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水处理絮凝过程中絮体检测与絮体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含混合和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阶段,絮凝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絮凝效果的好坏对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大时滞等特点。针对现有水厂大多数是通过检测沉后水的浊度、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等指标来表征絮凝效果和控制混凝剂投药量,这在时间和反馈上具有时滞性,不能快速反映絮凝效果和反馈调节控制投药量。本课题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涡流絮凝技术,首先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优出混凝剂及确定最佳投药量,然后基于机器视觉系统,采用工业数字相机对过渡段处的絮体进行检测、识别获取絮体的性能参数(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在不同的絮凝时间和混凝剂投药量的工况下,考察了絮凝时间和投药量对絮体的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研究了絮体的数量、等效粒径、分形维数与沉后水水质(浊度和ξ电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分析了絮体的分形维数与等效粒径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为水厂混凝投药控制过程中的时滞性和投药量精准性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参考。试验期间原水取自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湖水,因受到校园生活污水一定的污染,其氨氮、总磷指标偏高,水质情况:水温为8~26℃、p H值为6.37~7.15、ξ电位为-32.08~-23.12m V、浊度为8.812~28.165 NTU、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5.220~23.560 mg/L、氨氮(NH3-N)为4.560~12.050 mg/L和总磷(TP)为0.250~2.760 mg/L。试验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混凝沉淀烧杯试验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研究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Fe Cl3)、硫酸铝(Al2(SO4)3)三种混凝剂对絮凝过程水中浊度、CODMn、NH3-N和TP等去除效果,优选出PAC为最佳混凝剂,确定最佳投药量为18 mg/L。2、基于机器视觉的絮凝过程中絮体检测的试验研究采用工业数字相机对过渡段处的絮体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Floc Processor-Microsoft Visual Studio对絮体图像进行预处理、目标检测识别等处理,有效地获取了絮体的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且各参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说明采用机器视觉系统对絮体特征提取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操性,为后续絮凝过程中絮体性能参数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3、絮凝控制条件对絮体性能参数的影响本阶段试验是考察不同的絮凝时间、混凝剂投药量对絮体性能参数的影响:(1)当PAC投药量为18 mg/L时,考察不同的絮凝时间对絮体的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影响:随着絮凝时间的减少,絮体的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值的变化趋势均是先以较大幅度地增大再减小。(2)当絮凝时间为17.1 min时,考察不同的PAC投药量对絮体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影响:随着投药量的增加,絮体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趋势,等效粒径是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值是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4、絮体性能参数与沉后水水质之间的关系本阶段试验是在絮凝时间为17.1 min时,通过改变PAC投药量,研究絮体的数量、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与沉后水水质(浊度和ξ电位)之间的相关性:(1)随着PAC投药量增大至最佳投药量的过程中,沉后水浊度随着絮体数量的增多而下降,两者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性,当投药量继续增加,沉后水浊度随着絮体数量增多而上升,二者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性,关系式为2 xxy(10)-(28)42522.5195076.000444.0,相关系数R2为0.982;随着投药量的增加,絮体的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与沉后水浊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均呈现为负相关,关系式分别为2 xxy(10)-(28)11547.784602.1042369.4和2 xxy(10)-(28)43912.3801026.4473575.12,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51和0.875,当絮体的等效粒径、分形维数不断增大时,沉后水浊度随之降低。(2)随着PAC投药量的增加,絮体数量与沉后水ξ电位值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式是2 xxy(10)-(28)88725.29208.100858.0,相关系数R2值为0.868,随着絮体数量的增加,沉后水ξ电位从负值逐渐变为正值;絮体等效粒径与沉后水ξ电位值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2 xxy-(10)(28)75676.1409273.681045.3,相关系数R2为0.879,随着等效粒径的增大,沉后水ξ电位从负值变为正值;当沉后水ξ电位从负值变为正值的过程,分形维数与沉后水ξ电位的变化趋势呈线性正相关,此时关系式为xy-(28)68.33598.17,相关系数为0.942,分形维数值在增大;当沉后水ξ电位为正值增大的过程中,分形维数与沉后水ξ电位的变化趋势呈线性负相关,此时关系式为xy(10)-(28)432.146.7,相关系数为0.954,沉后水ξ电位值在变大,而絮体分形维数值在减小。5、絮体分形维数与等效粒径之间的关联性本阶段试验是在絮凝时间为17.1 min,PAC投药量为20 mg/L时,研究絮体的分形维数与等效粒径之间的关联性。试验期间絮体的等效粒径变化范围是0.417~2.989mm,平均值为1.345 mm;絮体的分形维数值变化范围为1.05~1.96,平均值为1.66。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絮体的分形维数与等效粒径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相关关系式为13147.00224.1 d Df?(28),符合幂指数关系,相关系数R2为0.826。当絮体的等效粒径小于2 mm左右时,随着等效粒径的增大,分形维数值也随之增大,当絮体等效粒径大于2 mm左右时,随着等效粒径的增大,分形维数值逐步减小。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结构越来越复杂,高度也不断刷新,使得对钢材强度要求不断提高。高强度钢材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大,但同时我国在高强度钢材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
由于设计、施工及运营期存在的各种弊端,不少既有的桥梁在其使用期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开裂问题。裂缝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导致结构后期挠度的增大:而且有害物质侵入
悬索桥的结构特点使它的风致响应问题突出,本文以鱼嘴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悬索桥的颤振导数识别,静风稳定性及抖振响应进行分析,进行了全面的桥梁抗风研究。本文的新颖
近年来,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和基于对单体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许多单体建筑在顶部或中部采用大跨钢桁架相连,形成上部带1-2层连廊的连体建筑,其早期的连接形式一般为刚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抗侧刚度大,水平承载力高,变形小,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多层和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中。美国9·11事件之后,冗余理论在工程界的应用
从1935年日本首次提出逆作法工艺开始,经历了70余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逆作法工艺目前已在一定规模上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多层地下室等结构。逆作法工艺在支护效果、经济效益和
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面临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也不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基础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满足建筑物设计的要求,桩基础应用愈加广泛,各种新型桩型层出不穷,载体桩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目前我国旧建筑物拆除垃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1/3,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生聚苯颗粒保温材料热工性能好,施工方便,安全可靠,且工程造价低,有利于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