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城区建筑屋顶形式研究——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屋顶形式问题初探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明城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核心,千年古都之神髓。 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构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国乃至东方传统建筑而言,屋顶是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被称誉为建筑的冠冕。无论从屋顶在整体建筑中所占的比例,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形式变化和这些形式所体现出的等级观念而言,屋顶始终作为中国建筑发展和城市空间构成中的关键因素出现,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建筑形态和城市营造。 本文首先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屋顶形式等相关概念;接下来,对明城区屋顶形式及格局进行了类型学的历时性研究,追溯了其格局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屋顶形式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第三步,从当前西安明城区具体的城市屋顶形式入手,通过针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调研工作对明城区建筑屋顶形式进行共时性研究。2004年6月至11月,笔者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对西安明城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成果的类型学分析,提取了明城区内建筑屋顶的四种几何原型:立方体、锥体、圆柱体、球体,及它们所对应的四种基本屋顶形式:平顶、坡顶、拱顶、穹顶,并归纳了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时期明城区屋顶形式的发展特征。此外,从屋顶的表面、边界、顶点、附件和群体组合等方面对明城区内的建筑屋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形成西安旧城改造中现有建筑屋顶的认知定位,对当前屋顶形式的深层规律进行探索。 最后,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屋顶的体造型、轮廓、色彩、肌理、标识性、附件等要素的调控问题以及平改坡等问题提出了参考建议。通过对明城区内建筑屋顶的研究,对西安明城区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延续其城市的历史特征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索,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基于自然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即将同场地所在自然景观的关系作为整个建筑设计出发点的研究。 绪论部分从当代建筑设计新的发展状况出发,提出论文研究的内
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成果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得到很好
本文从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对大学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理论的建立是基于教育哲学、社会学以及建筑专业理论之上的。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大学形态的类型和价值取向,以
学位
考察近、现代的工业或建筑设计案例,我们发现:由于设计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作品往往会体现出或强或弱的历史因素。因此,从历史上设计流派演化以及各自间渊源关系的角度考察工业或
学位
城市的不断更新,许多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废旧工业厂房的驻地已经成为城市的黄金地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化的加快、宏观经济的调控,导致纺织、机械及重污染企业等相关
本文将建筑学与创新学进行体系对接,形成建筑创新的研究框架。通过比较归纳、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相结合,对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进行系统阐述。全
自明城保护以来,在对城市格局和重要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明城区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却日益受到破坏。居住建筑由于量大面广,是明城城市形态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作为快速城市化的中国标本,深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从2.5万人的小镇发展成为一
“东外滩”即杨树浦路滨江地段是上海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滨江一带绵延十数里的工厂区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上海珍贵的历史遗产,优越的地理
学位
该文由当前中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公共空间失落的问题发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反思,深究当前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的重视和认识不足.进而剖析其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