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细菌、病毒和蛋白质生物治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初探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细菌、病毒和蛋白质介导的生物治疗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活性不足、易降解、难以评估给药后的体内分布等缺陷,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微/纳米载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充分弥补生物治疗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它可对生物制剂进行封装,避免其被降解并保持活性,有望实现生物治疗的高效化。本文以蓝细菌,溶瘤病毒和光敏蛋白为例,与微/纳米载体技术有机结合,分别构建了微/纳米蓝细菌生物治疗系统、纳米溶瘤病毒生物治疗系统和微米光敏蛋白生物治疗系统,并分别将其应用于肿瘤治疗和神经调控领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蓝细菌生物氧气泵用于增强乏氧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光动力疗法(PDT)通过催化氧气转化为细胞毒性活性氧(ROS)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肿瘤部位的乏氧微环境以及PDT过程中的氧气消耗限制了PDT效果。为了缓解肿瘤部位乏氧并改善PDT效果,本章基于蓝细菌构建了生物氧气泵,蓝细菌在640 nm的激光照射下产生氧气(照射5 min,氧气含量增加了26%)。将负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CG)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ICG)和蓝细菌(Synechococcus elongatus UTEX 2973,S.2973)共同包封到可注射海藻酸钠水凝胶中,制备得到包裹MSN-ICG和S.2973的水凝胶系统(ALGMI-S2973)。ALG-MI-S2973中S.2973的活性不受影响。而且水凝胶和MSN的双重作用可以实现ICG的缓慢释放,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的长期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激光照射组相比,ALG-MI-S2973在640 nm和808 nm激光的共同照射下(ALG-MI-S2973+640+NIR)能诱导更多的肿瘤细胞死亡。通过原位注射,水凝胶将蓝细菌固定在肿瘤部位,而不发生扩散。同时,PDT过程中产生的ROS能将S.2973杀死,保证了该生物治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波长激光的使用保障了该体系的稳定运行。体内实验表明ALG-MI-S2973+640+NIR对肿瘤的抑制率几乎达到了100%。本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光-氧-动力学疗法,为乏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2、纳米囊泡包裹的溶瘤腺病毒生物治疗用于抗肿瘤研究溶瘤病毒可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复制,诱导感染的肿瘤细胞死亡,但是其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毒性。溶瘤腺病毒(OA)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溶瘤“药物”,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病毒颗粒稳定性和潜在的溶解细胞活性。静脉注射OA的效率受到血液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限制,并且系统给药的OA会在肝脏中大量聚集,从而导致肝毒性。为了提高OA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减少其在肝脏中的蓄积,本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磷酸钙包裹OA(Cap-OA),然后在其外部形成脂质体外壳,从而形成脂质体和磷酸钙双包裹OA(LC-OA)。其中,脂质体可协助OA逃避中和抗体的结合,从血液循环中逃逸出来,延长循环时间。Cap的酸溶解特性可协助OA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有助于OA在肿瘤细胞内的复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LC-O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病毒活性,并可在肿瘤细胞内大量扩增。与化疗药物相比,LC-OA对正常细胞几乎无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实验结果表明:LC-OA在肿瘤组织中病毒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OA组,此外LCOA在肝脏组织中病毒拷贝数明显减少,降低了对肝脏的损伤。尾静脉注射的LCOA通过高通透和滞留(EPR)效应靶向到达肿瘤组织,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约为89.1%)。本章为溶瘤病毒生物治疗与纳米载体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3、应力发光微器件-光敏蛋白生物治疗用于神经调控研究光敏蛋白是一类横跨细胞膜的离子通道蛋白,在特定波长激光的作用下,离子通道打开,选择性通过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而激活或抑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光遗传学是一门利用光和遗传工程来调控神经元活动的科学,这种方法能够对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进行高度精确的刺激,但有线操作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微器件以及微/纳米载体技术的进步给无线光遗传学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本章以应力发光材料为基础构建应力发光微器件,与光敏蛋白结合用于神经调控研究。应力发光材料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光,与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来制备应力发光微器件。应力发光微器件能够响应外界无线磁场而发光。同时,通过控制外界磁场的旋转频率可以调节应力发光微器件的发光强度。外部磁场既是编码信号又是输出信号,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机动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发光微器件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和重复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发光微器件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激活神经元并影响大鼠的运动行为。这种应力发光微器件-光敏蛋白生物治疗可实现无线调节和高灵敏响应,为神经调控提供重要参考。综上,本文将生物治疗和微/纳米载体技术有机结合,两种手段优势互补,能更好的满足生物医学应用需求。分别基于蓝细菌、溶瘤腺病毒和光敏蛋白质构建了3种微/纳米生物治疗系统,可有效提高生物制剂的活性和疾病防治效率,为生物药物制剂研发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纳米级的粒径以及灵活的可操控性,克服了传统治疗药物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单一等缺陷,为各种重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针对不同疾病类型构建多功能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重大疾病,肿瘤、阿兹海默症和肺炎,结合疾病的类型和发病机制,构建多功能的高效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以实现对这三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
学位
卟啉及金属卟啉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并发挥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血红素、叶绿素、细胞色素P-450、维生素B12等。因其独特的刚性平面、高热稳定性及电子稳定性,高摩尔消光系数,可调带隙,在仿生催化剂、有机光伏电池、光动力治疗剂、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突出进展。本论文主要进行卟啉(Porphyrin)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可控制备与表征,及在催化、酶和分析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构
学位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加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结合学习需求明确项目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项目主题培养学习兴趣,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成果展示和活动评价,促进学生信息意识、数字思维以及数字化等关键能力的形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期刊
报纸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快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进行外部生态种群和内部生态因子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院校设备资源匮乏、校企培养模式落后、教师培养标准不一致和教师素养结构失衡等生态问题。因此,根据生态学理论,应把控教师层次标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搭建校企培训平台、完善教师素养结构。
期刊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数字化技术与教师教育治理的融合为教师教育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教师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治理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即顺应数字化转型浪潮,促进教师教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实现教师教育治理内容的精准定位,推动教师教育治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面临数字治理能力基础缺位、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化、易陷入技术简化主义的新困境。破
期刊
鞋楦的优化设计是制鞋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鞋楦曲面形状的优化对成鞋穿着的舒适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鞋楦的设计中,通过对足底压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人体在站立或行走时足部的形状、受力以及运动轨迹等信息,并可据此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楦曲面形状。在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中,采用足底压力成像分析方法实现鞋楦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初步,对成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尚存在处理方法单一、信息获取不全面、处理模型
学位
研究电场调控材料的电输运特性与磁性不仅有利于理解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且在能源和环境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Pb(Mg1/3Nb2/3)0.7Ti0.3O3(PMN-PT)基异质结,包括Co3O4/PMN-PT、Co Fe2O4/La0.67Sr0.33Mn O3/PMN-PT(CFO/LSMO/PMN-PT)和LSMO/PMN-PT异质结,系统研究了电场对其电
学位
香菇(Lentinula edodes(Berk.)Pegler)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菌,其含有多种活性营养物质,从香菇渣中探寻膳食纤维对发现新型有效成分、开发功能食品、促进香菇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针对不同结构特性的香菇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特征结构、理化性质与肠道健康功能之间的关系未知,对胃肠道保护作用机制及在功能食品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综合利用光谱、色谱、流变学、等温滴定
学位
光遗传学是利用光精准操控生命活动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自2005年首次被提出后,2010年光遗传学先后被NATURE、SCIENCE期刊评为“年度方法”。虽然光遗传学在国内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赶超世界一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基于新冠疫情的大背景,首次对科技创新提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方向,作出一系列战略新部署,列举了中国近几年取得的重大科研成就,其中就包括:“我国在光遗传学基因元器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