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头曲霉NCC0415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lqw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CC0415隶属弯头曲霉(Aspergillus deflectus),经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集自四川古蔺黄荆老林土壤。保藏单位是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是CGMCC No.9095。微生物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其中土壤真菌产物又占了极大比例。NCC0415作为新发现的土壤真菌,经少量发酵分离即获取了一系列新的嗜氮酮骨架化合物,说明该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备挖掘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获取NCC0415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新骨架,本课题大量发酵该菌株,并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纯化,进一步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弯头曲霉NCC0415为研究目标,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并结合质谱分析和薄层色谱分析技术,对NCC04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对得到的单体利用一系列波谱技术进行平面结构和立体构型的鉴定,最后对分离得到的色原酮类化合物进行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酶抑制活性测试。方法:1 m L的NCC0415的种子菌液分三份,接种至含150 m L种子培养基的750 m L锥形瓶内,26℃,200 rpm摇床培养72 h。然后将种子培养基摇匀,5%(m L/g)接种量,接种至1000 g固体培养基中,共计9000 g,恒温培养14 d。将培养基和菌丝体用20 L乙酸乙酯浸泡4 d。溶剂减压回收,得到浓缩浸膏,重复浸泡三次,得到初始浸膏。将浸膏用石油醚反复冲洗,取残留固体作为分离目标。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依次对目标固体进行分离纯化。化学单体的平面结构及立体构型解析通过1D和2DNMR,ECD与X-单晶衍射技术(SXRD)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新的化学单体进行IMPDH酶抑制活性检测。结果:通过对弯头曲霉NCC0415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系统性分离,共计得到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7个色原酮类化合物(新化合物1-9,已知化合物10-17)和一个来源于培养基的大豆异黄酮(18),未鉴定出结构的化合物4个(19-22)。结构鉴定结果为:新骨架色原酮衍生物aspergichromones A-G(1-7),8-hydroxy-6-(hydroxymethyl)-2,3-dihydrocyclopenta[b]chromene-1,9-dione(8),aspergichromone H(9),AGI-BA(10),variecoxanthone A(11),methyl 8-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12),sydowinin A(13),emodin(14),sydowinin B(15),monodictyxanthone(16),monodictyphenone(17)和soybean isoflavone(18)。对化合物1-8进行了IMPDH酶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4-7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7的IC50<10μM,优于阳性对照药mycophenolic acid。结论:本课题通过合理使用多种分离技术,对弯头曲霉NCC0415进行了系统分离,共分离出22个化合物,鉴定出结构的有18个,包括17个色原酮类化合物和1个大豆异黄酮。其中新化合物9个,为1-9。在这些化合物中,1和2具有自然界首次发现的6/6/5/5/5/6型六环骨架,3具有自然界首次发现的6/6/5/6/6/6/6型七环骨架,4-7具有自然界首次发现的6/6/6/5/5/6型六环骨架。经初步筛选,1-2和4-7显示有不同程度的IMPDH酶抑制活性,其中6/6/6/5/5/6型六环骨架化合物的活性最佳。
其他文献
癌症目前已被公认为全球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占总病例的11.7%),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与可以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相比,乳腺癌的继发病灶更不容易接近。因此,化疗和放疗是目前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方法。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一种蒽环类化疗药物,通过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阻断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学位
转移性肿瘤在体内分布广泛且异质性高,难以手术切除,放疗或者化疗难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极低。蒽环类小分子化疗药物阿霉素(DOX)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增殖。但由于缺乏靶向性以及严重的心脏毒副作用,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研究人员采用多种形式的载体例如脂质体、纳米颗粒和聚合物胶束等来降低阿霉素的毒副作用并改善其治疗效果,以脂质体相关的报道最为广泛且已有阿霉素脂
学位
目的: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对齐墩果酸在大鼠体内外代谢物进行研究,并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齐墩果酸抗肺癌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基于质谱信号正交投影法对白头翁提取物体内外代谢物进行研究。全面了解白头翁中五环三萜皂苷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白头翁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和Metabolite Pilot软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信息,基于MS多个代谢组分识别MS组分聚集模式及其特征,并评估MS组分聚集模式与CVD患病风险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石家庄市某两个社区的3,734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使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社区、乡镇人群筛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借助潜在类别分析(Lat
学位
目的:通过分层便利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河北省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信息,探究生活方式及其与血压的相互作用对老年人脑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人群的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和“健康体检表”,内容涵盖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完成数据的初步清洗和整理。第一部分:基于倾
学位
雷公藤甲素是中药雷公藤属植物中主要的兼具疗效和毒性的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和免疫抑制活性,但会对多种器官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致肝损伤的改善可能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的清除有关。然而,巨噬细胞清除对雷公藤甲素致肝损伤是否确有改善作用?若有,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目前均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清除对雷公藤甲素致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建立血清、肝脏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肝脏蛋白
学位
癌症作为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存在毒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低、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目前,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肿瘤检测与治疗体系因其快速、灵敏、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孔碳纳米球(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MCN)作为碳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表面易修饰、载药量大、光热转换效率高、荧
学位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金钱草颗粒进行多组分含量测定,通过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结合两者结果运用谱效学相关统计方法,寻找金钱草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并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选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柱温设定为30℃,采用A(甲醇)-B(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
学位
目的:表征与比较干姜及其炮制品的不同类别化学成分,并通过多种植物代谢组学手段筛选差异性化合物,为其质量控制与疗效差异性研究提供新思路。在化合物定性鉴别与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干姜、炮姜和姜炭治疗胃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构建SIBDV(SWATH-IDA bi-directionally verified)分析
学位
目的:为更进一步探究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早产儿IFI的发生率,本文将对所有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6月期间已发表的关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