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微观体系量子摩擦的机理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观尺度的摩擦力是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一个典型问题,由于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尚未形成足够普适的范式,相关理论工具不够成熟,因此微观尺度的摩擦力研究至今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微观体系摩擦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尚未有一个普适的理论来描述和解释,所以研究微观尺度的摩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微扰量子场论讨论了几种介观体系中的量子层面的耗散和摩擦力,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以所研究的体系分别命名为:a.“金属表面-金属探针”体系、b.“铁磁表面-磁性探针”体系、c.“金属表面-真空-金属表面”体系和d.“非线性σ模型-非线性σ模型(NLSM)”体系。具体内容如下:a.基于金属电子的紧束缚哈密顿发展了一套路径积分方法来计算电子摩擦。我们的模型包含了一个纳米尺度的电中性探针和一块金属的表面,纳米探针以平行于金属表面的恒定速度扫描金属表面。探针和金属表面之间存在交换电子的相互作用,并且探针的存在导致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受到一个势的作用,我们称其为表面势,假设其采取最简单的形式——只改变金属表面电子的在位能(on-site energy)。我们首先计算了量子作用量,并将其由扫描速度导致的虚部同系统的耗散联系起来,而后以此为依据计算摩擦力。结果表明探针受到的摩擦力在扫描速度不大的时正比于扫描速度,即线性摩擦;而当扫描速度大于某个阈值时,摩擦力对速度的依赖开始变得非线性。最后我们对此结果进行了一个经典层面的讨论。b.研究了一个磁性探针匀速扫描一个铁磁表面时,系统的量子耗散动力学,以及探针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扫描速度大小的关系。磁性表面被参数化为一个XXZ模型,而磁性探针被参数化为一个单独的量子自旋M。磁性表面和磁性探针通过局域的磁交换作用耦合在一起,此外,探针诱导了一个作用于磁性表面上量子自旋的表面势。在系统的真空保持幅路径积分公式中积掉所有的内部自由度,得到了量子作用量,并以此为依据计算了探针和磁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结果表明当相对运动速度趋于零时,量子作用量的虚部被压制,这意味着耗散效应非常弱;而在相对速度达到一定值之前,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成线性关系,此后摩擦力对速度的依赖开始呈现非线性性。c.研究了两块做平行相对运动的金属板之间的耗散效应。我们将金属板的内部的相互作用电子模型化为等离激元,与两金属板之间的空隙中的真空涨落场线性耦合。我们采用了一种有效场论来描述等离激元,在这种理论中等离激元对应一种标量场。根据微扰展开的阶数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标量场的有效作用量,其中简谐近似给出无色散的等离激元,对应一个量子谐振子。而下一阶的微扰则给出可传播的等离激元,对应一个有质量的标量场论。我们将系统的真空保持幅写成路径积分,把其中所有的内部自由度积掉以后得到量子作用量,而相对运动的存在导致系统的真空不稳定,因此量子作用量存在一个依赖于相对运动v速度的虚部,其物理意义就是最简单的真空衰变过程的几率。我们将其与耗散过程联系起来,并据此计算了两金属板之间的摩擦力。对于无色散的等离激元,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在v→0时被强烈的压低,这表明当相对运动速度不够大时,耗散效应不明显。而金属板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在v → 0时被强烈的压低,与量子作用量的虚部不同之处在于,摩擦力随着相对速度增加存在一个最大值。对于有色散的等离激元,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和摩擦力均存在一个相对速度阈值v=2γ,只有当相对速度达到这一阈值时,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和摩擦力才开始从零变为非零,我们对此给出了一个半经典层面的讨论,即只要认为金属板上存在元激发,这个阈值就一定会存在。我们的数值结果也与此阈值符合。d.考虑零温下两个1+2d的O(3)对称的NLSM。这两个NLSM被互相平行的放置。我们用R和L来区分它们。L-NLSM静止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而R-NLSM沿着平行于两个NLSM方向运动。R-NLSM中的内部自由度,也就是量子自旋,通过一个非局域的势与L-NLSM中的内部自由度耦合在一起。此外我们假设两个NLSM相距足够近,以至于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认识是零,但是两者的晶格没有互相接触,从而可以忽略晶格振动的影响。首先我们通过系统的真空保持幅将NLSM的非线性约束条件做了平均场近似处理,得到系统的有效作用量。其次我们以有效作用量为出发点计算了系统的真空保持幅,进而得出了系统的量子作用量。再次我们对R-NLSM做了boost变换,使其运动起来,从而导致系统的真空不再稳定,系统的内部自由度被激发出来。最后我们计算了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并将其与系统真空衰变的几率联系起来,然后据此计算了系统内部的摩擦力。数值结果给出了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和摩擦力对相对运动速度的直观的依赖性,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相对运动速度的阈值2u,只有当相对运动速度大于这个阈值时,量子作用量的虚部和摩擦力才不为零,这说明,只有达到这个速度阈值,才会有准粒子被激发出来,系统才会出现耗散,才会出现摩擦力。我们对这个速度阈值给出了半经典的讨论。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位列恶性肿瘤第一位,虽然近些年来治疗方法较之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经典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免疫治疗也成为肺癌治疗中的主流。而且对于晚期肺癌采用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其总生存期对比传统化疗来讲,有明显的延长,但在整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只有20%左右,免疫治疗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
学位
苜蓿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豆科牧草,是奶牛日粮的重要组分。河南省所在的华北区是中国畜牧业主产区,当前迫切需要加快苜蓿产业发展,提高苜蓿收获、加工技术水平。青贮是一种常用的苜蓿保藏手段。为了改善河南省黄河滩区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为评价筛选菌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A345 对生产规模苜蓿裹包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
学位
较低的能源利用率、持续增长的能源价格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正在面临的问题。强化能量传递过程,降低能量传递消耗是减缓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作为耗能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能量传递设备,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对能源和环境事业意义重大。本文以螺旋缠绕管换热器为对象,基于(火积)耗散理论、场协同理论和不可逆损失理论,进行了换热器强化的理论创新,并以此为目标对螺旋缠绕管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然后通过实验和数
学位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毫无疑问是目前粒子物理领域最成功的理论,特别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更是填补了其理论预言的最后空缺。但是几乎与所有电弱精确测量符合很好的标准模型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规范等级问题(也称为希格斯粒子质量平方发散问题、精细调节问题等)、暗物质候选者问题、规范耦合常数的统一问题以及中微子质量问题和标准模型味道疑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引入了许多新物理模型,超对称是其中最优美的新物理理论
学位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K.S.Novoselov和A.K.Geim等人通过机械剥离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graphene),由此打开了二维(2D)材料研究的大门。此后,大量的新型2D材料相继被发现并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2D材料家族中,单质2D材料因为组成成分简单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电子、磁性、机械和光学等特性,并在催化、光电器件、自旋电子器件、高性能电极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学位
研究背景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肿瘤负担,但却面临着副作用大、靶向性差、多药耐药、肿瘤易复发等问题。随着纳米生物医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药物(Nanomedicine)被开发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纳米药物具有多种优势,包括靶向递送、可控释放、刺激响应、功能集成等,这些优势使纳米药物在降低传统药物毒性,提高靶向
学位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表明,肝胆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胆道癌)是肝胆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作为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CCA患者在诊断时已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导致CCA预后不佳,死亡率高,5年生
学位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所伴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现象,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针对原发疾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病毒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等。然而由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疾病进展,当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剂因此发展更为有效的抗纤维化疗法迫在眉睫。肝脏是
学位
相对于大多数材料的热胀冷缩,有些材料表现出“热缩冷胀”的现象,称之为负热膨胀。其反常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负热膨胀材料被发现。这些负热膨胀材料为人们调控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供了可能,可以将其与正膨胀材料复合制成零膨胀材料或者特定系数的热膨胀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负膨胀材料而言,最重要的
学位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在中国是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约占原发性肝癌总病例数的80%,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肝癌侵袭性强,易于早期转移,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然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多发展至中晚期而丧失手术机会。尽管以化疗、放疗为代表的综合治疗在一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