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孔与单面孔情绪变化自动化加工的差异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觉察面孔情绪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和生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处理单个面孔的情绪变化信息,更多情况下需要处理多面孔的情绪变化信息。与单面孔情绪不同,多面孔情绪信息的变化,不仅包括面孔情绪效价信息,而且还包括面孔情绪效价一致、不一致信息,即情绪差异信息。多面孔情绪差异信息,即使没有被注意到,仍传递着人群矛盾或者复杂的情绪状态。早期研究较为全面地探究了单面孔情绪和多面孔一致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机制。但仍不清楚多面孔情绪差异信息的变化能否自动化地加工,以及包含情绪差异信息的多面孔与单面孔情绪的自动化加工是否存在差异。为探讨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反向组块”的被动oddball范式,以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简称v MMN)为情绪自动化加工的指标,设计了3个实验。研究1包含1个实验,在以往多面孔一致情绪变化自动化加工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多面孔不一致情绪刺激,并改用中央面孔的身份判断任务,探讨多面孔情绪差异能否被自动化地觉察。结果在双侧后部枕颞电极点上发现,在210–320 ms内,仅积极一致情绪诱发v MMN活动,而在480–560 ms内,所有的一致和不一致情绪都诱发出v MMN活动。研究2包含2个实验,为降低实验1中特定面孔之间低水平特征容易造成额外神经活动的问题,进一步平衡面孔刺激的男女性别比例,均采用中央面孔的性别判断任务。而且实验2a改变实验1的刺激序列,进一步验证多面孔情绪差异能否得到自动化地觉察。同时,为比较包含情绪差异信息的多面孔和单面孔情绪自动化加工在脑机制和加工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要求被试在完成实验2a后,继续完成实验2b。实验2b沿用实验2a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单面孔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对比实验2a和2b的结果发现,在潜在神经基础上,单面孔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仅激活了双侧后部枕颞区域(200–400ms),而多面孔情绪自动化加工激活了双侧后部枕颞区域(150–380ms)和前额区域(400–600ms);在加工模式上,被试仅在300–400ms内,才自动化地识别单面孔情绪效价信息的变化,而被试不仅在280–380ms内,能够自动化地识别多面孔情绪效价信息的变化,而且在150–276ms内,表现出多面孔一致情绪的识别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多面孔情绪差异信息能够得到自动化的加工,多面孔与单面孔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在脑机制和加工模式上存在差异。面孔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可能涉及一个三阶段的加工模型:识别面孔;识别面孔情绪效价;识别面孔情绪差异信息。这将进一步推动面孔情绪识别理论的发展。
其他文献
面孔是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情绪线索,已有大量的研究考察了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眼动行为特点,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在加工情绪面孔时存在异常。这种异常的情绪加工特点,可能是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社交焦虑加工机制的探查,几乎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记可以有效地对社交焦虑进行分类和识别。支持向量机(SVM)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种分类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分类识别模式
大脑作为重要的预测器官,可与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引导适应性行为,促进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行为表现。经典夹带(entrainment)模型认为个体可以自下而上的利用刺激流的周期性,使内部神经活动与外部刺激序列产生同步化(锁相),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促进行为表现。虽然该模型能很好解释周期刺激流中知觉反应以及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解释非周期刺激流后出现的行为促进和神经同步化现象;并且周期刺激流包含着低
认知控制是个体在面对任务时灵活的调整想法和行为,并处理与之相容信息与冲突信息的能力,它能够保证我们的行为按照预期的目的顺利进行。而冲突信息不仅包含纯粹的认知层面上的冲突,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层面的冲突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虽有所变化,不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观念仍然存在。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一致性效应,但在不同冲突水平的任务背景下,不同条件诱发的认知控制
工作记忆刷新能力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龄与流体智力之间重要的调节变量。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训练个体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研究者们还发现认知训练可以改变刷新能力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增强纹状体多巴胺的活动水平。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认知训练对工作记忆刷新能力产生影响的机制。已有研究表明,眼动控制可以解析工作记忆刷新能力,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与工作记忆刷
人类观察者可以在一瞬间获得场景梗概,即有意义的信息。以往研究发现了一些影响场景梗概的因素,如空间频率、语义信息和结构预期等。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者进一步考察语义关系和结构预期如何影响场景梗概的不同范畴。本研究在综述语义关系、结构预期和场景梗概的界定、理论、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图片和文本启动刺激条件下语义关系对场景梗概范畴的启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考察了结构预期在场景梗概和语义关系之间的调节作
催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领域,记忆是学习中的重要问题,但以往关于催眠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对催眠阶段使用上的不一致,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此外,以往研究发现,学习材料与自我关联后会产生更好的记忆效果,即产生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是基于以往关于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心理特征发现,被催眠的人逐渐进入催眠状态,注意力全都在催眠师的指令上,以至于专注于一个狭窄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是察觉到外界丰富的社会性刺激,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并从而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理解他人、预测他人的想法、判断他人的行为,进而指导着我们自身的社会行为。先前的研究发现,预测这一自上而下的神经信号,会对我们的感知产生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使得人们对符合自己表情预期的个体做出更为积极的评价。但是根据情感信息模型理论及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理论,人们当下的情绪状态和所处的社会情境也都会
人们对事件的理解或建构,与人们的动作和动作计划有关,动作是建构他人行为和意图的显著线索。在场景知觉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提取场景中的动作或动作线索,而且会提取刺激物的颜色等细节信息,这些场景语义信息的提取会对事件模型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事件建构水平可以分为低水平建构和高水平建构,低水平建构主要提取刺激物特征,高水平建构即事件模型的建构。低水平信息提取是否对高水平事件模型建构产生影响处于争论中。因
探究个体情绪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躯体是在某种程度上相比面孔对威胁信息的表现或者表达更为强烈,对个体适应性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非注意条件下个体加工面孔情绪信息时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躯体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有待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使用oddball范式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视觉失匹配负波(v MMN)为指标,来考察非注意条件下躯体情绪变化加工
本论文以密尔的著作为依据,在分析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专门对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观进行系统的分析。长期以来,正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在对正义诸多阐释中,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观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受到争议最多的思想,但仍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密尔认为功利主义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正义概念的误解,在功利与正义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此,密尔构建了自己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