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视角下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生态话语分析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由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生态话语分析作为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包括对生态话语的分析,又包括对任何话语的生态性的分析,二者互为补充。由于该学科的研究历史还不够长,没有固定的分析模式与框架,需要借助其他研究路径来进行。根据韩礼德(1990)的观点,语言能够创造意义,是构建现实的媒介。人们的话语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对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话语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蕴含在它们背后的生态观,从而引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对其生态性的考虑。因此,对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生态话语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下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自建封闭语料库对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其中,英文语料有45则,选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环境保护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官网,共计629个小句。中文语料有45则,选自中国公益广告网,共计535个小句。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法下的及物性系统,从过程系统、参与者角色系统以及重构的过程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和标注从而得出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语在这三个方面的占比情况,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英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话语的主要过程分别为动作过程(60.89%)、关系过程(21.46%)、心理过程(9.54%)。汉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话语的主要过程为动作过程(48.8%)、关系过程(34.4%)和心理过程(10.1%),这一数据反映出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在过程系统中具有相似性,二者都主要通过动作过程来表达意义。其次,在参与者角色系统中,本文通过统计小句中作主语的参与者发现,无论是在英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还是在汉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人类生命体为施事者的比例均高于非人类生命体,这一结果反映出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再次,通过对重构的过程系统分析发现,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在表达生态意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是通过动作过程来表达生态意义,而汉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是通过心理过程来表达生态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上半期,朝鲜半岛受到日本侵略,沦为日本殖民地,很多韩国文人志士流亡到中国,在中国从事抗日独立运动。期间,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等方式,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抗日独立运动。由于韩国文人自幼学习汉文,可直接使用汉字创作古体汉诗。所以,古体汉诗成为来华韩国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随着在华居住时间的增加,他们又逐渐掌握了现代汉语,很多文人能够使用白话文撰写文章、创作文学作品。于
学位
杨宪益是享誉国内外的资深翻译家,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杨宪益希望通过自己翻译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宣扬中国文化。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代表,最初由于杨宪益的翻译为国外所熟知。而在对杨宪益译者行为研究中,还没有专门从译者文化协调角度进行探讨。  本文在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以译者协调理论为基础,运用周领顺教授的客观描述方法译者行为视域,结合杨宪益的翻译初衷,通过分析在翻译鲁迅小
学位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是当今文坛备受关注的一名杰出英国青年作家。她笔下的人物多为移民群体中的青年一代,并且她十分关注这些人的生存现状。《摇摆时光》以多元文化混杂的社会为背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作为移民二代的主人公“我”(一半牙买加血统一半英国血统的棕色皮肤的英国女孩)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而陷入了身份认知的困境。主人公在文化夹缝中失去自我,找不到归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使她面临文
学位
《终结的感觉》是巴恩斯的第11部长篇小说,并获得2011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该小说的主题、叙事和伦理方面对小说中的主体进行了研究,并且这些研究集中于主人公托尼。从心理分析研究主体方面,学者们却并没有展开过多探讨。本文以拉康的三界理论和他者理论为依据,对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的三个问题主体进行分析,以丰富对小说人物的研究和扩宽小说的研究视角。  拉康用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这个三元
学位
对比短语学旨在发现和描述对应或对等的跨语言意义单位,尤其关注其双语对等地位。扩展意义单位模型是目前对比短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它由节点词、词语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组成。其中,语义韵传达了整个意义单位的态度意义,反映了说话者的交际目的,在词汇和语法项选择中趋于起统领作用,是意义单位发生移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书面表达文本中的语义韵特征,而口语特别是口语会话的语义韵研究则鲜有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以及构式化理论,尝试探究汉语构式“V+非受事NP”的构式化特征及其探究构式化形成的动因与机制。对于汉语构式“V+非受事NP”,学界已有较多研究,研究的角度也都不尽相同,如非受事宾语的分类、谓语和宾语之间的施事与受事关系、构式的句法结构等。然而,涉及汉语“V+非受事NP”构式化的研究却缺乏深入探讨。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汉语构式“V+非受事NP”的构式化特征是怎样的?
学位
当下多种符号形式和媒介在日常交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话语分析形式与思路。然而目前所做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海报、杂志等静态多模态语篇,对于动态语篇的研究数量与领域做的还不够,且这些大多从视觉与语言模态入手来研究意义的构建以及模态关系,而关于听觉模态的探讨还不多。  同时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于一体。回顾
江户时期的大阪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物资流通要冲,因而具有“天下厨房”之称。然而,近世后期由于西方商品经济流入日本,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御用金(临时税金)缴纳、株仲间(同业组合)解散、银币废止、藏屋敷(仓库)废止等一系列举措,导致大阪失去原有的经济优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变革中,大阪商家经营模式以及人事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秩序发展,以及传统商工业者面临社会角色和伦理
学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文化以多元共同发展的形式体现出来,奇卡诺研究也因此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芒果街上的小屋》是该时期美国拉美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经典小说,这部作品反映了墨西哥裔群体在美国的边缘化,以及这些群体如何在失去话语权的状态下进行的奋力抗争。小说在空间构造上受文体的影响有别于其他同类型小说,深入但又不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了作者原民族对于打开第三空间的渴求。本文通过对《芒果街上的小屋》进行研
学位
目前模糊限制语定义和分类各有不同,但这改变不了模糊限制语的本质。体现说话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或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估判是模糊限制语的基本含义。  庭审语篇作为机构话语的一种,语言要求精确,但是通过研究,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同样大量存在。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国内目前对庭审语篇的模糊限制语研究相对较少,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跨语言对比研究更少。因此望通过本研究,丰富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篇的研究,拓宽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