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原发性或转移性颅脑肿瘤患者。在标准的放射治疗方案中,无论是全脑放射治疗还是局部分次照射,除了杀伤肿瘤细胞外,大脑正常组织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射线的损害,许多患者出现了颅脑放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尽管现代放疗技术不断改进,放射性脑损伤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医生加以重视。放射性脑损伤是指在电离辐射照射后神经细胞和颅内血管受损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期、早迟发期和晚迟发期。放射线可直接诱导DNA损伤,也可以通过反应性自由基的产生间接诱导DNA损伤。DNA损伤还可逃脱细胞修复机制的束缚,并引发多种细胞反应,包括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停滞、细胞坏死或凋亡诱导的细胞死亡。在颅脑照射后,还可能诱发微脉管系统损伤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持续的慢性炎症以及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释放可能导致少突胶质细胞胶质增生和脱髓鞘,与脑白质坏死密切相关。在幼年阶段,此时的大脑处于未成熟时期,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能力,极易受到照射的损伤,照射诱导的细胞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因此,为了减轻放射性脑损伤,预防照射引起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死亡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依赖溶酶体的细胞循环途径,它可以循环细胞质成分,在细胞适应和清除细胞内病原体中起关键作用。Atg7作为经典的自噬相关基因,在自噬体形成的起始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Atg7参与了多种幼年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调控,表明Atg7可能作为治疗干预脑损伤的潜在靶点。前期在幼年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自噬的不适当激活可能直接参与介导了细胞死亡,或引发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性死亡,然而,自噬在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根据幼年小鼠大脑的发育特点,我们主要探索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照射后6小时)和照射后亚急性期(照射后5天,相当于临床上的早迟发期)的脑损伤情况。本研究采用神经细胞Atg7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构建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从转录组学和蛋白水平探索自噬在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第一部分 自噬在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放射疗法是治疗恶性颅脑肿瘤的有效方法。然而在照射后急性期,照射可诱导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死亡,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并发症密切相关。预防照射后急性期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死亡仍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脑损伤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自噬已被证明与细胞死亡关系密切,但自噬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抑制自噬水平对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10日龄的神经细胞Atg7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单次剂量6Gy的全脑照射。在照射后6小时(急性期),评估海马齿状回和小脑中神经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在照射后6小时,Atg7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死亡和caspase-3依赖性细胞凋亡均显著增加,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激活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而在照射后6小时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tg7敲除减轻了齿状回中60%和小脑中19%的照射诱导的核固缩细胞死亡,同时也减轻了caspase-3依赖性细胞凋亡;Atg7敲除可减轻照射后6小时的小胶质细胞激活;Atg7敲除对照射后6小时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自噬水平减轻了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死亡和caspase-3依赖性细胞凋亡,减轻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对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第二部分 自噬在幼年小鼠照射后亚急性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放射疗法是治疗儿童恶性颅脑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放疗过程中辐射对正常脑组织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前期的实验结果提示抑制自噬水平可以减轻照射后急性期脑损伤,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探索神经细胞Atg7基因敲除是否对幼年小鼠照射后亚急性期脑损伤具有持续的影响。方法对10日龄的神经细胞Atg7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单次剂量6 Gy的全脑照射。在照射后5天(亚急性期),评估海马齿状回和小脑的体积变化、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以及皮层下白质和小脑白质的髓鞘发育情况。结果在照射后5天,Atg7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全脑未见明显核固缩细胞,海马齿状回颗粒层体积和小脑体积在照射后5天明显缩小,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降低,皮层下白质和小脑白质出现损伤,少突胶质祖细胞丢失增多。在照射后5天,MBP染色结果显示Atg7敲除组小鼠MBP阳性体积在照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皮层下白质区域:敲除组1.14±0.06 mm3 vs.对照组0.90±0.04 mm3,p=0.037;小脑白质区域:敲除组 1.94±0.11 mm3 vs.对照组 1.46±0.06 mm3,p=0.001)。而PDGFRα染色结果显示Atg7敲除组的PDGFRα阳性细胞密度在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其PDGFRα阳性细胞密度更高(皮层下白质区域:敲除组82.9±3.1 cells/m2 vs.对照组 67.2±2.4 cells/m2,p=0.033;小脑白质区域:敲除组 110.8 ± 4.6 cells/mm2 vs.对照组 88.2 ± 3.7 cells/mm2,p=0.033)。Atg7 敲除对幼年小鼠照射后5天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自噬水平减轻了幼年小鼠照射后亚急性期照射诱导的少突胶质祖细胞丢失,减轻了照射诱导的脑白质损伤。第三部分抑制自噬水平减轻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目的前期的研究显示抑制自噬水平减轻了幼年小鼠照射后急性期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死亡、caspase-3依赖性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也可减轻幼年小鼠照射后亚急性期的少突胶质祖细胞丢失和照射诱导的脑白质损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抑制自噬水平减轻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日龄的神经细胞Atg7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单次剂量6 Gy的全脑照射。分别在照射后6小时(急性期)或照射后5天(亚急性期)比较各组小鼠的转录组学改变,并根据转录组学结果,评估细胞因子、细胞趋化因子以及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录组结果分析显示,照射前、后出现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DEGs)。GO(Gene Ontology,GO)term功能分析后结果显示,照射诱导的脑损伤与神经炎症通路和线粒体通路关系密切。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照射后急性期,Atg7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之间的DEGs在神经炎症通路差异明显,而在照射后亚急性期,Atg7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之间的DEGs在线粒体基因表达通路差异显著。Luminex法检测细胞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的结果表明,Atg7敲除可以减少照射后急性期促炎因子的分泌,而Atg7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细胞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在照射后亚急性期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在照射后急性期,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MFN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的蛋白水平在Atg7敲除小鼠和对照组小鼠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在照射后亚急性期,非照射状态下与照射后5天之间进行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和MFN1的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小鼠中没有差异,而在Atg7敲除小鼠中却在照射后5天显著升高;同时发现,对照组小鼠的P-DRP1(磷酸化的DRP1,线粒体分裂被抑制的标记)蛋白水平在非照射状态和照射后5天之间无显著差异,而Atg7敲除小鼠的P-DRP1蛋白水平在照射后5天与非照射状态相比明显升高。结论1.在照射后急性期,抑制自噬水平可以减轻幼年小鼠放射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自噬后减轻了促炎因子分泌,减轻了神经炎症的发生。2.在照射后亚急性期,抑制自噬水平可以减轻幼年小鼠放射性脑白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在照射后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发生显著改变,照射后使自噬敲除小鼠的线粒体融合水平增强更加显著以及线粒体分裂水平抑制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究γδ T细胞及其亚群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中的表型及作用,尤其是对B细胞向浆母细胞分化以及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趋化因子受体、IL-21受体、胞内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δ2 T细胞在受累中的表达以及与B细胞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共定位情况。Transwe
学位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Micro:bit光控灯为教学项目,从项目展示与分析、项目规划与制作、项目迭代与创新、项目交流与分享几个环节入手,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项目式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及效果。学生不仅实现了从“学项目”到“创项目”的华丽转变,还大幅提升了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目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本研究拟比较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和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鼻腔分泌物的细胞学组成和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并建立一个新的术前预测eCRSwNP的多因素模型,以推进CRSwNP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86例CRSwNP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进行内
学位
以“博物学”对译natural history始自清季民初,是近世中西学术会通之一环,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把握了中西历史共性,并用现代学科概念清理整合了本土知识资源,但存在忽视固有博物观念的问题。梳理中国古代重要博物知识人及博物典籍,可以发现中国博物学既遵循了人类共有经验,又体现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自成独立知识体系,又与经典义理、神仙方术、食货民生等深度交涉;是融天道、人事、物象于一体,面向自身生存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我国2020年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新发病例32万,死亡病例3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和第四位。在中国,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
学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新基建战略的推进,数据中心正发展为数字信息网络和各行各业的纽带。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数据中心内部的运行灵活性,是实现数据网络与能源网络深度融合,以数据赋能电网运行灵活性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系列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详细分析数据中心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的潜力和意义。作为系列论文的首篇,该文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探讨数据中心中两类工作负载的基本特征、运行特性和时空
期刊
近些年来,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柔性应变传感器(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Based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with Multi-Functions,C-FSSF)在医疗领域,人体健康检测,电理疗,人机交互,电子皮肤,电磁屏蔽和纳米发电机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C-FSSF的制备技术仍然比较单一
学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因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蛋白排泄和滤过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异常及信号通路等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生化因子,其可有效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及
学位
背景与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确的,慢性进行性致纤维化性的肺疾病,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最终造成蜂窝肺和不可逆的肺损伤,呼吸衰竭,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死亡率增加。IPF约占所有间质性肺疾病中的20%,发病率高,其好发于老年人,男性
学位
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墓葬普遍采用中原葬式,并放置墓志,其中胡汉双语墓志并非两种语言的对应翻译,胡语部分不仅透露更多信息,还直接表达了墓主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目前发现入华胡人胡语墓志内容与体例,多反映祆教丧葬观念,与伊朗、中亚等地丧葬铭文颇为一致。入华胡人的丧葬图像呈现与墓志文字相对应的丧葬理念,充分体现墓葬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双语墓志书写中可见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现象,生动反映了胡汉文化相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