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型渎职罪的认定问题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y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渎职行为的查处是刑法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渎职犯罪越发频繁,徇私型渎职罪也逐渐引起立法者的重视。由于公权力具有权威性和支配性,一旦公权力行使过程中带有“徇私”,往往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因此,需要对徇私型渎职罪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立法完善、司法适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徇私型渎职罪的概述,主要包括徇私型渎职罪的概念和范畴、立法现状及认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徇私型渎职罪的概念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渎职罪”的概念界定,找出他们在“主体特殊性、行为职务性及结果危害性”三方面的共同点,在解释“徇私”具体含义基础上,将徇私型渎职罪的概念界定在“渎职罪”这一大类罪概念内涵之中。具体的范畴则根据“徇私”在法条中的地位不同分为三种。立法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时期:1979年刑法的相关规定,1979年刑法制定后至1997年刑法制定颁布实施前这段时期的各种司法解释和补充规定,1997年刑法的相关规定及后来的刑法修正案中涉及的对徇私型渎职罪的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明确了立法中存在的诸如徇私情节的立法定位不明确、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存在矛盾等问题,接着以数据及典型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司法适用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即受贿罪与徇私型渎职罪竞合时裁判结果不同,司法适用不统一。第二部分对徇私型渎职罪中容易引起争议的“徇私”要件进行解读,具体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徇私”的定位,有构成要件说和非构成要件说两种主张。其次对“徇私”的性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徇私行为说”、“徇私目的说”、“徇私动机说”和“徇私复合说”几种观点。最后是“徇私”的范围,主要讨论“徇私”是否包含徇情,是否包含徇单位之私。这些理论学说的不同也反映出立法对“徇私”的规定并不明确,对“徇私”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关于徇私型渎职罪与其他罪竞合时如何处理的问题。第三部分对徇私型渎职罪中涉及的罪数问题进行探析。文章结合具体罪名之间的竞合,讨论了滥用职权罪、受贿罪与徇私型渎职罪竞合时的主要争议观点。在结构安排上,首先分析了罪数评价的一般原则问题,探讨罪数评价的基准,指出评价的基准不应该囿于一种学说,针对具体案件事实的不同在罪数评价的过程中根据评价对象的差异,借鉴有助于评价工作顺利推进的其他学说;重申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全面评价原则的内涵,同时指出此二原则并非排斥矛盾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相互补充。其次讨论滥用职权罪与特殊的徇私型渎职罪的竞合问题。滥用职权罪中规定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表明立法者坚持法条竞合关系的态度,并分析了主张非法条竞合关系的学者之理由不成立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受贿罪与徇私型渎职罪的竞合问题,主张以“职务属性说”的观点界定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性质,认为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属于“法律拟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分析了认定牵连关系的合理性。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有关“徇私”相关争议的讨论,建议将“徇私”作为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动机来理解,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动机能够成为构成要件;“徇私”也应该包括“徇情”及“徇单位之私”。对“徇私”的认定问题,提出坚持重客观证据轻主观口供,将“故意犯罪”的认定前置,着重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并坚持证明标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针对罪数认定问题,提出罪名认定应该统一,滥用职权罪与特殊的徇私型渎职罪竞合应按照法条竞合的原则处理,在适用具体的徇私型渎职罪不能实现罪刑均衡时可有限适用滥用职权罪。受贿罪与徇私型渎职罪的竞合应按照牵连犯择一重罪从重处理,体现“徇私”的特别之处。
其他文献
江苏扬州的“栽秧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扬州民歌这片汪洋大海中,每一首栽秧号子都凝聚了扬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随处可闻的生活气息。扬州栽秧号子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热烈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等特点,在众多民歌艺术中脱颖而出。本文以个人音乐会中的两首栽秧号子《一根丝线牵过河》和《拔根芦柴花》为例,结合自身的专业实践,从音乐分析与演唱分析两方面入手,通
学位
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淅川县,县境西北与陕西商南相连,西南与湖北郧县、丹江口、老河口毗邻,素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淅川县不仅是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其文化血脉中也流淌着秦风晋韵。其所孕育出的曲剧姓“淅”,是南阳曲剧的一支。淅川曲剧以南阳大调曲子为母体,吸收当地民歌小调以及山陕眉户戏、豫剧、越调等剧种发展而来。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笔者将
学位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中国文艺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学影视改编,这一文化现象被学界自然而然地划归于戏剧影视文学的研究范畴,而较少地受到传播学研究者的关注、探讨,这折射出当下学界对文学影视改编的一种认识偏见,即忽视了文学影视改编作为一种跨媒介传播现象的特殊存在面向。在此意义上,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影视改编现象就构成传播学研究的一种特别对象,不止于此,透
学位
近年来,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不断出现的房屋质量问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房屋建设质量问题较多,其中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是一个主要代表。为了有效防范房屋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房屋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和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期刊
本文系统阐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了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并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反思,以新时期学生综合情况为基础,针对问题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从而进行科学化辅导,帮助小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从心理教育的角度,为我国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
期刊
人格权作为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基本权利,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互联网时代,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频发,人格权的特性决定了其一旦遭受侵害,往往就难以得到有效恢复。因此,加强对人格权的法律保护刻不容缓。我国《民法典》新增的人格权禁令制度,将人格权维权的时间节点提前至损害发生之前,正是于立法层面进一步强调了人格权保护的重要性,其不仅贯彻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而且丰富健全了人格权的救济渠道,为人格权
学位
新闻述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体裁,对新闻事实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之上还对新闻事实进行深一层次的分析和解读,既满足了受众的求知欲也提升了受众的阅读兴趣。而《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党报,在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等方面也极具权威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新闻述评呈现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话语态势。那么《人民日报》新闻述评是如何进行话语构建?“建设”话语的表现特征又有哪些?基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人民日报》
学位
报纸
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时期,通常认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是过失犯罪。此时,该罪处于边缘性地位,关于其罪过的争论少之又少。随后《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的基本罪状作出修改,扩容了环境要素,拓宽了污染物范围,降低了犯罪结果要求,同时该罪的罪名也改为污染环境罪。自此,有关污染环境罪的罪过争论拉开序幕。此后,为提高污染环境罪的利用率,织密刑事法网,司法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司法解释阐明如何具体适用该罪。污染环境案
学位
土地经营权入股在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农民作为土地经营权入股方,在民主决策和市场经营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立法中对土地经营权属性界定模糊、现实中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缺失、受让方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合作经营过程中变相剥夺农民权利、地方政府为提高土地连片流转效率,存在弱化农民自主选择权强行推进农民入股现象。种种原因导致农民入股时本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农村土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