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ECMO辅助心脏重症患者的临床结局及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VA-ECMO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VA-ECMO支持治疗心脏重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不同病因所接受VA-ECMO作为循环支持的70例患者相关资料,总结VA-ECMO支持患者的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病人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院内死亡组与出院存活组,分析影响ECMO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0例VA-ECMO辅助治疗的患者总体脱机率55.7%,生存率37.1%。成人患者62例,平均年龄61.23±13.09岁,成功脱机33例(53.2%),出院时存活23例,总体生存率37.1%。儿童患者8例,全部为外科术后患者,平均年龄23.25±20.65个月(16天~4岁),脱机率75%,生存率37.5%。2.成人外科患者44例,平均年龄63.45±11.25岁,总体脱机率54.5%,生存率为36.4%。存活组的ECMO持续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肌酐低于死亡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撤机时血流动力学优于死亡组,乳酸值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及肌酐值,是否联合IABP是影响辅助结局的独立因素。3.内科患者18例,平均年龄55.78±15.84岁,脱机率50%,总体生存率39%。存活组和死亡组ECMO支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死亡组(P<0.05)。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存活组高于死亡组,肌红蛋白,CKMB,乳酸低于死亡组,上机和撤机时血流动力学优于死亡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肾功能不全,射血分数及肌酐是VA-ECMO辅助心脏外科围术期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联合使用IABP是独立保护因素。2.VA-ECMO在辅助心脏重症患者方面效果明显,但死亡率仍然较高,出血和感染是其主要的并发症。要慎重决定是否运用VA-ECMO及启动时机以保证更好地辅助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单一或联合应用的指标可以用来直接确诊或排除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D-二聚体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指标被骨科医生用于辅助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但它的可靠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明确D-二聚体用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时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在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 Cochrane Library 在线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检索,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分析AML-MRC患者基因突变谱系,并探讨影响移植预后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至2020年于我中心行allo-HSCT的75例AML-MR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AML-MR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复发相关指标以及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病态
第一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短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是头颈部罕见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是不同治疗方案的长期预后分析,而缺乏手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相关的研究。本文拟对比术后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导致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29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索非IgM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LP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一线治疗及预后,并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进行比较,探究异同点,加深对非IgM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疾病认识。背景: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惰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LPL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通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亦可伴有其他结外器官受累。
研究背景: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是气管、支气管的一种异常敏感状态,是气道对于各种物理、化学、药物和变应原等刺激因素所表现出的一种过强、过早反应.患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在围术期对各种刺激更为敏感,并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寂静肺”,即严重支气管痉挛状态,继发低氧血症、低血压,甚至出现缺氧性脑损伤,心肺功能衰竭
随着核与辐射利用的增加,人员暴露在电离辐射的几率越来越大,当事故发生时,如何快速高效的进行剂量估算并完成放射病分型、分度是放射医学领域乃至核应急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但是当辐射事故意外发生时,大多没有个人剂量计可以提供准确的照射剂量,此时,便可以利用事故中的物理或是生物材料进行回顾性剂量重建来估算出当时的事故剂量,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
目的:白细胞介素34(IL-34)是2008年发现的39kD的造血细胞因子[1],是髓系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也称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CSF1)作用于同一受体,即CSF1R。IL-34表达广泛,在脾脏、皮
目的:本研究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非皮损处表皮及正常对照组表皮中HLA-G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同时在不同样本之间进行比较,探索其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至202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56例活动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另外随机选取28例本院皮肤外科手术切除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样本。利用BSP法检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部位及对照组表皮之间HLA-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性细胞因子IL-21、以及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fh细胞、B淋巴细胞分别与HaCaT细胞体外共培养以及加入或阻断IL-21来验证Tfh细胞是否通过分泌IL-21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导致其过度增殖、活化,介导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探究Tfh细胞、IL-21以及B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
中药材来源多样化、种植加工分散化,在复杂的中药全产业链任一环节都可能受到真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潜在产毒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霉变的中药材不但影响药效、威胁消费者健康,还会影响中药出口贸易、造成经济损失。全面高效鉴定中药材污染真菌是防控真菌污染、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中药材污染真菌进行鉴定研究:从中药材样品表面提取真菌总DNA,利用通用引物扩增ITS1/ITS2(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