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何以成为语文教育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1]当前,教师问题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变成了阻碍教育改革深化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王尚文由中学语文教师成为著名语文教育家成长成功路径的分析探讨的个案研究,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向一流人物学习、借助于一流人物的成长路经和成功之道、结合自己的语文教育实践经验加以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具有具体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主要包括前言、正文四章和结语六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路径,主要目的是对王尚文语文专业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章将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职前培训学习。王尚文经过了正规的中师和师范类大学中文专业系统培训学习,他能够成为优秀语文教师、著名语文教育家,严格系统的职前培训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二、在职中学语文实践。这一阶段对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成长具有重大作用。本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研究、论文论著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他后来成为语文教育家的重要准备。三、语文教育理论探索与建构。这一时期是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关键期、辉煌期、决定期,他的富有创建性的系列语文教育研究成果与系统语文教育理论为他成为语文教育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四、超越自我,卓然成家。这一时期是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完善期、超越期,他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更加科学、严谨,他的学术视野不断开阔,他的人格魅力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第二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主要目的是提高对王尚文语文教育巨大成就的认识。本章将王尚文语文教育的贡献概括为六个方面。一、人文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二、语感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三、对话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四、语文课程复合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五、语文教材、读本编写的创新和突破。六、多渠道培养语文人才的贡献。第三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功之道,力图总结概括出经验性的东西加以推广,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参考。本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有思想、有信念、爱教育、爱学生。二、扎实的语文专业基础,深广的多学科知识。三、丰富的语文实践经验,崇高的敬业精神。四、敏锐的语文问题意识,强烈的机遇观念。第四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启示,力图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一些内容,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借鉴。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打牢语文基础,不断学习,勤于写作。二、立足语文实践,勤于语文科研,敢于语文创新。三、以语文事业为重,敢于担当,善用机遇。总之,本文通过对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成长成功案例的个案研究,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目的是促进其更快、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
其他文献
<正>政策回调不能替代对政策初衷的反思,这对未来如何理解和延续去杠杆政策至关重要2018年中以来,去杠杆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面对新情况,监管部门及时转向,明确指出当前宏观
以元蘑为试材,研究了碳源、氮源、pH、无机盐等不同培养条件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元蘑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时最适的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水10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随着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专项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在数量和规模上迅速增长。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明显的问题,诸如照搬或模仿痕迹明显;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强等,特
本文从对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入手,得出培养模式重通用、轻专才为最大弊端的结论。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立足高职院校行业办学的资源优势,建立行业秘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
随着人口增长、需求增多、陆地资源枯竭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越来越把目光聚集于海洋。这是因为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并且海洋经济开发潜力巨大,
武汉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2004年正式招生。下设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啦啦操、服装表演与设计四个专业方向。随着健美操专项运动的发展和更新,很有必要
以化石燃料为基础构建的能源结构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干热岩(Hot Dry Rock,HDR)作为传统水热型地热的延伸,由于其环境友好性、清洁、可再生和空间分布的
“文革”十年,对于民族国家而言是一场浩劫,亲历浩劫的新移民作家们关于“文革”历史的叙事,不仅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不少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这段历史的回望
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性能改进,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能力,促进制造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对于系统可靠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