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主力生产矿山—铜绿山矿的深部开采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统计结果,分析了其工程概况、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环境现状;从生态、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深部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对现有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该深部开采项目的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废水包括生产工艺废水、生活污水、地面冲洗废水等。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各类泵、除尘风机以及引风机等。主要固体废物为井下掘进产生的废石和尾矿。在距离本次深部开采的主井约0.3km左右,有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对象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大冶市目前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铜绿山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其中古铜矿遗址的评价等级为I级,因此必须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提出规划和管理方案,减少或消除对其的不良影响。项目必将改变本区域内部分土地的使用性质,其不利的影响主要为局部自然植被会遭到一定的破坏,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对场地进行绿化处理,恢复植被。由于项目实际占用绿地面积较小,且区域内无当地特有和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种群,故该项目的建设不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大的改变。其他措施还有:(1)采空区进行胶结填充,将地表的塌陷性降至最低;(2)矿区Ⅱ期露采区的复填;(3)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避免在雨季期间大挖大填。
本项目排入大冶湖的废水主要为尾砂坝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总铜和硫化物。其中只有COC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浓度限值,但还未超出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地下水涌水水质中总铜、总镉、总铅、硫化物、COD和pH值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6)之Ⅲ类。铜绿山矿三期工程投产后,将充分利用已有的二期污染治理工程的环保设施及成功的运行经验,使生产中产生的大部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能回用的部分废水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此外,应对三期工程生活污水采用WSCT污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污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尾矿库应增设一层排渗系统,以防尾矿库内废水向外渗透。
TSP日均浓度在部分点虽然超过标准,但其评价指数均小于1,其它点均在二级标准限值以下,且评价指数均小于1,说明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一般。该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仍将维持目前的水平。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采矿加强坑道通风,采用水喷洒除尘,降低井口出风粉尘浓度。(2)选矿车间破碎及筛分装置及皮带输送的落料点处增加SCF湿式除尘装置。(3)锅炉烟气采用SCX-Ⅲ型脱硫除尘装置进行净化处理。(4)在进出施工现场的主要运输道路及施工现场应经常洒水,以有效抑制道路扬尘污染。(5)妥善保管施工材料,尽可能减少粉料的露天堆放,对露天堆放的细砂等在必要时进行洒水增湿,以减轻堆场扬尘污染。拟建区域目前声环境质量较差。但三期深部开采项目实施时,原有的二期露采和坑采工程将全部闭坑。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在采取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后,矿区各处均可达标。防治措施有:(1)水泵、风机设专门密闭式隔声间。(2)破碎、压滤车间内部设计考虑吸声措施。(3)对所有产生高噪声及振动的设备采取防震、减震措施。(4)合理安排推土机、挖土机、挖掘机、电锯等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时间。施工时必须控制电锯等高噪声设备的使用。(5)运用隔声、减震等降噪技术,降低施工机械作业噪声。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侵占土地,改变、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扬尘降低环境空气质量。因此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应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对已开发土地的占用,项目服务期满后,应复垦。废石堆场浸出液中主要污染物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限值,也满足GB/T14848-19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因此,废石堆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小。扬尘局限在矿区范围内,加上周边植被有一定的覆盖率以及山体的阻挡作用,其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进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危害。措施有:(1)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大部分充填井下,少部分作为修路和筑坝用石。(2)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用作充填骨料回填井下采空区,多余送尾矿库填埋。(3)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城镇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