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TGF-β及其mRNA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探讨乌梅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进而阐明从厥阴论治慢性肝病的机理,挖掘治疗慢性肝病的中医新理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实验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小柴胡汤组、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猪血清0.5ml/只,每周腹腔注射2次,连续8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小柴胡汤组给予小柴胡汤浓缩液灌胃,6g/kg·d;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乌梅丸12g/kg·d、8g/kg·d、4g/kg·d,水煎浓缩液灌胃,以上四组中药用量均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折算,每日灌胃1次;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0.2mg/kg·d灌胃。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体重;肝功能;细胞因子TGF-β1及TGF-β1mRNA表达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以乌梅丸中剂量组最好,乌梅丸大、小剂量组次之,小柴胡汤组和秋水仙碱组最差。 2.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肝功能ALT、AST、ALP、TBIL均明显降低(P<0.05),乌梅丸各组对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ALP、TBIL作用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乌梅丸中剂量组降低上述指标的作用较大、小剂量组更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虽均能升高A/G,但各组差别不大(P>0.05)。 3.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秋水仙碱、小柴胡汤和乌梅丸均可明显降低TGF-β1的表达(P<0.05),乌梅丸各组优于秋水仙碱和小柴胡汤组(P<0.05),而乌梅丸中剂量组又优于乌梅丸大剂量和小剂量组(P<0.05)。 4.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mRNA,同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小柴胡汤组和乌梅丸各组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乌梅丸各组优于秋水仙碱和小柴胡汤组(P<0.05),而乌梅丸中剂量组又优于乌梅丸大剂量和小剂量组(P<0.05)。 研究结论:乌梅丸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作用优于秋水仙碱和小柴胡汤;在乌梅丸大、中、小剂量各治疗组中,尤以乌梅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实验中乌梅丸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一般状况,秋水仙碱、小柴胡汤、乌梅丸均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改变;乌梅丸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TGF-β1mRNA转录亦明显得到抑制。这表明乌梅丸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在于减少细胞因TGF-β1等的形成,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乌梅丸为厥阴正治之方,方中药物寒温并用,酸苦辛甘并施,用药独重乌梅,既能滋肝,又能泄肝,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乌梅丸治疗肝纤维化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用药开辟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交通供需的失衡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己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缓解供需矛盾的基本策略是增加供给以及调节需求,开展城市交通网络设计是增加供给的主要措施,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通过向出行者提供信息诱导影响其出行决策,是调节需求、均衡网络交通流分布的重要手段。论文以信息诱导为切入点,针对信息环境下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展开研究,理论上能够丰富和完善网络交通流理论,实践中能提高交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精而全”著称的社区连锁超市广受消费者的欢迎。物流配送是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多品种、小批次、高频率”的配送特点,很难形成配送的规模经济。同时,连锁超市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往往有多家品牌的连锁超市共存。很多连锁超市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状况,不论门店数量多少、配送线路长短,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各自配送,这造成了同一区域内物流配送网络的
学位
The measures and proposals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MCU course based on PROTEUS platform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presented. At prese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疾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主要的类型,对婴幼儿的存活及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室间隔缺损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复杂,要想全面了解,除了传统相关的易感基因、环境相关因素外,更需对调控心脏异常分化的蛋白及信号通路进行研究,从而为疾病发生和诊断提
目的:  本文以《针灸内篇》为研究对象,对该书的学术内容及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对现代针灸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医文献方法学对《针灸内篇》相关文献进行查找、筛选、收集;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类;运用医学史方法从学术史的研究“针感”、“十二经穴排列顺序”及“沿皮刺”的拓展过程;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文献资料从针灸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十四
目的: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简称TN)是由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局部生长引起的散在病变。它在临床上很常见的现象,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普通人群的触诊检出率是3%到7%,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率可以达到20%至76%。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可占85%至95%,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日益变化,接触放射线、自身免疫、遗传、内分泌、情绪和压力、缺碘、过多摄入碘、病毒感染和饮酒等因
目的:  旨在探讨重症痤疮患者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重症痤疮的辨病-体-证思路积累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重症痤疮患者信息调查表,对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确诊为重症痤疮患者进行临床一般资料、中医证候、体质类型等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分析重症痤疮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  结果:  
学位
目的:  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可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感染疟疾后会出现高热、大汗、神昏头痛等症状,且发作呈现周期性,反复多次发作可能会导致脾肿大或者贫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疟疾在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流行,造成每年数亿的发病和数十万的死亡,对抗疟疾的脚步不容放松。在消除疟疾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疟原虫对各类抗疟药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青蒿素复方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
目的:  探究青蒿琥酯对AZT联合高蛋白饲料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的影响,从而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于抗病毒药物所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是否有效。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AZT溶液联合高蛋白组(以下称模型组,Model)、二甲双胍(Met)治疗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治疗组(H-Are)、青蒿琥酯低剂量治疗组(L-Are)。正常组给予每天正常饮水,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给
学位
本文研究目的:以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喜得镇为阳性对照药,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重点观察了中药汤剂增智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探讨VD的发病机制及增智汤补肾填精益髓、化痰祛瘀通窍作用保护VD大鼠缺血脑组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理,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用60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五组: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