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衰小麦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及早衰基因EAL定位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lx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的小麦(Trticum aestivum L.),其产量的高低受到植物早衰的直接影响,但目前小麦早衰的遗传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对两个冬小麦近等基因系正常品系和早衰品系的生理生化及遗传调控进行研究以此探讨造成小麦早衰的原因。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光合作用下降及糖的累积,诱导叶片早衰。在取样期间,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急剧下降且正常品系显著高于早衰品系。在整个取样期间PEPC酶活性、TarcbS与TaPEPC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表明光合作用的下降会诱导叶片提早进入衰老。小麦叶片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淀粉含量均在第21天有明显累积,且早衰品系均高于正常品系。葡萄糖的累积导致PFK、PK的酶活降低,小麦叶片内葡萄糖的累积影响糖酵解的发生过程,诱导小麦叶片发生衰老。蔗糖合成基因TaSPP的表达被显著抑制,蔗糖运输基因TaSUT也受到抑制,TaA/N-INV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蔗糖的累积破坏了蔗糖代谢平衡,光合产物过量,蔗糖运输被抑制,加重了糖的积累对植物的危害使叶片过早衰老甚至死亡。海藻糖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均被抑制;淀粉合成基因TaSS的表达被显著抑制,早衰品系淀粉积累量高于正常品系。相关分析表明光合作用的下降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累积,糖在叶片中的大量累积会影响各个糖代谢中酶活、基因表达水平及糖的运输能力致使糖代谢失衡诱导叶片衰老,表明糖代谢可能是诱导小麦发生早衰的关键调控机制。
  第二,植物激素及相关信号分子合成分解相关基因的应答变化,诱导叶片早衰。在自然衰老过程中,正常品系与早衰品系的赤霉素(GA)代谢途径中的分解基因TaGA2ox的表达被显著诱导,而其他5个合成基因则被显著抑制。细胞分裂素(CK)合成基因TaLOG1具有高表达量且在25-28天时正常品系高于早衰品系的表达量,因而正常植株中累积了更高水平的CK。乙烯(ET)合成基因TaSAM4、TaACO1在3-9天内的表达量以及在3-21天内TaACS7的表大量均为早衰品系小麦高于正常品系小麦,表明ET在正常品系中的水平低于早衰品系,促进早衰品系叶片衰老。TaICS2在第25天时被诱导,早衰品系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品系,水杨酸(SA)在早衰品系中大量积累诱到其叶片过早衰老。生长素(IAA)、一氧化氮(NO)、独脚金内酯(SL)三种激素的5个合成基因的表达均被抑制,而SL合成途径中TaMAX1的表达则被显著诱导。茉莉酸(JA)合成基因TaAOS2、TaAOC1在正常品系与早衰品系中被显著诱导,其他三个基因则被抑制。以上8种植物激素及相关信号分子对材料叶片衰老调控与多数研究相同,而脱落酸(ABA)与油菜素内酯(BR)两种激素合成基因在正常品系与早衰品系材料中应答与多数研究结果不同。ABA合成基因除TaBCH1、TaAAO3表达被诱导外,其他四个基因均被抑制且表达水平均是正常品系高于早衰品系,正常品系中BR三个合成基因TaCYP90A1、TaDET2、TaCYP90D2的表达水平同样高于早衰品系,由此可推断正常品系植株中应具有比早衰品系更高的ABA、BR水平来诱导其叶片的衰老,而正常品系与早衰品系表型调差结果与之相反,因而ABA与BR合成基因对正常品系叶片衰老具有负调控作用。激素及相关信号分子合成分解代谢的失衡必然失去原有对叶片衰老的调控,进而诱导叶片发生早衰甚至植物过早死亡。
  第三,小麦早衰基因EAL的定位。小麦早衰基因EAL定位于2D染色体上。现已经找到6个对引物即3对SSR引物(SSR463014、SSR464889、SSR465170),1对Indel引物(Eseq1.2),2对SNP引物(AX-111142367、AX-173590419),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并在群体中连锁。
其他文献
稻田-鱼类嵌套养殖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受欢迎,但稻田中喷洒的农药会残留在水体中,这可能会对养殖的鱼类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农药通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应用于农作物,因此多种农药的综合毒性作用已被认为是生态毒理学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农药对鱼类抗氧化系统和细胞核内炎症因子的影响,而关于农药及其联合作用对抵抗药物胁迫且传递信号激活生物体细胞核内免疫应答的TLR信号通路的研究却知之甚少。
学位
重复序列主要是指转座子序列和串联重复序列,其不仅在基因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菠菜(Spinacia)属于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模式材料,由于其既有同型性染色体的栽培种(Spinacia oleracea L.),又有异型性染色体的野生种(S. tetrandra Stev.),还有雌雄同株近缘种甜菜(Beta vulg
学位
文竹(Asparagus setaceus)是天门冬属的雌雄同株草本植物,为一种重要的观赏园艺植物,对该物种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极其匮乏。作为重要经济作物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的近缘种,对文竹基因组序列的解析不仅为其自身在分子和遗传上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还可进一步加深对文竹和石刁柏乃至天门冬属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结合了不同的测序和组装策
学位
一般认为,大鼠2/3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 PH)诱导的肝再生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PH后0~6h)、进展阶段(PH后6~72h)、终止阶段(PH后72~168h)。一般情况,成年哺乳动物肝脏的绝大多数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但当肝损伤或部分肝切除后,残肝的肝细胞迅速进入细胞周期以补偿丢失的肝组织,此过程称之为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该过程是一
学位
铝毒害是限制酸性土壤中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铝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被认为是铝毒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对于铝胁迫下植物PCD的信号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交替途径(AP)可通过调控活性氧的产生参与植物对多种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但其在铝胁迫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一氧化氮(NO)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对铝胁迫耐受性的调控,但其在铝胁迫诱导的PCD中的信号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以
学位
水稻OsRhoGDI2基因(AY364312)是本实验室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幼穗中分离获得的一个与ROP蛋白OsRacD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前期构建了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研究表明,该基因过表达影响小孢子发育、降低花粉活性,导致育性降低。为进一步鉴定该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构建了OsRhoGDI2基因敲除水稻。以野生型日本晴(WT)与
学位
两栖动物是一类在进化和适应上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意义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栖的过渡类群,约3.5亿年前其水栖祖先登陆,并逐渐适应陆地生活演变成不同类群。两栖动物皮肤湿润、裸露更容易遭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免疫适应无疑是两栖类起源和适应辐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两栖类作为低等的陆栖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尚不完善,先天免疫系统在两栖类对外界刺激及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位
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四大怀药”之一。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作为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材料,是重要的模式植物之一。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与反转录PCR(RT-PCR)技术成功克隆并鉴定出怀牛膝环阿屯醇合成酶(CAS)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CAS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理
学位
Helitron转座子是一类能够以滚环复制方式进行转座的DNA转座子,它容易插入基因的临近区域,尤其是具有自主捕获基因片段的重要特性,因此在基因组演化及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本世纪才发现的转座子,Helitron转座子的研究在注释和鉴定方法、插入和起源的时间等方面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计算结合Python、Perl脚本程序对已经发表的302种植物基因组中的
学位
水稻生产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模块,因此育种工作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对水稻资源的创制和遗传改良是育种工作的热点。育种工作者和研究者基于周光宇先生开创的远缘DNA片段杂交假说理论基础,利用花粉管介导衍生的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水稻育种,该技术手段成为水稻材料创制、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的一个新途径,但迄今为止,花粉管介导技术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花粉管介导”技术,对水稻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