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级市场之谜”,IPO抑价一直都是国内外资本市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话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关于IPO抑价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成果。但是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来说,国内学术界关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还相对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因此,对IPO抑价相关主题展开更为深入、更为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基础制度体系的完善仍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也是促使新股发行的合理化定价、市场化定价,提升新股定价效率的关键所在。国内新股定价的制度和市场背景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国内资本市场的IPO定价问题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研究思路,而应该在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制度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推行注册制是我国股票发行市场从根本上去行政化、提高市场化程度的必然结果,经历多阶段渐进改革后,我国于2019年6月开始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实行注册制。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注册制的实施,能否让承销商在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否能够降低IPO抑价水平、使IPO定价更加合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证检验。作为IPO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能手与认证中介机构,承销商在IPO定价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声誉机制是承销商在发挥其发行中介职能过程中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了维护其良好的声誉以及获取长期的利益,承销商更有动力去权衡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寻求更加公平与合理的发行定价,防止出现过高的IPO抑价水平。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声誉较高的承销商更加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出准确、可靠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IPO抑价。本文在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考察了国内资本市场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承销商在市场化制度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声誉机制作用提供参考性意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发行制度、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三者之间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分类评级的证券公司、不同所有制属性的发行人以及不同成立年限的发行人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注册制在该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效应以及上述关系在不同评级的承销商中、不同所有制属性和成立时间的发行人中的异质性三个方面:(1)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存在负向影响。(2)注册制的实施能够促进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3)异质性方面:当承销商分类评级较高时,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显著为负,且注册制能够促进该负向影响;当承销商分类评级较低时,不存在该效应。民营企业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显著为负,核准制对该负向影响不存在调节效应,注册制能够促进该负向影响;国企中不存在该效应。企业成立时间长于20年时,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注册制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企业成立时间短于20年时,研究结论相反。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1)从声誉角度出发,承销商应该注意对承销项目的合格性筛选,减少对IPO企业的过度包装。(2)稳中有序推行注册制改革,同时健全资本市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3)加强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的制度建设,强化分类评级的市场监管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文献多从宏微观角度探讨影响IPO抑价的各种因素,单独从声誉机制角度去考察与研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相对较少。(2)我国注册制于2019年6月才正式开始试点实行,目前关于我国注册制实施后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影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与探究不同制度背景下,承销商声誉机制对于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差异所在,为政策制定者构建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规范承销商竞争行为等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依据。(3)本文在研究发行制度、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相关影响关系的基础上,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不同发行人所有制属性以及不同发行人企业年限中存在的异质性,本文的异质性检验在现有文献中未找到类似研究。
其他文献
大量有关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是不同研究者检验出的特质波动率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不一致。其中,Ang,Hodrick,Xing和Zhang(2006)发现股票的特质波动率越高,那么股票未来的收益越低。其后很大一部分研究者也得出了股票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率呈负相关的结论。这种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设的异象几乎存在于全世界的股票市场中。本文立足于已有文献,收集了
学位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定向增发已在诸多融资工具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工具。因此,定向增发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其中,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的时机选择行为和利益输送行为一直是企业融资领域的重要议题,尽管对于时机选择行为和利益输送行为等特定问题的研究较多,但系统性研究投资者情绪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倾向、增发规模和利益输送行为的文献仍然较少。
学位
创新是一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高、信息不对称性强等内在特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需要持续且高额的研发投入,但中小企业规模小、合格抵押品少,其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创新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金融运行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企业经营行为与决策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所研讨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政策强调金融应当服务于实体经济
学位
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分工合作体系,利用大企业在信贷市场的信息优势以弥补中小微企业信用缺位,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客观矛盾。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并不断进化的新型贸易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在帮助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和渠道,同时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和创新传统信贷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然而,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多样及复
学位
近两年的瑞幸咖啡、康美药业造假案中,两家公司在面临巨额赔偿责任时均声称购买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希望通过董责险来减轻其赔偿金额,这使董责险受到广泛关注,A股上市公司中董责险购买率快速提升。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保护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首次提出投资者集体诉讼方案,这为董责险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根据责任保险理论及委托代理
学位
在我国逐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中介,分析师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乌龙研报”事件使得分析师信息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屡受质疑。本文以深交所2012年7月在“互动易”网站推出的“投资者关系”栏目为制度背景,基于现有文献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和金融机构信息
学位
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并且对各个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作用。从实体经济角度或金融市场角度来看,原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作为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必然受到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而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逐渐发展走向全球化,其与国际原油
学位
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企业呈现出不同效率特征,民企也许效率过高,但也可能存在短视等缺点;国企也许效率较低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中,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们曾经对国有企业做过大规模改革,由此产生了大量民企、集体企业等,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相应出台了救市政策,民企国有化成为当时对企业施以援手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
学位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实体经济愈发繁盛,金融经济也成熟有序,而金融市场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的关注。政策制定者也十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也重视对部分金融风险进行管控。因此本文主要从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出发,研究这六个区域的宏观经济因素对于当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长期波动的影响,并且研究和分析这种影响的差异。首先,
学位
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传播,其实际运行路径是搜集信息→信息加工(解读)→信息传播。在信息加工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使被加工信息带上媒体的主观态度,即媒体情绪。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吸引受众的“不随意注意”,媒体往往会利用新异的标题、刺激性词汇或主观意见来达成目的,进一步强化了媒体信息传播的情感倾向。财经媒体作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资讯浏览、观点解读、金融咨询、行情查询等全方位服务的供应商,其所传达的媒体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