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花香挥发的部位差异分析及ABCG基因的表达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具有独特的芳香特征,开花时能大量地将乙酸苯甲酯挥发到空气中,但目前梅花花香成分的高效挥发机制仍不明晰。ABC转运蛋白参与多种次生代谢物的跨膜转运,但选择性识别苯环类挥发物的转运蛋白仍未阐明。本研究以梅花‘彩枝舞粉’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了花朵不同部位关键芳香成分的挥发规律;利用体视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花朵关键释香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PmABC基因家族;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了花器官不同部位ABCG基因的表达模式,并用q RT-PCR进行验证,以期深入解析梅花花香挥发的部位差异与ABCG基因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梅花‘彩枝舞粉’为材料,将花器官分为花瓣、花丝、花药、花萼和其它5个部位,利用GC-MS检测了花器官不同部位的挥发成分和内源挥发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花器官不同部位的实际重量,分析了各关键芳香成分在单朵花中所占的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部位中各关键成分的挥发效率。结果表明,苯环及苯丙烷类物质在梅花花器官不同部位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为梅花的关键芳香成分。花药中相对挥发量和内源含量最高的均为苯甲醛。花瓣在单朵花中质量最大,苯甲醇内源含量的90.32%来源于花瓣。花丝是乙酸苯甲酯的主要挥发部位,其相对挥发量显著高于另外4个部位;单朵花中,花丝重量只占11.77%,但乙酸苯甲酯的挥发量超过了整朵花挥发量的70%;从内源含量来看,乙酸苯甲酯特异贮藏于花药中。各成分内源含量远大于挥发量,且不同芳香组分在花器官不同部位的挥发效率也有所不同,乙酸苯甲酯在花丝中的挥发效率最高。2.以梅花盛花期花器官不同部位为材料,利用体视镜、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其表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梅花花朵不同部位中均未发现特异性挥发腺体。花瓣正面与背面结构相似,均由不规则椭圆形薄壁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且细胞向外突出,细胞表面具有密集且规则的卷曲状条纹。花丝细胞均为长条形,细胞表面有油滴状结构,这些油滴可能与花香挥发密切相关。花药表皮细胞排列整齐,但表面凹凸不平,结构较为复杂。3.以梅花全基因组数据为参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梅花ABC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梅花中共鉴定到了130个ABC基因,共分为8个亚家族,其中PmABCGs亚家族成员最多,为55条。PmABCGs可分为半分子转运蛋白WBC和全分子转运蛋白PDR,定位在细胞膜上的WBC有24条。由保守结构域分析可知,仅ABCG亚家族具有典型的NBD-TMD排列方式,为反向结构域蛋白。同一基因亚家族的保守基序组成类似,且绝大部分ABC基因含有内含子。PmABCs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部分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且存在基因复制事件,其中9对基因属于片段复制,14对基因属于串联重复。由种间共线性分析可知,相对于桃,梅花与杏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4.以梅花盛花期花器官不同部位为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将筛选到的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质量较好,各样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仅花丝与花瓣、花药与花瓣、花丝与花药3组的差异基因能富集到ABC转运途径。由梅花不同组织表达量数据可知,PmABCs基因在梅花各部位均有表达,花器官相对表达量较高的基因绝大部分为ABCG亚家族的WBC基因。通过转录组数据获得了17个WBC基因在花器官5个部位的表达情况,并利用q RT-PCR技术验证其在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ABCG2在花药中显著高表达,PmABCG18和PmABCG26在花药中的表达量较高;PmABCG9在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均较高,其在花丝中的表达量高于花瓣;PmABCG13、17、19和23在花丝中的表达量均较高。5.为阐明梅花花香挥发与ABC转运蛋白的关系,利用梅花花器官不同部位关键芳香成分的挥发效率与ABCG转运蛋白中部分WBC型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挥发率与PmABCG2、18和26呈强正相关,而与乙酸苯甲酯的挥发率呈负相关,且PmABCG2、18和26在花药中高表达;乙酸苯甲酯挥发率与PmABCG9、13、17、19和23呈强正相关,这些基因在花丝中的表达量均相对较高。因此这些在花器官不同部位高表达的WBC基因可能在花香成分的跨膜转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本试验于2018年9月30日-2020年6月30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进行大田试验,春小麦供试品种为宁麦5号、冬小麦供试品种为中麦175、豌豆供试品种为中豌8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处理:春小麦单作(CKC)、冬小麦单作(CKD)、春小麦等行距(15cm)间作豌豆(JC)、冬小麦等行距间作豌豆(JD)、春小麦宽窄行(宽行20 c
学位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大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油料和饲料作物之一,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势必对大豆的生产造成影响。本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5”为材料,利用山西农业大学人工气候控制试验平台,利用不同CO2浓度(正常CO2浓度400μmol·mol–1,高CO2浓度600μmol·mol–1)和不同气温(正常大气温度,正常大气温度+2℃)处理,
学位
维氏气单胞菌作为一种人鱼共患致病菌,可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业和人类的生命健康。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中的全局转录调控因子ArgR不仅参与精氨酸代谢调控,还通过与反式翻译系统互作,进而影响细菌致病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ArgR在维氏气单胞菌中发挥的功能,并挖掘其下游调控靶标和信号通路,从而为维氏气单胞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ArgR缺失株与
学位
硫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其水解产物对人体抗癌等有重要作用。硫苷主要在植物幼嫩部位合成,在生殖生长期转移至角果、种子等部位储存起来。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硫苷的生物合成及其降解途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硫苷转运机制至今仍未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普通白菜硫苷调控机制,对白菜乃至十字花科蔬菜育种都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普通白菜不同部位硫苷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
学位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和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要求,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以“知、情、意、行”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深度学习,在“知”中形成正确认知、在“情”中向真向善、在“意”中坚守信仰、在“行”中提升素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期刊
超重力技术目前在生物化工等方面均有应用,在植物上利用超重力进行育种多集中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在分子研究水平上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故本研究利用超重力胁迫平邑甜茶2月龄幼苗,测定其生理生化相关变化、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叶片解剖结构、利用转录组学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及钙在超重力胁迫平邑甜茶幼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多方面解释超重力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并揭示钙与超重力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铁在土壤中溶解性低,尤其是碱性土壤中,极易出现缺铁现象,缺铁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油菜素内酯(BRs)作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亚精胺(Spd)作为生物活性极高的次级代谢物,与植物逆境密切相关。目前有关表油菜素内酯(EBR)、Spd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因素对逆境的影响,而有关EBR和Spd耦合对低铁胁迫的影响还未有研究。因此本试
学位
硒是人体和动物日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同时,在清除人体有害自由基、预防癌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谷类作物中其富硒能力较强且被广泛用于富硒研究。因此,为探寻硒肥处理对小麦生长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进行小麦富硒试验。通过施用外源硒肥对缺硒地区种植的不同品种小麦进行处
学位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自身的可塑性相对较高,正是处于学习相关文化知识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初中教师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以重视,并且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明确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策略,借此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
会议
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外有关恐动症的研究热点、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恐动症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内外恐动症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外机构之间合作较国内集中,国内热点持续集中于慢性疼痛、生活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等,国外热点则
期刊