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顶螺旋藻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螺旋藻对刀豆氨酸(CS)和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和敏感性;提取螺旋藻抗CS突变株A9c的基因组DNA转化野生藻株A9,获得同源转化螺旋藻的参数组合;构建含有螺旋藻A9启动子的外源质粒载体p215t-spp,并将其转入螺旋藻A9,实现绿色荧光蛋白GFP在螺旋藻细胞内的稳定表达。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螺旋藻遗传转化操作系统,可为螺旋藻转基因操作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Chl、Str对螺旋藻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1.0μg·ml-1的Chl、3μg·ml-1的Str对螺旋藻有完全的致死作用;固体培养条件下,1.2μg·ml-1的Chl、4μg·ml-1的Str可完全抑制螺旋藻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Amp对螺旋藻有较强抑制作用,液体培养时Amp对螺旋藻的MIC为100μg·ml-1;固体培养时Amp对螺旋藻的MIC约为200μg·ml-1。螺旋藻对Km很不敏感,在600μg·ml-1 Km的液体培养基中,螺旋藻的生长完全不受抑制。Chl、Str和Amp均适合作为螺旋藻的抗性筛选标记,筛选浓度分别为:1.2μg·ml-1、4μg·ml-1、200μg·ml-1。 将螺旋藻抗CS突变株A9c的基因组DNA作为材料转化野生藻株A9,以30μg·ml-1的CS作为筛选压力,获得了转化藻株,得到了一些同源转化的参数: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的条件下(24℃)培养螺旋藻;转化前用2mmol·L-1的EDTA预处理24h;利用超声波对螺旋藻进行处理,功率为300w,处理时间为70s;采用自然转化方法,冰浴处理,避光条件下液体培养后涂平板,筛选转化子。 本实验以构建的携带gfp基因的质粒p215t-spp和出发质粒p215t作为载体,分别采用冰浴法和PEG融合法转化螺旋藻A9藻株,成功实现了gfp基因在螺旋藻株中的表达。比较了用不同质粒在相同条件下转化A9藻株的转化率,数据显示p215t-spp可以比p215t极显著提高转化率(a=0.01),初步证明采用螺旋藻的启动子构建质粒可以提高转化效果;比较了相同质粒用不同方法转化A9藻株的转化率,数据显示采用适当浓度的PEG可以有效的提高转化率。经过反复实验证明,采用1%的PEG浓度作用30min可以获得较高转化率(10.5‰)。对转化藻株进行荧光检测,藻丝段在390nm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证实gfp基因在转化藻株中得到有效表达。连续观察转化藻株荧光发光情况发现,转化藻株转接3次后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证明了gfp基因成功实现了在螺旋藻细胞内的稳定表达。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生物碱是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如何快速高效地分离和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当前药物研究的一大挑战。本文利用逆流色
会议
油蒿是毛乌素沙地植被中的优势物种,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丛枝菌根能够改善植物营养和水分状况、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生态恢复。目前关于丛枝菌根技术在
会议
会议
会议
湖北光敏雄性核不育水稻(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缩写HPGMR)农垦58S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种质资源,其花粉的育性受日照长度控制,长日照条件下花粉不育,短日照条件下花粉可育,能一系两用,简化了三系杂交水稻的生产程序,在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采用半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技术及酶细胞化学技术(铅盐沉淀法),对长日照条件
几丁质脱乙酰酶催化水解几丁质的N-乙酰基生成壳聚糖。壳聚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生物医学、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领域。用几丁质脱乙酰酶将几丁质转化为壳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