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酸环化酶ZmRPP13--LK3的鉴定及cAMP在提高玉米耐热性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黄淮海中南部地区高温热害频发,造成了玉米的严重减产与品质下降,这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面对高温对玉米生产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入解析玉米耐高温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尤其是重要调控基因的作用机制,将对玉米缓解热害技术的研究及耐高温新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腺苷酸环化酶(AC,Adenylyly cyclase)催化ATP生成3,5-环腺苷酸(cAMP)。在植物中,虽然cAMP已被证实为重要的多功能信号分子且参与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但目前哪种AC对高温胁迫存在响应及其催化产生的cAMP在植物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对此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ACs-cAMP信号级联在植物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利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筛选对高温胁迫存在响应的玉米AC并鉴定其催化产生的cAMP在玉米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这不仅仅为揭示cAMP在提高玉米耐热性中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为选育抗逆玉米新品种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cAMP可减轻由高温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为证明cAMP在玉米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膜渗透cAMP类似物10μm8-Br-cAMP与20μmAC抑制剂2,5-二脱氧腺苷(2,5-dideoxyadenosine,DDA)被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Br-cAMP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由高温胁迫引起的玉米叶片和根中H2O2、MDA含量的增加,但却促进高温胁迫诱导的玉米叶片和根中的SOD和APX的活性的增加,而AC抑制剂预(DDA)处理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此外,cAMP处理的玉米植株在高温胁迫7天后的成活率(86%)是对照组的(17%)5倍。这些结果显示cAMP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玉米植株中的抗氧化防护酶活性来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过氧化物,从而维持脂膜的稳定性并提高玉米的耐热性,也显示ACs-cAMP信号级联可能在植物耐高温胁迫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2)高温胁迫下cAMP调控的差异蛋白的鉴定。为鉴定对高温胁迫存在响应的AC及确定cAMP对高温胁迫下玉米蛋白质组的影响,对玉米植株进行8-Br-cAMP或DDA预处理后再进行高温胁迫,然后提取叶片蛋白并利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310个与cAMP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DEP)被鉴定。通过KEGGpathway分析表明,这些DEPs主要参与代谢、次级代谢的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加工、氧化磷酸化、核糖体、光合作用、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植物与真菌的互作等信号通路。这显示cAMP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活动,暗示其在植物适应胁迫中的重要性。此外,一个推测的类疾病抵抗蛋白ZmRPP13-LK3表达在高温胁迫下显著增加了7倍且被cAMP预处理进一步促进。由于玉米中已知的腺苷酸环化酶ZmPSiP也属于疾病抵抗蛋白,所以我们推测ZmRPP13-LK3可能是一个新的AC。
  (3)玉米腺苷酸环化酶ZmRPP13-LK3酶活性的鉴定。为证明ZmRPP13-LK3是一个新的AC,对ZmRPP13-LK3与植物中已鉴定的7个ACs的保守催化活性中心序列进行等比对,发现其有3个保守的AC催化中心。进一步设计3个实验来证明ZmRPP13-LK3是一个AC:1)在缺失AC的大肠杆菌cycA突变菌株中过表达ZmRPP13-LK3的重组质粒,发现ZmRPP13-LK3回补cycA突变菌株的表型与野生型一致;2)在玉米原生质体瞬时沉默体系抑制ZmRPP13-LK3表达、在HEK293细胞培养体系过表达ZmRPP13-LK3后,发现cAMP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与升高;3)将在HEK293细胞诱导表达并纯化出的ZmRPP13-LK3加入到含有底物的反应体系中,发现反应体系内有cAMP的生成并其在30min时生成的cAMP的量达到最大值。总之,上述试验证明ZmRPP13-LK3是玉米中一个新的AC,这为揭示ACs-cAMP信号级联在植物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能。
  (4)ABA增加了高温胁迫下cAMP含量和ZmRPP13-LK3的表达量。本研究发现,高温胁迫显著增加玉米叶中的ABA含量。为确定高温胁迫下ABA对ZmRPP13-LK3表达的影响,ABA缺失突变体vp5及其野生型Vp5被用。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ZmRPP13-LK3表达与cAMP含量的增加均明显少于其野生型Vp5,且高温胁迫、外源施加ABA均能诱导玉米叶片中ZmRPP13-LK3的表达,而外源施加ABA合成抑制剂钨酸盐(Tu)则降低高温诱导的ZmRPP13-LK3的表达。此外,为进一步证明高温胁迫、ABA对ZmRPP13-LK3表达的调控作用,高温胁迫、ABA对ZmRPP13-LK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被分析。结果显示ZmRPP13-LK3的启动子活性受到高温、ABA的诱导。
  (5)ZmRPP13-LK3定位于线粒体,并与ZmABC2相互作用。为更好地揭示ZmRPP13-LK3在玉米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对ZmRPP13-LK3亚细胞位点及其互作蛋白进行分析。Confocal结果显示ZmRPP13-LK3定位于线粒体;酵母双杂交、BiFC等技术证明ZmRPP13-LK3与ABC转运蛋白ZmABC2存在相互作用,暗示ZmRPP13-LK3催化产生的cAMP可能通过ZmABC2运出线粒体,由此调控线粒体到核的反向调节信号通路。
  (6)ZmRPP13-LK3催化产生的cAMP参与了ABA调控的玉米耐热性。为进一步确定ZmRPP13-LK3催化产生的cAMP在玉米耐热性中的作用,利用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抑制ZmRPP13-LK3后,发现高温诱导的sHSP1Z2、sHSP1Z4、HSP70和HSP82表达量均显著被降低。此外,8-Br-cAMP预处理显著促进高温胁迫诱导的ABA信号通路中的与耐热性相关基因WRKY106、RD29B和ABA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ZmRPP13-LK3催化产生的cAMP可能参与ABA调控的玉米的耐热性。
  (7)cAMP介导的玉米根系的耐热性。为确定cAMP对高温胁迫下玉米根的影响,对玉米植株进行8-Br-cAMP或DDA预处理后再进行高温胁迫,然后提取根系蛋白并利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高温胁迫下268个与cAMP相关的DEPs被鉴定,其中包括ZmRPP13-LK3。通过KEGGpathway分析表明,这些DEPs参与玉米根中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包括离子吸收、自噬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快速转运应激相关的货物分子以及防御蛋白的适应反应。此外,cAMP预处理提高了高温胁迫下根系对ca2+、PO43-和NO3-的吸收,但降低K+的吸收,而不影响Mg2+的吸收。上述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cAMP信号在提高玉米根系的耐热性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ZmRPP13-LK3是一个新的位于玉米线粒体的AC,其对高温胁迫存在响应,且其催化产生的cAMP作为ABA下游信号分子,调控与耐热性相关基因如HSPs、WRKY106、RD29B和ABA1的表达及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促进人们对ZmRPP13-LK3-cAMP信号通路在植物耐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的理解,而且可为促进cAMP作为提高作物耐热性化学调控剂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并为玉米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
其他文献
工作记忆是大脑在复杂认知中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有限认知系统。随着信息处理和决策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面临挑战。已有研究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能通过调控神经元放电来调节神经元的运行效率和可塑性。但目前对健康人群认知增强的研究以tDCS的即时效应和短时效应为主,缺少tDCS对长期认知训练
学位
“热舒适”是人对周围热环境感到满意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热舒适对人体健康及工作绩效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对热舒适的评估和测量已成为室内热环境调控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基于生理参数测量人体热舒适的研究逐渐增多,然而目前研究中所关注的生理参数主要集中在皮肤温度、心电等外周系统信号,对于能够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行为和心理状态变化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的探讨则相对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人脑和输出设备间直接的控制和交流通路,可为大脑提供全新的对外信息交互方式。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BCI系统是目前交互速度最快、信息传输速率最高的BCI系统。然而,受ERP响应幅值低、信噪比弱的限制,目前仍难以实现基于ERP-BCI的自然、高效编解码,也阻碍了BCI技术走向
学位
运动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劳动创造所必备的基本功能。一般各种形式的动作需通过神经系统调控肌肉活动得以实现。近年兴起基于大脑意图驱动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新技术为人类开启了不必依赖人体常规外周神经与肌骨系统的对外信息交互新渠道,尤其是基于运动意图的BCI在人体运动功能康复、替代、增强等多方面日益凸显其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运动意图包括运动执
学位
食管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临床数据和放射组学数据对食管癌进行预后评估,是开展个体化精准放射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课题回顾性研究579例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数据,探索临床数据规范化自动提取的新方法,研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食管癌放射治疗后两年生存情况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个体化精准放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完
学位
有效表征界面分子的微观特性,有助于认识物理、化学乃至生命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传统的表征技术普遍缺少界面选择性,采集到的信号容易受到体相信号的干扰。由于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独有的界面选择性、灵敏性和无损原位检测等诸多优势,和频光谱已成为界面表征的常规手段之一。而近些年发展的相敏和频光谱,除了光谱的强度信息,还能直接获取光谱的相位信息,可更客观清楚的表征界面分子结构、取向与分布等微观特性,为界面分子研究提
学位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血栓栓塞病等,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性病变。AS的致病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未被彻底查明。基于以上原因,有效药物也尚未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已经证实microRNA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
臭氧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臭氧有助于止血和伤口愈合,但极不稳定,易分解。水凝胶作为一种在水中是连续相的胶体分散系统,它具有许多医疗和工业应用,例如可以控释和缓释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含臭氧缓释水凝胶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首先测试分析了不同介质及其组成对臭氧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比较筛选出以卡波姆作为基质,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具有臭氧缓释作用的水凝胶。
背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呼吸系统性疾病。目前,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已呈现大流行水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项研究报道肝脏是COVID-19患者的重要累及器官。然而,COVID-19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需要迫切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
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生物炭是土壤污染修复剂,利用秸秆制成生物炭,既可有效利用资源,又可保护土壤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效率,对生物炭进行目前比较热门的磁改性,并将其应用于碱性土壤中Cd的修复。为了探究磁性生物炭对碱性土壤中Cd的吸附和固定机理及其对小麦和玉米生长、Cd吸收和迁移的影响,设置了本试验。本试验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性剂,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