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方案治疗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BRAFi+MEKi或抗PD-1/PD-L1+BRAFi+MEKi联合方案在治疗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具有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但基于这两类联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效益及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风险没有广泛的文献报道。因此,我们通过Meta分析技术,分别比较BRAFi+MEKi二联治疗方案与BRAFi单药治疗方案以及抗PD-1/PD-L1+BRAFi+MEKi三联治疗方案与BRAFi+MEKi二联治疗方案在治疗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确定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在这两种联合治疗方案中的R R值,为今后临床医生在治疗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过程中为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从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英文文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Central、Clinical Trials.gov),收集所有随机对照、Ⅲ期临床关于BRAFi+MEKi及抗PD-1/PD-L1+BRAFi+MEKi联合方案治疗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的研究成果,使用End No te X9对检索文献进行归纳。分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运用C 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绘制偏倚风险汇总图,分别提取各研究分组样本总量、随访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案的PFS、OS、ORR及不良事件样本量等数据,并导入Excel中进行数据管理,运用STATA 16.0对纳入的数据进行传统Meta分析。结果:1)疗效比较:抗PD-1/PD-L1+BRAFi+MEKi联合方案较BRAFi+MEKi二联治疗方案在提高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HR=0.8595%CI(0.64-1.11)P=0.001<0.05;HR=0.80 95%CI(0.68-0.93)P=0.004<0.05),但在提高药物客观反应率方面作用不明显;此外,与BRAFi单药治疗方案相比,BRAFi+MEKi二联治疗方案不仅延长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HR=0.70 95%CI(0.62-0.80)P=0.001<0.05;HR=0.61 95%CI(0.55-0.67)P=0.001<0.05),并且明显提高药物客观反应率(RR=1.37 95%CI(1.19-1.58)P=0.001<0.1)。2)不良反应比较:三联治疗方案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除关节痛及外周水肿出现的风险较二联治疗方案稍高以外(RR=1.36 95%CI(1.08-1.71)p=0.029<0.05;RR=1.51 95%CI(1.02-2.23)p=0.041<0.05),在发生的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疲乏、光过敏、脱发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与二联治疗方案相差不大;此外,在三联治疗方案中,皮肤鳞状细胞癌、新发皮肤黑色素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明显减低(RR=0.41 95%CI(0.02-9.94)p=0.0001<0.05;RR=0.61 95%CI(0.06-6.69)p=0.0001<0.05)。与BRAFi单药治疗方案,二联治疗方案在恶心、呕吐、腹泻、疲乏及外周水肿等不良事件上发生的风险均增加,在关节痛、脱发、光过敏、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新发皮肤黑色素瘤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则明显降低。结论: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效益,尤其是抗PD-1/PD-L1+BRAFi+MEKi联合方案在改善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为过程中能积极予以风险较大的不良反应适当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提高晚期BRAF突变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对三联治疗方案耐受程度,保证治疗继续顺利、有效的实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临床预警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我院呼吸科病房1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匹配了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主要诊断、病程之后,根据患儿是否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分成塑型性支气管炎组(49例)和非塑型性支气管炎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3DGA与GMFM-88在异常步态儿童评估中的差异性以及探讨3DGA与GMFM-88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时经视觉评估考虑异常步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周以内完善3DGA及GMFM-88,用χ~2检验对比3DGA与GMFM-88对于异常步态的检出率,并按性别(男、女)、年龄(2-5岁、6-7岁、8岁以上)进行分组,将GMFM-88的步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复发转移分组,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349例,随访2-5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无复发转移组315例和复发转移组34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行对比。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运用
学位
背景和目的:有研究报道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能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风险,同时与术后复发和总体生存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上述结论缺乏一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数据支持,部分研究结果互相矛盾。因此我们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评估现有文献报道的不同ALBI等级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数据库Medline,Embase,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学位
目的:肝转移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很少有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本文研究影响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3进行统计计算。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学位
目的:评估术前血小板计数对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合并乙肝肝硬化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我们收集了362例既往接受TACE治疗的合并乙肝肝硬化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并将他们分为低血小板组(≤96×10~9/L)和高血小板组(>96×10~9/L)。随后对两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以消除潜在混杂因素引起的组间不平衡。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寻找
学位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联合三维超声心动图全自动心脏定量技术(3D-HM)评估左乳癌患者放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2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左乳乳腺癌(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完成放化疗后无症状生存的女性患者共74例,按是否接受左胸壁放疗分为化疗组(n=51)、放化疗组(n=23),并选取同期健康女性为对照
学位
目的:探索粪便短链脂肪酸测定鉴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的有血便、腹胀、呕吐等表现之一的新生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其出现上述表现当天自然排泄的粪便备用,对诊断为NEC及FPIPC患儿预留粪便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结果:共纳入43例患儿,其中NEC组22
学位
目的总结获得性隐睾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22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隐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分析先天性隐睾(CUDT)和获得性隐睾(AUDT)在隐睾位置、合并疾病、精液质量分析、生殖激素及生殖系统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或特征上的差异;第二部分,通过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等网络资源的检索,获取并总结分析描述AUDT
学位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患有败血症的足月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NPM)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为判断患有败血症足月儿是否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救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患有败血症的足月儿469例,根据新生儿NPM的诊断标准分为仅败血症组(397例)及败血症合并NPM组(72例),分析与败血症合并NPM可能相关的44个因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