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的慢性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39万,且中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年增长率高达20%,冠心病是目前中国人群第二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目前导致早死的第二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然而,冠心病患者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降脂治疗、血压管理及抗血小板治疗后仍然存在较高的剩留心血管病风险。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循环中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数目的多少,国内外相关指南一直将LDL-C作为判定心血管发病风险和评估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但是患者即使积极地应用他汀类药物甚至是PCSK9抑制剂,使LDL-C达标,甚至将LDL-C控制在30 mg/dL,仍有一部分人群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提示除胆固醇之外,其它的危险因素可能也参与了冠心病。因此,寻找LDL-C水平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剩留心血管病风险是目前冠心病防治领域的关键。蛋白质的β-折叠是蛋白质发挥功能、参与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结构之一,但是富含β-折叠的错误折叠蛋白可以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死亡。错误折叠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由来已久。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ApoB中富含的β-折叠与阿尔茨海默病Aβ的光谱学特征,同是能够沉积并导致疾病的反向平行β-折叠结构。近年来已有在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中发现富含β-折叠的错误折叠蛋白报道,诸如糖尿病胰岛病变(胰岛淀粉样多肽),提示错误折叠蛋白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存在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初始的LDL-C并不会造成巨噬细胞的泡沫化,即不会启动动脉粥样硬化。但当LDL-C发生氧化修饰以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负反馈调节消失,修饰后的LDL-C不断被巨噬细胞摄取,在细胞内过量积聚从而形成泡沫细胞。ApoB-100是LDL的主要结构蛋白。ApoB-100的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其呈五边形结构,由交替的α-螺旋(α-helix)和β-折叠(β-sheet)结构域组成。apoB-100的β-折叠区域是维持LDL颗粒完整性的关键结构区域,其α2结构域在LDL-C氧化修饰过程中从α-螺旋向β-折叠转化,导致β-折叠含量增多。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LDL-C的α-螺旋含量(33.5%)显著低于天然LDL-C(93.2%),而氧化修饰后的LDL-C的β-折叠含量(16.4%)显著高于天然LDL-C(6.2%)。因此,LDL-C中β-折叠的含量可以反映其修饰水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技术发现,ApoE-/-/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组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其构象中β-折叠的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病变斑块和中膜区域,而α-螺旋的含量普遍下降,提示病变区域存在大量不能被清除的错误折叠蛋白。因此,我们推测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升高可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升高,富含β-折叠的LDL-C沉积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将在临床水平探讨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的各种危险因素。研究目的(1)在临床水平探讨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2)分析影响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的各种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23例冠心病患者(至少1支或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和同期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6例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性别、年龄、血压、心率、体重指数,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心肌梗死等,完善体格检查及血液标本的留取。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等指标;采用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染色检测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男性、收缩压、舒张压、BMI、吸烟史率、饮酒史率、高血压病史率、糖尿病病史率、高脂血症病史率及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ALT、TG、sdLDL-C、ALB、PA、Glu、Cr、Hcy、UA、cTnI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心率、TC、VLDL、HDL-C、LDL-C、C1q、LDH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ThT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分别经TC、LDL-C和sdLDL-C校正后,冠心病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去除白蛋白的荧光影响后,冠心病组的荧光强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TC、LDL-C和sdLDL-C校正后,冠心病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以上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蛋白质β-折叠的含量增加。(3)冠心病患者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与腰臀比(β=2.636,P<0.001)、年龄(β=0.014,P<0.001)、心率(β=0.007,P<0.001)、舒张压(β=0.004,P<0.05)、高血压病史(β=2.332,P<0.001)、吸烟史(β=2.054,P<0.001)、糖尿病病史(β=1.204,P<0.001)、高脂血症病史(β=1.078,P<0.01)、冠心病家族史(β=1.149,P<0.01)及 HbA1C(β=0.511,P<0.001)、LDL-C(β=0.216,P<0.01)、Na(β=0.026,P<0.001)、WBC(β=0.037,P<0.01)和LDH(β=0.001,P<0.05)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OR=27.28,P<0.01)、性别(OR=2.830,P<0.05)、收缩压(OR=1.057,P<0.001)、TG(OR=15.926,P<0.001)、Glu(OR=1.545,P<0.05)、Hcy(OR=1.105,P<0.05)均与冠心病发展有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C1q(OR=0.972,P<0.001)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明显升高;(2)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的冠心病患者在年龄、舒张压、腰臀比增加、心率增快及血HbA1C、LDL-C、Na、WBC、LDH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升高;(3)血清蛋白质β-折叠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血清蛋白质β-折叠的作用独立于LDL-C。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一种目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此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特征是黑质以及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缺失,与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或囊泡转运障碍和神经炎症的复杂相互作用有关。文献报道,无论是帕金森病患者还是动物模型中,神经炎症在
学位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在遗传背景下和多种诱因作用下,通过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皮肤鳞状红斑或斑块状皮疹为其典型皮疹表现。银屑病不仅是一种皮肤病,还因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银屑病的具体病因和生物学机制尚不明了,目前已明确免疫系统的失调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KC)在内,通过与皮肤组织内各种炎性
学位
背景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 of the ovary,MCTO)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其中大约0.17%-2%会发生恶性变。目前研究表明,MCTO恶变类型以鳞癌为主,占比约80%,其他类型的恶变(腺癌,类癌,黑色素瘤,肉瘤等)较为少见。分化成熟的MCTO由来自三个生殖细胞层的成熟组织构成,每个细胞层中组织成分均可能发生恶变。早期患者恶变成
学位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定的缺陷。在这一背景下,本论文就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希望能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会议
研究背景当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高于恶性肿瘤并成为了中国居民的主要致死原因,其中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除冠心病、中风外的第三大致死亡的心血管疾病。目前认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发病机理,凝血和血小板激活过程在动脉和静脉血栓生成时均有重要影响。随着对血小板活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抗血小板治疗不仅可降低血
学位
研究目的:回顾129例遗传性卵巢癌(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HO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丰富遗传性卵巢癌的研究数据并更全面地认识遗传性卵巢癌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遗传性卵巢癌129例,其中一级亲属卵巢癌史阳性者66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65例。通过病历系统及妇产科随
学位
1.研究背景:根据GLOBOCAN 2020研究结果,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肺癌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2020年导致了 72万人死亡。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居多,约占肺癌总人数的80%-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亚洲人肺
学位
目前,一些常用的除臭法在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而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实现污水厂除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文章在首先研究腐殖土活性污泥除臭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重点对腐殖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相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稳定后普通活性污泥对TON去除率基本维持在15%~30%,而腐殖土活性污泥的除臭效率可达60%~77%。对SM组污泥样品进行了PCR
期刊
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研究丹参新酮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1、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建立“丹参-活性成分-靶点-白血病”网络。2、建立丹参治疗白血病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筛选核心靶点。3、对丹参和白血病共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4、将丹参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5
学位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代谢疾病,主要是由慢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所引起。其中,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是维持葡萄糖稳态的关键,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可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有效地从脂毒环境下保护胰岛β细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脂毒性胰岛β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