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政策与实践——厦门中山路街区与维也纳玛利亚希尔夫街区比较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关于历史街区更新的概念已存在了上百年的历史,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和保护,全世界对其价值和地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近年来国内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对历史城区的“旧城改造”式的大规模拆迁与开发,许多城市都开始探索历史街区更为合理的更新模式,具有较为完整的风貌保护规划与政策,公众对于历史街区的认知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在城市历史街区再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资本趋利性和文化保护高昂成本的矛盾,造成实践与政策的脱节。虽然随着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与金砖会议的成功举办,鼓浪屿作为厦门的城市历史文化名片被公众广泛认知,但对于厦门城市起源地本岛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工作,鼓浪屿仅能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而不具普适性,大部分老城区依然长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等历史街区通病。
  维也纳以其悠久的物质及非物质城市遗产闻名于世,维也纳历史街区中的玛利亚希尔夫大街和厦门中山路相类似,为发展自历史街区中的城市重要商业街道,两者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城市更新手段上存在许多相似性。但是对两条街道附近的历史街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尽管厦门与维也纳具有各自相对完善的历史街区保护体系,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本文旨在通过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效果出发,将两个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相关政策分为机构与体系、城市空间、城市功能、保障机制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获取维也纳相关政策的处理手段对于厦门的可参考经验,以及维也纳遇到的问题对于厦门的借鉴性。通过对厦门和维也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个案对比研究,也反映出国内与国外的相关机制存在的差异与共性,从而对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工作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传统营造的角度出发,以徽州、浙西(严州和衢州)、婺州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三地同处于富春江上游,水运发达,历史上交流频繁,三地乡土建筑传统营造必然会相互影响。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类型学的方法,以三地住宅与祠堂为样本,从地盘、侧样、正样、细部四个方面入手,试图找到三地乡土建筑的基本型,如平面布局基本型、剖面构成基本型等,进而总结出婺州、徽州和浙西传统营造的异同点。  通过以上研究,完善了传统营
学位
建造活动伊始,“自然”这一议题便始终以不同程度与建筑及更为广泛的空间设计保持联系。15世纪以来,建筑逐渐从工匠技艺的狭窄限定中走出,成为一门“艺术”学科,以正统的姿态参与、适应和改造更迭中的艺术史,隶属于“文化”中的“艺术”使得建筑逐渐独立于“自然”之外,成为人类思考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媒介。随着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周期性出现,在技术改良的同时,“自然”环境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些变化或积极、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将工业撤离水岸并将滨水区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运动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持续至今。其中,巴塞罗那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案例。  本文将首先整理上世纪下半页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滨水区改造理论及实践情况,为巴塞罗那水岸复兴在世界时间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后,对于巴塞罗那滨水区的考察与研究将从水岸的复兴过程与复兴现状两个维度展开。水岸复兴过程的论述将从规划管理模式、大型事件、滨水
学位
密斯·凡·德·罗设计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因为种种缘故,原作存世仅6个月左右即遭拆除,最终于1986年在巴塞罗那市政府的主持下、密斯·凡·德·罗基金会的具体执行下,在原址重建开幕。一直以来,德国馆都因其创造性的空间策略、里程碑式的空间效果、颇为经典的材质组织,拥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作为世界性的现代建筑启蒙作品,对德国馆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学科价值。  本文从三个方
办公类高层建筑属于当今高能耗建筑类型之一,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关于对现存高能耗办公类高层建筑的节能改造的需求也因景而生。同时,办公类高层的围护系统平衡着建筑内外部环境作用力,为建筑本身提供围护,是介于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媒介。因此,办公类高层建筑围护系统的节能改造是建筑整体改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且有效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办公类高层建筑一直被视为忽略环境的建筑类型代表,而对其围护系统的改
1966年,意大利建筑学者阿尔多·罗西在一次题为《走向博物馆的建筑》的理论授课中提出了一个名为“博物馆”的建筑概念。罗西指出,这个概念可被用来作为其设计型理论的基础。其后,罗西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城市建筑学》于同年出版,此书与罗西后续的设计项目一道,引起了广泛的学界讨论,而“博物馆”概念却没有直接出现在《城市建筑学》的文字当中。  本研究试图以这个历史事实为切口进入对罗西的研究。首先,深入讨论“博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城市内大量工业建筑停产荒置。在城市更新步伐中,许多旧工业建筑接连成片地被夷为平地,换之以全新的耸立高楼。然而,一个城市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增长面积堆积出的经济浮华,而更多的需要文化、历史沉积为根基。旧工业建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脉、场所记忆价值。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区域,是公众广泛享用的公共开放空间,是
论文缘起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中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综合体协同效应在社会治理维度的拓展两个需求。基础研究阶段梳理了PPP基本内涵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全国范围综合体内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客观现状以及市民对其的偏好需求,由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论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梳理模式的方式,分别解析了国内外四个不同的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场
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消费习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和理解商业和文化空间的方法。在大部分实体书店门可罗雀的电子阅读时代,仍有一些书店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发展成“网红”。相对于传统书店,“网红书店”具有:品牌鲜明、时效性强、注重体验、传播分享、跨界融合、文化社交等特点。受众人群也存在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等特质。这些特点都会反映在建筑的区位、功能和空间设计上。  笔
学位
节能减排、建构生态绿色的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居住区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在城市能耗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来说有着巨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居住区能耗受到建筑单体和群体形态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居住街区为对象,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其群体形态特征与能耗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上海市当代居住街区的典型类型进行了能耗模拟,分析了形态参数(容积率、天空可见度、群体体形系数)与其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