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征及鼻腔菌群分析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并引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伴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植被覆盖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其诱发AR的变应原种类不尽相同。此外,目前尚未有关于张家口地区AR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张家口地区的AR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可以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鼻腔作为呼吸道的第一门户,其局部常驻的菌群在机体健康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卫生假说”观点表明,鼻腔病原体的暴露可能增高机体的耐受性,进一步增加了机体发生变应性疾病的机会。近年来,关于机体鼻腔菌群组成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也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因此,通过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菌群组成,进一步探讨AR患者鼻腔菌群组成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可以为张家口地区变应性鼻炎预防、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本文收集了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疑似AR患者,共计532例,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患者血清中9种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 Ig E)抗体,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即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病例组)。病例对照组为同期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家属,其中不包括呼吸科、皮肤科及耳鼻喉科家属,共计245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张家口变应性鼻炎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与此同时,选取5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并处于临床发作期的AR患者(AR组),同时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在年龄、性别、生活地区基本一致的5名健康志愿者(HC组),分别采集受试者鼻腔中鼻道分泌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AR患者鼻腔菌群与健康人鼻腔菌群的组成差异。532例疑似AR患者中,388例患者确诊为变应性鼻炎,阳性检出率为72.93%,其中排名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艾蒿(89.95%)、普通豚草(44.07%)、猫上皮(21.39%)。单一变应原阳性者136例(35.05%),双重变应原阳性者122例(31.44%)、三重变应原阳性者65例(16.75%)、四重变应原阳性者34例(8.76%)以及五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者31例(7.99%),其中以单一、双重变应原阳性者居多。在AR患者中,男性AR患者占54.12%,女性为4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普通豚草、猫上皮、屋尘及交链孢霉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屋尘螨的阳性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为3~14岁组、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和>44岁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变应原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4岁组吸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最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应原总阳性率逐渐降低。艾蒿、普通豚草、猫上皮、屋尘、屋尘螨及交链孢霉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家口地区根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坝上地区和坝下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坝上地区艾蒿、普通豚草及猫上皮三种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坝下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就诊高峰集中在7~9月份,其中以8月份的就诊量最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过敏史、父/母患AR、哮喘史、吸二手烟、熬夜以及年龄3~24岁为AR发病的高危因素(OR>1),经常锻炼身体为AR的有效保护因素(OR<1)。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AR组患者与HC组受试者鼻腔菌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多微生物层次的相对丰度也不尽相同。在菌群门的水平上,AR组患者鼻腔菌群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富程度低于HC组受试者,而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HC组受试者。在菌群属的水平上,结果显示AR组患者鼻腔中乳酸菌属与不动杆菌属两个属相对丰度均高于HC组受试者。综上,张家口地区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艾蒿、普通豚草。变应原的分布与月份、地区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发生AR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过敏史、哮喘史、父/母患AR、熬夜等。AR患者与健康人鼻腔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由专性寄生真菌布氏禾谷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并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有效、经济、安全的措施之一。基因推导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品种或优质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分析,其结果可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本论文对36个小麦品种(抗源材料或区试品种)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
维持肠黏膜屏障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其功能障碍是机体发生失血性休克后引起远隔器官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的关键环节。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我室前期研究发现,预防性给予SGB治疗可提高失血性休克后大鼠的生存率,并有助于改善肠屏障功能。但是,在休克发生后进行SGB治疗(即SGB后处理)是否能同样发挥对失血性休克的整体干预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第三位和第二位,且死亡率不断上升。BRAF基因位于MAPK信号通路RAS基因的下游,其突变90%以上表现为15号外显子第600位密码子突变(V600E)即BRAFV600E突变,且临床预后较差。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基因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引起基因可遗传性变化的一门学科。而CpG岛甲
淋巴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微循环障碍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休克预后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外源补充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性,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激动剂可抑制E2的良好作用,ERS在雌激素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管收缩性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因此,本研究应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
目的:探讨增强CT纹理分析在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寻找对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意义较大的特征参数。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后经病理证实为腺癌的62位患者的增强CT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两组:未转移组25例,转移组37例。将符合要求的图像导入MATLAB软件,进行纹理参数的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即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上中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哪种入路更具有优越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10至2019.10期间
目的: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基因检测及血小板功能测定,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resistance,CR)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为CIS患者提供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1.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并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IS患者1
学位
目的:探讨治疗前基线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相关代谢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为NB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治疗前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37例患者(男20例,54.1%;女17例,45.9%;中位年龄32(4~96)月)的影像和临床资料。Ⅰ期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留置8F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及其较24F胸腔引流管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275例,将患者分为8F胸腔引流管组(实验组)和24F胸腔引流管组(对照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分析后,1:1成功匹配患者109对,匹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匹配后两组间的引流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