实证方法作为他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倚靠的主要方法。有些思想家认为,马克思受到孔德实证主义的影响,他的学说是一门实证科学。还有些思想家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黑格尔和孔德的因素等等,对马克思的实证思想做一种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理解,从而遮蔽了马克思实证思想的真实内涵。  马克思的实证思想是在当时崇尚“科学”、“实证”的时代精神下萌发的,但同时
学位
罗尔斯是西方现代著名哲学家,他的《正义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学术界对正义问题的广泛讨论。罗尔斯将正义问题放在社会制度与规则的范围内来讨论,把正义看作评价社会制度与规则的一种价值标准,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他特别看重原则制定和制度安排在实现社会普遍正
学位
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是两种不同的历史理论。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发展具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而历史非决定论则坚持完全相反的立场,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为历史非决定论的代表著作,对历史决定论提出强烈的质疑。波普尔对泛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和反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都进行了批判。他从科学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出发,借口自然规律与历史规律的区别,否认历史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波普尔历史非决定
公共生活之内,国家与公民的概念以及二者表面对立的关系是学界热衷探讨的话题。为了给其存在基础作理论奠基,一种对国家意志思想的探讨工作就是必要的。显而易见的是,为国家意志输入公共性诉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由。由此,在公意的维度之内,自由的价值亟需确立。表面上看,对公意的论证是从宏观上把握一种公共生活有序运作的客观规律,其实深入探讨下去就会发现,所
学位
“天赋”就是天分,又称天资,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成长特性,是针对特别的东西或领域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别于其它人的速度和方式成长起来,天赋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是非这个人莫属的成长动力和可能性。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恰恰是各自独立且平行的这种特殊属性使每个人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也恰恰是看似偶然存在的天赋属性,哪怕初始之时差别细微,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嬗变亦会导致巨大的社会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