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地理的郑州地区海绵型居住小区设计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系统性破坏,导致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引发了城市内涝。我国研究学者借鉴国内外雨洪管理的技术措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策略。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手段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是雨水管理,即将大部分径流进行可持续控制,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居住小区用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土地类,也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类型,在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具备相当的典型意义。  海绵型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基于自然地理的发展理念,它与传统城市建设有很大区别,研究海绵型居住小区的目的是探讨海绵型居住小区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策略,以“渗、蓄、滞、排、净、用”的技术为基础,结合居住小区内道路、景观绿地、建筑、硬质场地等要素特征进行细节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规划地块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海绵型居住小区设计设计基础设施进行布局,是小区成为一个能够有自然修复功能的海绵型居住小区,也对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普及有很大影响力。文中将海绵型居住小区结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考虑在内,研读国内外雨水管理理论和实践案例,形成一个从设计目标、设计思路及雨水回收利用体系的设计路径。同时,这些常应用的措施及设计思路并对郑州地区建设海绵型居住小区提供实例参考。  选取新密市郑煤集团安置小区项目为例,根据国家和地方层面上雨水径流控制目标,构建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宅间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基础设施。面对小区低影响开发规划中需要解决雨水回用的主要问题,解决小区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收集雨水量以及预期雨水回用使用量的平衡问题,构建居住小区各要素(建筑、场地、景观绿地)协调的雨水利用系统。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新生理论,尽管它已显示出科学性,但在还没有得到普遍性的应用之前,传统经济学的理念和思维仍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同样体现在工业建筑遗存的价
针对城市中心老社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户外邻里空间的特色和利用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和平家园社区邻里空间的实地踏查和对其空间的利用状况进行的访谈、行为观察
城市铁路客运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全球的教育思想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现今高校图书馆的模式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已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中人口大量集聚,城市土地有限,本来的住房也有限,这就更导致了城市中住房压力巨大。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住房的问题,在城市中大量建设,城市中的集
撰写此论文的目的,在于认识到人类建造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希冀寻求某种持续发展的材料,在符合当地基本情况和气候条件的情况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并能
陕西关中平原地区的民居经历了从地坑窑到传统合院式房居。再到近代的独立式房居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中平原地区的农宅建设受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冲击,在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产物,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已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不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是规划能够直接作用于市场,对市场有所应对的环节。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一件具有
住宅建筑中“户型”的概念外延几乎包括所有住宅类型,如普通住宅、别墅或者公寓,并且通常提到这个概念时,只把其内涵局限在空间布局和面积分配两方面。“基本居住单元”则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