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煤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尤其是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矿区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以沁水煤田为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提高生态保护成效。本文首先运用In VEST模型对1991、2000、2010、2020年沁水煤田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存储三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分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变化情况,其次分析各服务冷热点集聚区,并探究三种服务之间的关系,最后以2020年沁水煤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为例,选取影响因子,用地理探测器对三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影响因素识别。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水源供给评估:1991-2020年沁水煤田水源供给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1-2020年水源供给量增加88.22mm,水源供给体积增加3.3×10~9 m~3;水源供给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研究区68.54%的水源供给为显著增长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源供给量排序为: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体>裸地,其中耕地的水源供给量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44.63%,其次是林地和草地,平均占比分别为22.62%和27.82%;研究区1991、2000、2010、2020年水源供给冷热点分析中不显著面积占比较大,冷点和次冷点所代表的水源供给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且变化范围不明显,空间上热点和次热点所表示的水源供给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2)土壤保持评估:1991-2020年沁水煤田土壤保持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1-2020年土壤保持增量为1.10×10~9t,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量增加为294.97t/km~2;土壤保持功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研究区75.06%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处于基本不变的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保持量排序为: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体>裸地,其中草地的土壤保持量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41.11%,其次是林地和草地,平均占比分别为34.04%和23.39%;研究区1991、2000、2010、2020年土壤保持冷热点分析中不显著面积占比较大,空间上冷点和次冷点所表示的土壤保持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和东南部,且变化不明显,热点和次热点所表示的土壤保持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和中部地区,高值区在空间格局上变化较大。(3)碳存储评估:1991-2020年沁水煤田碳储量呈现逐年上升但增加幅度较小的年际变化趋势,1991-2020年碳储量增加1.0×10~7t,单位面积碳储量增加214.46 t/km~2;碳储量功能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研究区77.88%的碳储量为基本不变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储量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水体,林地的碳储量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46.71%;研究区1991、2000、2010、2020年碳存储冷热点分析中不显著面积占比较大,空间上冷点和次冷点所表示的碳存储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和东南部,且变动程度较小,热点和次热点所表示的碳存储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地区。(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沁水煤田三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有所不同,其中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以协同为主,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分权衡,中间协同的布局;土壤保持和碳存储以协同为主、水源供给和碳存储以权衡为主,但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以块状“夹心分布”在整个沁水煤田周边,即从南到北呈现“权衡-协同-权衡”的分布。(5)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总体上自然因子解释力高于社会因子,其中单因子探测中,水源供给解释力最高为降水,其次为蒸散量;土壤保持解释力最高的是坡度,其次为NDVI;碳存储解释力最高为土地利用类型,其次为NDVI。双因子探测中,水源供给功能的交互影响中解释力最高的协同因子是降雨与土地利用类型,其次为蒸散作用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的交互影响中协同因子作用与单因子基本相似,解释力最高的协同因子是NDVI和高程;碳存储功能的交互影响中解释力最高的协同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与NDVI。
其他文献
规范河道整治工程,可最大程度上确保流域内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对于维护我国整体生态平衡也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河流生态环境特征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出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出我国现阶段河道治理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根据现有河流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以降低河道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河道健康发展。
期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新高点,从2010年的0.78亿辆“井喷式”增长至2022年末4.15亿辆,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为居民出行方式提供便利,但也造成诸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能源浪费等负面影响。出台机动车限行政策成为缓解当下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的重要
学位
目的 制订出院新生儿母乳喂养随访清单,规范住院新生儿出院后母乳喂养随访内容,及时发现并解决新生儿及母亲遇到的喂养问题。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拟订随访清单初稿,2021年12月—2022年2月对来自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出院新生儿母乳喂养随访清单,初步应用该随访清单、再次修订后形成终稿。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
期刊
土地利用转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新途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将土地利用转型置于特定的区域空间层面,研究多因素影响下土地利用的长期和趋势性的变化。当前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中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有助于摸清区域土地利用规律及变化,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发展的长期趋势。本文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作为研究区域
学位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开启,"高考移民"现象变得异常严峻,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省区间高考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由于福建较低的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录取率,和较低的高考报名条件门槛,以及移民的经济成本和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使得福建沦为这场"教育资源争夺战"的重灾区。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向福建蔓延的原因以及给福建带来的影响,提出为了维护福建地区教育公平,控制性策略在于福建应该加强教学力度和强度以提升
期刊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会矛盾有效预防化解关系到完成“稳得住”“能致富”“能融入”的目标。搬迁之后,搬迁群众被打乱分配,重新安置在一个或多个安置区内,且快速整合,居民与安置区出现了结构断裂分层、冲突频发、难以融入的现象,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安置区社会矛盾不同于城市社区所存在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切实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识别安置区社会矛盾类型并提出预防化解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安置区
学位
营商环境关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地区的人才建设、企业发展、就业环境等都有较大影响,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收入十分重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重重挑战的国内环境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来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开拓,激发市场活力。山西省作为资源型地区的代表之一,在最新的全国政商关系健康指数排名中,处于垫
学位
“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国家采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制度、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有力举措保护耕地规模,提升耕地质量,推进藏粮于地战略实施。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保障了主粮安全。但是,受城市化和经济利益等因素驱使,耕地“非粮化”倾向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新威胁。2020年11月国办出台《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防
学位
1978年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逐步建立起有偿出让制度。在土地市场化制度逐步建立和深化改革期间,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为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用地者为土地市场化制度贡献了不同程度的动力,在这一时期土地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靠土地交易拉动经济的发展动力逐渐不足,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愈发重要,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从浪潮下降趋于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旅行需求的提质升级,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短途旅行的首选,并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宅基地作为农村中重要的土地资源,在解决乡村旅游用地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修建民宿、开设饭店、经营超市、设立展览馆、发展庭院种植等等均可通过盘活利用宅基地来实现,国家和政府重视并鼓励农户通过利用宅基地拓宽增收来源,实现更美好的乡村生活。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