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中央文官长贰兼官问题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兼官现象始自先秦时期,自诞生伊始便带有分别名位和职能的特性。金朝是以女真人为统治核心所建立的政权,在金初战事频仍的国情催化下,本是汉式职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兼官现象在金太祖起兵之初便已出现,其实质上带有深刻的“女真旧俗”烙印。金朝的中央职官制度在太宗末年至熙宗初年间迅速向中原汉式的职官制度发生转变,虽已呈现出汉式的面貌,但其背后的女真因素仍未尽褪其色。无论是金太祖将军事性官职授予诸勃极烈作为他们所兼任的官职,还是金末宰执官员乃至六部尚书出任地方行省,中央文官长贰这一群体的兼官现象不仅贯穿于金源一朝的始终,还深刻地反映出金代职官制度的内在脉络。从金太祖起兵之初的特殊宰执——诸勃极烈到后来正式的尚书省宰执,都是掌握金朝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集团,金朝宰执通过兼任其他官职来扩大其权力范围,其兼官类型可具体分为常规兼官和特殊兼官两种。六部尚书是分掌金朝中央行政事务的长官,其兼官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朝的政治特色,金初六部尚书的兼官情况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且反映出金初六部体制发展尚不完善。在官制汉化改革逐渐完成和内部局势趋于稳定后,金代六部尚书的职权实现正常化,此时的金代六部尚书兼官现象可分为“量才而授”和“品职分立”两大类型。“量才而授”的兼官现象还可再细分为“官职执掌取向”和“官员素质取向”两种;“品职分立”的兼官现象则体现出金中后期部分尚书职事官的“品位化”趋向。与六部尚书相比,金代六部侍郎兼官可以用“必择正人”和“文辞典丽”来概括,即十分重视官员的个人品行和文化素养,这实际上反映出六部侍郎、尚书在执掌重心上存在明显差异和明确分工。金代的御史台、大宗正府、宣徽院是金朝政府中十分重要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的长贰都是国家重臣,此类官员所兼任的官职主要为三师、三公、东宫官以及翰林院的官职等。金代的中央文官长贰兼官体现出中央汉制与女真旧俗胶革混合的特点,对于金朝政府和官员都产生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A.S.康明斯认为:“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有着全新的角度,而博物馆恰恰是了解世界的窗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文化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同。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中小型县级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新窗口,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自身优势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究解决,以促进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了县级博
学位
本文以文人交游为中介来研究科举与文学的内在联系。笔者以尹洙和欧阳修源于不同科举人际关系的交游为中心,来梳理他们共同文学理念下的政治实践,包括对科举制的改革,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尹洙和欧阳修这两个人物来认识宋代科举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四点:一、科举制下的同年和同僚关系及本文研究人物——尹洙和欧阳修在这两种人际关系下的交游活动。随着宋代
学位
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研究是清代玉石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玛瑙器物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重新定义玛瑙文化价值,完善清代玉石文化体系。本文以现存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与资料记载,对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种类、材料、造型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玛瑙器物文化内涵,并总结出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主要以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馆藏玛瑙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清宫造办处档案,系统梳
学位
碑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承载了文学、书法以及图形纹样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辽、宋、西夏、金时期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是我国历史上多元文化发展、民族交流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主要着力于10-13世纪,即辽、宋、西夏、金时期所存留的碑刻的装饰纹样,从历史与艺术角度切入,结合地理位置、风格流派等影响因素,横向对比辽、宋、西夏、金碑刻的装饰纹样的异同,分析不同纹样的形成原因及发展
学位
在中国古代两性关系中,那些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且被认作不正当而难以公开的两性关系被称为“私情”。“私情”自古至今都是人类两性文明演进史中重要的组成。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中,两性私情成为宗法秩序下难以相融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秩序问题。中国古代社会对两性之间交往的建构与规范伴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秩序的演进而进行,“私情”的内涵及规制、防范措施具有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时代烙印。宋代社会是儒家意识形态进一步重振
学位
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原属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影像文本与书写文本一道视为史料来源,将以真实历史中存在过的女性人物为题材的历史影视作为研究对象,使其兼具妇女史、性别史及影像史学的跨学科性质;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系统梳理自20世纪中期至今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叙事、演变及其内在动因,考察其中所蕴含的身份政治、风俗文化、社会心态之古今异同。鉴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妇女史料的匮乏和
学位
许翰(1065或1066-1133),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雎县)人,《宋史》有传。许翰在元祐三年(1088)中进士,及第后长期沉浮地方,任职期间,尽职尽责。许翰通晓经书,著述颇丰,著有《襄陵文集》《襄陵春秋集传》《玄解》《玄历》《易传》《论语训诂》《法言训诂》等书,然多已散佚,今已很难重览全貌。许翰一生历经英、神、哲、徽、钦、高等六朝,其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徽、钦二朝。徽宗时,其大肆崇道抑佛。许
学位
熊克是南宋史学家、政治家,因自撰《中兴小纪》、《九朝通略》等史书而著称,熊克一生著述颇丰,但存世作品仅有记述高宗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兴小纪》和《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两书。因现存记述高宗朝历史的文献史料比较丰富,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熊克史著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熊克其他散佚著作的研究也很缺乏,对其本人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此对熊克本人及其著述展开研究。熊克的撰书活动有着深厚的个人和时代背景。建阳崇泰里熊氏丰
学位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唐末五代分列动荡重新走向稳定统一的时期,而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再次得到重视。宋人的制礼活动极为兴盛,不仅官方多次编撰大型礼典,私人仪礼著作和注疏更是不胜枚举,但可惜的是这两类礼书皆对皇帝丧葬之事讳莫如深。皇帝葬礼兼具“哀邦国”与“哀死亡”之意,而先帝丧事又是新皇帝个人与国家共同的头等大事,故本文选取北宋皇帝的葬礼与丧事为研究对
学位
监察使职是指直接受皇帝差遣,对官员的行政、经济、司法行为进行考察的官职,属于监察官职中的一部分。北宋前中期则定义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元丰改制”之前,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北宋制定官制的原则基本沿袭唐朝授官制度。但在其基础上创立“官、职、差遣”分离制度,设置监察使职作为官员差遣,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为研究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在宋代监察制度和行政制度中的有关问题,本文将从北宋前中期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