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螺旋抗菌肽的分子设计、抑菌机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肽是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与传统抗生素抑制细胞内特定靶位不同,大多数抗菌肽主要通过非受体介导的膜透化作用杀死细菌,正因此种独特机制,促使抗菌肽有潜力发展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然而由于天然抗菌肽常具有抗菌活性差、稳定性差及细胞选择性低等缺陷,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设计新型抗菌肽以克服天然抗菌肽的劣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深入理解抗菌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含有七肽重复序列和β-转角结构的抗菌肽分子,序列模板为XXYXXYYzzYYXXYXX-NH2[X代表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或亮氨酸(Leu);Y代表赖氨酸(Lys)或精氨酸(Arg);zz代表甘氨酸-甘氨酸(Gly-Gly)或D型脯氨酸-甘氨酸(D-Pro-Gly)]。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在所有设计肽中,抗菌肽LRpG凭借其最优的结构参数平衡,对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最佳的平均抗菌活性(GMMIC=3.5μM)和治疗指数(GMTI=73.14)。此外,环境敏感性分析及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LRpG具有较好的盐离子、温度、pH及血清耐受性,且与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体外相加抗菌作用。
  为了研究抗菌肽LRpG的抑菌机理,本研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及电子显微观察技术检测了抗菌肽LRpG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DNA凝胶阻滞试验及ROS聚集试验检测了抗菌肽LRpG对细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显示,抗菌肽LRpG可通过细胞膜损伤作用和DNA结合作用杀死细菌,且以物理破膜作用为主。其杀菌过程为:抗菌肽LRpG首先穿透细菌细胞膜,破坏质膜完整性,引起内容物泄漏,随后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菌基因组DNA结合,影响细菌正常生命活动,导致细菌死亡。
  为了研究抗菌肽LRpG对细菌内毒素(LPS)的中和作用,本研究通过鲎试剂显色试验和LPS竞争性抑制试验证实抗菌肽LRpG对LPS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方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究抗菌肽LRpG对LPS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能力,本研究构建了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并使用小鼠细胞因子ELISA试剂盒测定抗菌肽LRpG对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抗菌肽LRpG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炎性介质TNF-α、NO、IL-6及IL-1β的过量释放。
  为了降低成本并大量获得具有较高治疗指数的抗菌肽LRpG,本研究选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串联表达。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设计并合成抗菌肽LRpG的4倍串联体基因,采用同尾酶串联法构建多基因串联体nLRpG(n=4、8、12或16),随后将上述片段分别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pET-32a-nLRpG(n=4、8、12或16)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亲和层析技术,成功获得16LRpG融合蛋白。采用羟胺专一性裂解及高效液相纯化技术成功获得LRpG单体,其生物学活性和二级结构均与化学合成法制备的抗菌肽LRpG一致。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延边黄牛不同来源的脂肪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机理,本研究分离了脂肪前体细胞,并进行了体外诱导分化体系的确立,应用RNA-Seq技术对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做了转录本测序,根据测序结果选择的基因做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完成了体外验证,探究了ADCY2、OXCT1、BMP4三个基因在成熟脂肪细胞分化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分离初生牛以及3月龄牛的肾周和皮下脂肪组织,
学位
皮质醇作为一种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奶牛围产期,由于受到多种应激刺激,如妊娠应激、分娩应激、泌乳应激和代谢应激等,皮质醇浓度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性升高。而且在这个阶段,奶牛易患多种生殖道疾病。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也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分娩后,子宫颈处于开放状态,几乎所有奶牛生殖道都会被细菌污染,大肠杆菌是造成奶牛子
学位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且有囊膜的RNA病毒。作为危害全球养禽业最为严重的病原之一,强毒NDV几乎能够感染所有的禽类并引起以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为特征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且具有较高保守性的非编码小RNA。已有研究表明,miRNA几乎在细胞生长发
学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α-反转录病毒属(alpharetrovirus),它是一种引起鸡群患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管瘤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1989年,ALV-J首次分离鉴定于英国。我国首例ALV-J感染报道于1999年。与其他ALV亚群相比,ALV-J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及传播能力,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两种重要病原体,均能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作为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 Complex,PRDC)的两种重要致病菌,猪链球菌(SS)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在临床上常发生混合感染,混合
结肠是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结肠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对维护机体营养代谢和吸收至关重要。体内外多种因素可对结肠内微生物菌群动态平衡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氟化钠建立氟暴露小鼠模型。在实验处理第70天,采集小鼠结肠内容物及结肠组织,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BrdU标记、HE染色、PAS染色、AB-PAS染色、Real-
学位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鸡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伤。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是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球虫之一,感染可导致病鸡食欲减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便血、甚至造成死亡。E.tenella生活史复杂,包括内源性生殖和外源性生殖两个阶段,在内源性生殖阶段,E.tenella作为一种胞内专性寄生虫,必须入
学位
目的:钼是机体所必须的微量金属元素,随着人类金属工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钼的需求日益上涨,钼矿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了钼在环境中的蓄积,并通过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人与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脾脏是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心,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健康,为探究钼对大鼠脾脏组织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对大鼠生长状况、脾脏的脏器指数、组织结构、检测细胞凋亡率、氧化应激指标的观察
学位
肝脏作为哺乳动物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有解毒、消化、代谢、分泌和免疫等功能,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可造成肝脏严重损伤,诱发肝功能紊乱,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为探讨氟损伤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向小鼠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氟化钠(以氟离子[F-]计:0mg/L、25mg/L、50mg/L和100mg/L)建立氟暴露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氟25组、氟50组和氟10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而佐剂在疫苗研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氏囊活性肽是从法氏囊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大多数具有免疫佐剂功能,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在蛋白质分离鉴定方面的广泛应用,法氏囊活性肽BPP家族中的BPP-Ⅲ,BPP-Ⅵ,BPP-Ⅴ和BP家族中的BP-Ⅰ,BP-Ⅱ,BP-Ⅲ和BP-Ⅳ被分离出来,但是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攻毒实验对BPP-(Ⅲ-Ⅴ)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