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配置扭曲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驶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轨道,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亟待调整和重塑,而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运输方式,由于载客量大、运行速度快、准点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等产生了长远影响。但长期以来高铁等“硬环境”在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关于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不断丰富,但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高铁建设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上,只有少部分学者侧重于探究基础设施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但事实上,若以“供给导向”为主线的高铁建设在释放出部分货运资源的同时,能兼顾效率与公平、拓展地区发展空间、降低区域发展差异,将对重塑未来空间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在高铁建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借鉴中介效应模型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基于2008—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铁建设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方式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高铁建设通过缓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表明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全国范围流动;从区域差异看,高铁建设虽然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高铁建设所带来的资本投入增加和节能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加依赖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建设给大中型城市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但高铁建设所具有的“虹吸效应”不利于小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综合来看,高铁建设直接促进东部地区大中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在全国范围内却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的方式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见高铁建设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
  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下,政府应科学统筹规划高铁网络布局、加快高铁站点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和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藉此实现高铁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全世界新一轮科技竞争与工业革命的主要阵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有效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既可以促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又对提高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有重要影响。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研究绿色技术创新,既丰富绿色
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的渐进式发展,各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国际化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从机理上探究国际收支结构与人民币国际化双向互动关系:近些年我国“双顺差”以及“一顺一逆”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产生相应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又会带来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变动。2016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战对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带来新的变数,也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因此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人民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以表内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差额逐渐缩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减缓,商业银行发展进程减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和国际接轨的步调逐渐一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既定经营目标的经营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开始加速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型。  近年来
学位
贫困是很多国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对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但这之后贫困仍以相对贫困的形式存在,未来的扶贫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随着数字技术日益广泛的运用,我国普惠金融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技术鸿沟和区域联系之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对贫困减缓真正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股权激励可以作为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代理冲突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合作共生、利益共享”的良性伙伴关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跻身前列就离不开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但管理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究竟是会兢兢业业地服务于公司整体利益,还是被私人利益牵动做出非效率的投资行为,因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如果管理层为隐藏其不良的投资操作动机而出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逐渐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科技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关键领域。科技服务业是企业获取技术启发、高校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中介力量,其服务范围涉及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技术成果商业化等多个创新环节。由于区域创新不同主体各具特点,为形成优势互补,各创新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空间距离的缩短有助于降低交易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协同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作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有效的集聚通过对空间要素的合理布局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基础,产业间的协同集聚一方面可以通过共享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知识和技术溢出,有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为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创新资源容纳力。因此,为了增强地
地球不能承受人类发展之重,全球变暖已被证明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新兴国家正普遍遭受雾霾围城之苦,绿色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关停转迁实现的蓝天白云不可持续,必须依靠以环境技术持续改进为目的绿色创新。由于绿色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市场供给往往失灵,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就是后发国家主动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加强环境规制一方面可以行政逼迫企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且升值预期明显。在同周边国家(地区)的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已具一定规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先后同八个国家(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2010年8月开始允许境外三类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自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持续
随着高铁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高铁,高铁开通通过增加地区间知识溢出促进区域的创新增长,同时影响着创新格局的演变。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将这两种影响割裂开来,在高铁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和创新重要性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将高铁开通对创新增长的影响和对创新格局的影响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深入探究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知识溢出视角,在理论分析高铁开通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